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靠政府和醫保,無法完全解決國人的健康問題

11月9日,我國第一部健康保險藍皮書——《中國健康保險發展報告》(2019)在上海健康醫學院首發。該書明確指出:僅僅依靠政府、依靠基本醫保,無法完全解決近14億人的健康問題。

僅靠醫保?真的太難!

藍皮書指出:我國基本醫保側重於基本醫療需求,保障水平和範圍有限。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實際報銷水平維持在60%左右,且存在地區分割、群體分割,差距最大的省份可達15.4倍。

2017年我國衛生總費用為5.16萬億元,其中政府支出1.55萬億元,佔比30.04%;社會支出2.12萬億元,佔比41.09%;個人支出1.49萬億元,佔比28.88%。

因此,應進一步構建商保、基本醫保和醫療機構的融合機制,強化商業健康保險作為支付方的角色定位,通過基本醫保和商業健康保險的銜接,使人民群眾的醫療保障水平提升到75%—85%,緩解人民群眾的醫療費用負擔。

要知道,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健康保險保費僅佔保險業總保費的14%,成熟市場一般在20%—30%;健康保險密度僅為389元/人,發達國家一般在3000—4000元/人;健康保險深度僅為0.61%,發達國家一般在5%左右。

雖中國的醫保體系取得了受全世界稱讚的成績,但受起付線、封頂線、報銷比例等諸多限制,基本醫保絕對不可能花多少就報多少。

以北京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為例:

僅靠政府和醫保,無法完全解決國人的健康問題


此外,您別以為花了多少錢減去起付線就能按規定的報銷比例報銷,自費藥可是一分不報!

且《北京晚報》曾進行專版報道的數據顯示,惡性腫瘤平均治療費用達到15萬至50萬元。在腫瘤專科醫院,自費藥的比例甚至高達90%。

為此,央視新聞曾直接點贊《保險+醫療模式:降低百姓醫療負擔》:

僅靠政府和醫保,無法完全解決國人的健康問題

三湘都市報在《社保不夠,商業保險來補充》中也講述了這樣一則案例:

41歲的胡先生於2009年投保了一份住院醫療保險,年繳保費330元;2013年1月又投保一份重大疾病保險,年繳保費4500元,保額97425元;2014年再次投保另一份重疾險,保額8萬元,年繳保費3520元。

2016年3月,胡先生在醫院被診斷為舌腹高分化鱗癌,接到報案後,保險公司理賠人員前去探視慰問。2016年5月30日,胡先生正式提出理賠申請。

6月3日,理賠人員將17萬餘元的批單遞交給胡先生,胡先生感激:“我原以為有社保就夠了,沒想到這次大病住院醫療費花了5萬多,社保報銷了2萬多,商業保險賠了17萬多,還是商業保險好。”


健康保險,是時候準備了!

而對於任何一個有一定經濟負擔能力的個人或家庭來講,商業健康保險的購買也已成為“剛需”!畢竟:

1、這個世界,沒人能保證自己或家人這輩子都不會生病,尤其是大病。

2、算算自己的存款、理財等所有財產,有沒有能力應對突如其來的病魔?退一步講,整理整理自己的人脈資源,有多少人會在那個時間點幫你?

3、如果醫生說能治,可就因為拿不出三十萬、五十萬的醫療費而害了家人,餘生要有多心痛?多愧疚?

4、別說萬一自己得了大病就不治,每個人都有求生本能,真到那個時候,想想父母、想想愛人、想想孩子,又有多少人捨得?而且,即便自己不忍拖累家人選擇放棄,家人又可會放棄你?會不會散盡家財、債臺高築地去救?

5、而且,在醫學上還有一個5年生存期的概念,意思是腫瘤患者行根治性手術之後如果活過五年,就有希望實現長期生存(據專家臨床觀察,經治療後的癌症患者,復發和轉移通常發生在5年之內。如果癌症患者經過治療能夠生存5年以上,即可認為已經達到“根治”)。

可如果一個患者在剛剛出院幾個月、半年或一年的時間就迫於經濟壓力(還因治療欠下的債務、還房貸、掙一家人的生活費等)去工作,復發幾率會不會更高?一旦復發,面臨的將是更兇險的病情和更無法控制的醫療支出……

而如果在大病來臨之前,充足的健康保險已經生效,那麼,有關錢的問題就不再是難題!

僅靠政府和醫保,無法完全解決國人的健康問題

僅靠政府和醫保,無法完全解決國人的健康問題

關於“出生”,東野圭吾在《時生》中說:“悲觀也沒有用!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只能儘量打好它。”其實,“生病”又何嘗不是如此?同樣的無法選擇,卻能儘量去戰勝,也必須去戰勝,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