我想做“張愛玲”,但我更想成就自己,綻放自己

不必著眼於當下膚淺的東西,我喜歡執著於內在更真實,優秀的品質。

老實說,我不明白男生為什麼不喜歡張愛玲的書,是說的深奧嗎?我不覺的。一個作者講的,寫的東西,自然是他所表達乃至於他所經歷的東西。若是無法感同身受,自然是接觸不到作者的靈魂。

我記得我第一次讀張愛玲的書,之它的名字叫《半生緣》。裡面大概有這麼一段話是這樣寫的:我要你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會永遠等著你。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你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會有這樣一個人。

半生追尋半生緣,半生半圓愛相隨。

我想做“張愛玲”,但我更想成就自己,綻放自己

人活在世上都在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而那想要的東西,自然而然是得不到的東西。人一樣,情自然也一樣。這個世界本就沒有那麼多的花好月圓,十全十美的事。若是情節曲折,結局美好也就罷了。可若是情節美好,結局潦倒。何來美好之說。

大抵這世上的俗人,但凡是經歷過一些年紀的人,自然是逃不過情這一字。所以我更懂張愛玲的書,我也更懂“張愛玲”。它道盡女人之心事,也道盡女人之蒼桑。

女人最大的願望就是,能讓自己擁有愛的權利,也能夠擁有被愛的權利。這些年,我感覺,我的心變越來越溫柔,越來越想用柔和的氣息去與他人接觸。不是因為我怯懦,而是因為我想擁有更大的格局。

女人不必太要強,工於心計。至少我覺得保持善良,初心,以及愛心,才是最漂亮的自己。

我想做“張愛玲”,但我更想成就自己,綻放自己

人的一生註定會遇到兩個人,一個驚豔了時光,一個溫柔了歲月。

“驚豔”?當我讀到這一詞,我時常會眉頭思索,緊蹙,然後幾經週轉一凡後,才確定一件事。“它”確確實實是存在於我這的某個角落,是讓我覺悟到一個從“小女孩”迫切的想要變成“大女人”的點。雖然過程有些痛苦,代價有些大,但到底也是能夠讓自己認清自我,尋找到人生中的方向。

所以“驚豔”一詞,確實在我身上遇到過。

可若是你說“溫柔”?此時此刻的我是會好好想想,認真的想想。但我不會說的。

年輕的愛情,總是很真,很美好,但又很短。但成年人的愛,有的時候,雖然是不美好的,有殘缺的,可是成熟人的更懂得如何去合理的處理,更理性的處理,所以感情更為長久,更有味道。

相比以前的懵懂,我更愛此時的成熟,濃烈的感情。人與人之間交往貴在真誠,酒香在於釀醇。越是美好的東西,越要經的起時間的洗禮。有的時候,太膚淺的東西,容易讓人抓不住。相反,內在光彩熠熠的東西,才是人真正需要的。就好比說鑽石一樣,不經歷過打磨,怎麼會有閃閃發光的一天呢。

我愛“張愛玲”的書,更喜歡做乃至想做“張愛玲”,因為她足夠優秀,足夠能夠讓我學會和明白對待愛情的真諦,亦如那初的一頁,我更懂她在卑微愛情裡花出一道花一樣。我也想,我更想在自己的世界裡開出一朵花來,得到人的肯定。

因為愛過,所以慈悲;因為懂的,所以寬容。我太明白,那些愛而不得的感情,也更明白,愛到極致是成全對方。

然而這一刻,我更想要成就自己,我學會了愛的能力,但我更渴望被愛的權利,我想更加修煉完善自己,讓自己成為閃閃發光的那一刻,希望能夠真正找回真正的自己。讓自己更加的綻放。

我不願做白玫瑰,也不願做紅玫瑰。我要做黑玫瑰,希望有人真正發現我的美。

· 君不見

· 妾起舞翩翩

· 君不見

· 妾鼓瑟綿綿

· 君不見

· 妾嫣然一笑醉人容顏

· 君不見

· 妾醉消紅減

· 君不見

· 妾泣涕漣漣

· 君不見

· 一縷青絲 一聲嘆

· 不知 不覺 時光

· 流轉又一年

我想做“張愛玲”,但我更想成就自己,綻放自己

歲月靜安,我想做“張愛玲”,想做那一抹歲月裡的“白月光”。我想做“張愛玲”,想做泥濘裡的玫瑰花。我想做“張愛玲”,想做時間裡的“硃砂痣”。但我更想做自己,想給人帶來快樂,想給人帶來愛心,我更想成就自己。

----安然

2019年11月1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