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泉2萬畝紅高粱初見四方紅立體農業扶貧成效

臨泉2萬畝紅高粱初見四方紅立體農業扶貧成效

連日來,臨泉縣城關街道張營片區、楊橋鎮定廟片區,機聲隆隆,來回穿梭,20多臺大型收割機械和運輸車輛,正在進行機械化收割、運輸3萬畝紅橙橙、金燦燦連片種植的紅高粱和大豆。

伴著收割,高粱、大豆的秸稈被全部粉碎還田,作為播種小麥的肥料。隨後,數百名村民拿著籃子、化纖袋來到田間,幫助“清理戰場”,撿拾一穗穗、一串串收割機“漏網”的高粱穗和籽粒飽滿的黃豆角,然後用車子拉回各家,分享豐收成果和快樂。

這些紅高粱和大豆的主人是臨泉縣四方紅農業科技合夥企業。

臨泉2萬畝紅高粱初見四方紅立體農業扶貧成效

10月20日,在城關街道馬老村紅高粱收割現場,片區副經理鄧慶貴告訴記者,這些糯米紅高粱共2萬畝,連片種植在城關街道10多個村委會的流轉土地上,長勢喜人,畝產超過700斤,出售直供釀酒企業及食用糧食等。

臨泉2萬畝紅高粱初見四方紅立體農業扶貧成效

臨泉2萬畝紅高粱初見四方紅立體農業扶貧成效

10月20日下午,隨著臨泉縣楊橋鎮黃樓村最後100畝大豆機械化收割完畢,臨泉縣四方紅農業科技合夥企業在城關街道、楊橋鎮兩個片區連片規模種植的1萬畝大豆,全部收割結束。片區負責人楊傳超說,這片大豆的品種叫豆哈哈,我們克服了夏秋乾旱等造成的困難,取得了畝產300斤的好收成。

臨泉2萬畝紅高粱初見四方紅立體農業扶貧成效

採訪中我們瞭解到,這些高粱和大豆,從種植到收割,全部實行機械化耕種和無人機植保管理,耕地、播種、管理、收割,都實行了科學化。

這3萬畝紅高粱和大豆,大部分是套種在薄殼山核桃地裡的。

臨泉2萬畝紅高粱初見四方紅立體農業扶貧成效

為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2018年12月,臨泉縣政府與安徽四方紅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舉行了薄殼山核桃三產融合項目簽約儀式。安徽四方紅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委託臨泉縣四方紅農業科技合夥企業,在臨泉縣投資20億元,建設薄殼山核桃基地5萬畝。臨泉縣四方紅農業科技合夥企業與臨泉中原牧場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合作,通過共同投資建設臨泉縣扶貧科技創新標準扶貧基地,開發大農業,帶動老百姓致富,幫助解決臨泉縣脫貧的根本問題。

目前,臨泉縣四方紅農業科技合夥企業2018年栽種的46000畝薄殼山核桃已開始掛果,林下套種的6000畝花生已於8、9月份收割,2萬畝紅高粱、1萬畝大豆也取得了豐收。

臨泉2萬畝紅高粱初見四方紅立體農業扶貧成效

發展特色經濟林,謀求綠化惠民。臨泉四方紅薄殼山核桃農業,立體種植“增綠”“增效”,農民也得到了實惠。在收種管理等各個環節,公司每天用農民工在600人以上。圍繞山核桃基地項目配套建設,政府投資興建的43公里50條道路的道路橋樑建設項目,也已陸續完工,進一步改善和提升了種植區內和周邊村民出行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