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蝦高手總結的養蝦全過程,高產養殖不是夢

有的人養蝦經歷過無數次失敗、痛苦,經歷過反反覆覆的煩惱、彷徨,但無論多麼困難依然選擇堅持。現在在一些養蝦環節上雖然仍然感到困惑,但是跟過去比已經是大不相同了。

養蝦關鍵是思路要正確,要清晰,只有這樣才能駕馭養蝦局面,才能朝著正確的方向不斷改進提高。

養蝦高手總結的養蝦全過程,高產養殖不是夢

養蝦是一個系統工程

養蝦的知識涉及到很多方面,從下苗到飼料到管理,從清塘到肥水到調水,從季節到鹽度到酸鹼度,從水質環境到營養均衡到提高免疫力等等,只有把這些方方面面的知識都掌握了才能把養蝦風險降到最低。如果認為掌握了一兩種特別藥品或者一兩種特別添加劑或者一兩種特別技術就能取勝,那是不現實的。

在養蝦這個系統工程中,各個環節各個因素既是獨立的,不能相互代替的,但又是互為條件的互相聯繫的。在這個系統工程中,一般認為苗,料,管這三個方面最重要。苗即優質蝦苗,料即優質飼料,管即優質管理。蝦苗跟飼料這兩個方面比較直觀,比較容易,一分錢一分貨,只要捨得出高價錢就解決了,唯獨優質管理比較複雜。

優質管理即養蝦所有該做的工作都要做到位都要做得好。管理是一個可大可小的概念,從廣義上說養蝦的一切工作都是管理,都是通過管理來實施的。狹義上的管理是指養蝦的某個階段,某個環節,某個方面的管理。養蝦管理比較複雜,涉及千頭萬緒,但最重要是如何保持充足的溶解氧。溶解氧是養蝦的中心,溶解氧決定養蝦的成功與失敗。

養蝦高手總結的養蝦全過程,高產養殖不是夢

養蝦關鍵是溶解氧

溶解氧既是養蝦的中心又是水質環境的保證,現在一般是1-2畝配1臺。如果靠這個數量的增氧機來滿足所需要的溶解氧是遠遠不夠的,如果參照孵苗場的模式來配備顯然有不太現實,投入大沒有經濟意義,現在我們是採用肥水與增氧機相結合來獲得溶解氧,所謂肥水即通過施肥培育藻類,通過藻類的光合作用獲得溶解氧,這是溶解氧的主要來源,佔70%以上,增氧機只能起到補充作用。在養蝦過程中,底質,水質,水色,Ph值。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重金屬等等都是藻類生長的連帶反映,之所以花費很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來關注和處理這些因素,其目的是保證藻類生長保持在良好狀態,已獲得充足的溶解氧,保證水體環境穩定。建立了這個思路,就等於抓住了重點,其它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作為高密度養蝦所需要的溶解氧,不但要充足,而且要穩定,避免大起大落,不被一時的達標,好看所迷惑。溶解氧大起大落是養不好蝦的。水太瘦表明藻類數量少,表明溶解氧少,蝦容易得病。水太肥表明藻類老化大量死亡,表明溶解氧急劇降低,表明原先藻,菌,毒的良性平衡遭到破壞,這時候蝦處於極度應激狀態更容易得病。紅色水,黃色水,藍色水等不良藻類佔優勢的水體蝦也容易得病。藻類本身每天也在新陳代謝,也在更替和變化。以上說明在養蝦過程中要想把好的藻類維持在好的狀態確實有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我們掌握肥水、調水、保水的基本知識,要學會掌握每天觀察水色的技巧,掌握把每天的水質指標作綜合分析,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養蝦=養水=養藻。溶解氧問題實質是藻類問題,如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重金屬等一切有害物質也是因為溶解氧不足而產生的,所以養蝦關鍵就是要養好澡。管理藻類一定要心細體勤。因為高密度養蝦的水體環境不是天然的是人為的,這種人為的水環境所形成的生態平衡是暫時的,是有條件的,也是非常之脆弱的,必需要天天加以管理才能維持,任何粗心大意都會壞事。養蝦人天註定是辛苦命。

養蝦高手總結的養蝦全過程,高產養殖不是夢

把握利弊,趨利避害

養蝦凡措施都有利有弊,利弊共存,必需要綜合分析、全面把握、趨利避害。養殖過程是矛盾和平衡的工程。一方面有機物不斷增多、水質不斷酸化、水體硬度不斷降低,另一方面通過不斷採取措施降解有機物、阻止酸化、提高水體硬度、形成新的平衡,週而復始,確保養蝦成功。

1、以局部的損失換取大環境的穩定。例如養蝦中後期容易缺磷,磷成為蝦和藻類成長的限制因素,必需要經常補充磷。這個時候也正好是雨季,也要經常潑灑石灰和沸石粉來穩定pH值和提高水體硬度,而石灰和磷是矛盾的,一般情況是使用石灰之後必需間隔10-15d後才使用磷,這樣效果才好,如果間隔時間太短會造成磷沉澱失效,但如果不及時補充磷問題反而更大,所以只能選擇經常補磷,即使沉澱浪費一部分也不去計較。消毒藥與微生態製劑也是矛盾的。如果放足消毒藥所有的菌類都被殺死,包括有益菌和有害菌,這樣勢必會使水體在一段時間內出現無菌狀態,作為高密度養蝦而言,無菌狀態不是好事,無菌狀態意味原來水體中良性的物質循環系統受到破壞,造成有毒物質大量積累,藻類生長受到影響,蝦很容易在這一段時間內出現問題。所以只能選擇量少多次投放氧化類的含氯消毒藥,這樣既保留一部分有益菌繼續發揮作用,又使到水體得到消毒氧化,減少厭氧有害菌,促進好氧有益菌繁殖生長,進而改善整個水體環境。實踐證明在養蝦過程中用硫酸銅等藥物殺害有害藻是得不償失的,雖然有害藻是殺死了,但蝦很快也出問題了,用了硫酸銅之後一般半個月左右蝦幾乎都出問題,很少有成功的。

2、把握實施的量和度。任何措施都要掌握好度和量,否則會適得其反。潑灑石灰、施肥、追肥、使用消毒藥,使用微生態製劑、甚至使用增氧機等等,都有一個實時適量適度的問題,例如量少多次潑灑熟石灰好處很多,一是能夠提高水體硬度有理藻類繁殖,二是給蝦補鈣促進蝦的生長,三是絡合有毒物質。含氯消毒藥也一樣,每次少量使用能夠有效抑制藻類過快生長、明顯緩解過濃水色,能夠快速降解有毒物質,有效改善底質。效果又好又經濟。但如果一次性使用的量太大,會帶來一系列的副作用,甚至副作用所帶來的危害遠遠比原來的問題大。不論使用什麼藥物,除了認真看說明之外,還要結合自己蝦塘的實際情況,必需在弄通原理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往往很多時候本來問題並不嚴重,由於心太急,急於改變,反而把問題搞嚴重了。

3、操作要細。凡措施都有應激。操作有學問。如果在操作中緩慢漸近,給蝦有一個適應過程,應激就會降低。例如同樣是添水,量少多次緩慢進行效果就好,過急過大過快效果就差,甚至起到反作用。

養蝦高手總結的養蝦全過程,高產養殖不是夢

預防蝦病重在養殖前期

養蝦最大風險是蝦病,發生在養殖前期即投苗之後50天內的蝦病最可怕最難治,所以養殖前期的管理與否是養蝦能否成功的關鍵。預防蝦病要立足於防、立足於早,要從清塘抓起。認為投苗初期底質好天然餌料豐富蝦小不會缺氧的觀點是錯誤的,如果認為投苗之後要20d才開始進入風險期,才容易出問題,才開始認真重視,就已經晚了。

蝦病的發生不是昨天下雨今天發病這樣的因果關係,而是在下雨前蝦已經是亞健康了,有問題了,下雨不過是導火索和催化劑。過去我們也重視蝦病預防,但是沒有抓到點子上,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對預防蝦病缺乏前瞻性,缺乏主動性,養蝦水平只是停留在風調雨順才能將蝦樣成功,天氣稍有異常就不得了。預防蝦病重在養殖前期。要在思路上就要明確養殖前期存在多少主要的致病因素,然後提前採取對性措施逐個解決。

養蝦高手總結的養蝦全過程,高產養殖不是夢

1、防反酸。清塘時酌情撒石灰,酌情撒鈣鎂磷肥。

2、清除蟹仔雜蝦,減少病害傳染源。用黑塑料布欄,用敵百蟲或用殺滅菊酯殺。

3、降解重金屬。投苗前1個星期潑灑二鈉或有機酸。

4、防氣泡病。pH值大於9.3,不要在下午或傍晚投苗,只能在上午10點鐘之前投放或改變投放日期。

5、防冒底。養殖水位保持在1.2-1.5m,水太淺容易冒底。

6、保持充足的溶解氧。投苗之後晚上要堅持開增氧機,中午開1-2h。如果水色過濃晚上要增加增氧力度,甚至兼撒增氧劑。有計劃投放微生態劑,酌情刮動底泥。

7、藻類。第一次肥水前不宜使用過濃過猛對藻類殺傷力過大的消毒藥。第一次肥水要施足有機肥和無機肥,要選擇晴天進行。如果出現藍藻(藍色水)甲藻(紅色水)三毛金藻(黃色水)等較嚴重的有害藻,尚未投苗的應排掉重新納水,已經投苗的不主張用硫酸銅等殺藻藥物,提倡用EM菌、芽孢桿菌以及紅糖、葡萄糖、米糠等綜合措施,反覆進行多次整理。

8、管好藻類。一方面要注意追肥,勤施少施,促進藻類繁殖生長,防止掉藻。二方面當水色過濃時要酌情施少量漂白粉,降解過濃水色,防止倒藻。氨氮、硫化氫、亞硝酸鹽、等等一切有毒物質都是倒藻的衍生物,倒藻是蝦病的主要根源。預防倒藻=預防蝦病。

9、體質增強。重視前期開口的重要性,注重增強蝦的體質,重視保肝、抗應激類產品的使用,可在對蝦轉肝期使用膽汁酸,注重拌料補充營養。

蝦病預防不是靠1-2種藥物,不是靠1-2種措施,而是靠綜合預防措施,所有要做好的工作都屬於蝦病預防的內容。堅持塘底不好不進水,水質不好不放苗,苗不優質不要養。保持水體硬度,保持藻相菌相平衡,保持溶解氧充足。養殖前期蝦病預防涉及的因素比較多,但關鍵是蝦苗、溶解氧、飼料,如果蝦苗健康、溶解氧充足、飼料營養均衡,養蝦就成功了大半。預防蝦病一靠科學二靠細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