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失敗的年輕人,後來都怎樣了

考研失敗的年輕人,後來都怎樣了

“再動考研的念頭,我就是個大傻X。”


對於大多數考研生來說,2019年考研已經開啟了“地獄模式”。


“三百多萬報考人數”,“高淘汰率”,“400分高分也可能進不了複試”,都是人們對這場考試常用的形容。與此同時,互聯網行業縮招裁員,國考錄取率也持續降低,讓考研黨的後路也岌岌可危。


然而時光倒回去年今日,當“史上最難考研季”和“最難就業季”持續霸佔熱搜時,正在備考的江永和劉葉卻對此不為所動。

某種程度上來說,考研像是一個真空玻璃罩,隔絕掉了外界的種種壓力與聲音。而考研失敗,則是玻璃罩的突然抽離,將罩內的人們暴露在真實之中。

“拜託今晚地球就爆炸吧,

我們都別有明天了”


劉葉決定考研,是在大三的寒假。為了跨專業考到更理想的學校,她放棄了競爭激烈的保研名額。


按照經驗貼,劉葉每天早上六點半起床,邊背書邊等待圖書館開館。她不帶手機,只拿著一塊五塊錢的粉色電子錶,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十二點,在圖書館一坐就是一天。


枕著手閉著眼便是午睡了。午睡是不需要鬧鐘的,手被枕麻的時間,差不多就是二十分鐘。

考研失敗的年輕人,後來都怎樣了

圖書館頂層的角落,是劉葉的固定座位。


她累了便看著窗外的梧桐樹,樹葉由綠轉黃,最後剩下光禿禿的樹葉。冬天,樹葉在狂風和雨點中搖晃,但屋子裡安靜又溫暖。這一切都讓她安心,甚至“有家的感覺”。


座位旁邊的牆上有一行圓珠筆劃下的字 ——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不知道是哪位前輩留下的,劉葉猜想,或許也是一個考研人,或許他已經二戰三戰,坐在這個位子上,感慨一年年的時間變換。

劉葉沒把考研的消息公開。因為經驗貼上說,如果你有了一個目標,千萬不要告訴別人。人若反對,必傷信心;人若支持,又會使自己自我感覺良好,提前進入勝利的喜悅而忘記努力。

她只是發一些僅自己可見的朋友圈,給自己加油。


也不是沒動搖過放棄保研的決心。看著同學們保上研的消息,她偷偷在日記裡寫,“待到春風傳佳訊,我們再相遇”。


卸載了微博、關閉朋友圈、精簡公眾號。劉葉想,秋天種下的果實,春天一定會有收穫的。

考研失敗的年輕人,後來都怎樣了

考研前的最後一週,圖書館的裡從早到晚站滿背書的人。


南方的冬天又溼又冷,寒氣從腳底往上直鑽。劉葉便倚著窗臺,單腳著地。這隻腳被凍到站不穩時,再換另一隻腳。


後來她買了一大包暖寶寶,每天往腳底貼上兩片。暖寶寶剛貼上去時太燙,於是,劉葉依舊單腳站立,觸底的腳燙到不行時,便翹起來休息會兒。

考研失敗的年輕人,後來都怎樣了

複習資料的口號是:“看政治,就當看小說!”


為了這場考試,劉葉做足了準備。背上考場的包裡,她裝了兩瓶紅牛,兩包咖啡,四個士力架,一大包面巾紙,兩片姨媽巾,以及胃藥。

姨媽巾不只是防止“姨媽”突然到訪,如果尿急不允許上廁所的話,也能拿來兜兜。


她還為考研買了五支進口筆。

考研失敗的年輕人,後來都怎樣了

考研的前一天晚上,劉葉發了條僅自己可見的朋友圈。那是一張截圖,來自美劇《新聞工作室》。


心態是從考完英語那天晚上開始崩的。


英語考試要求在三個小時內完成一百分的試題。可兩個小時過去,她只完成了其中的四十分。


“我坐在第一排,求助一樣地看著監考老師,但沒用的。我就看著那鍾,在我眼前,秒針吧嗒吧嗒不停在走。”


劉葉的心砰砰砰地跳出嗓子眼了,她大口大口呼吸,眼淚差點就沒掉下來。


結束鈴聲響時,劉葉才開始寫翻譯題。她來不及看清完整的句子,眼睛抓到哪個詞就把對應的中文填上去。


太緊張了,她抖到筆都握不緊,字跡歪歪斜斜。


還有30分的英語題沒來得及做,全選的A。

考研失敗的年輕人,後來都怎樣了

筆記本上的鉛筆字,是劉葉在刷考研政治題時寫下的答案。為了重複刷題,通常不在書上直接寫下答案。


走出考場,雨下得很大。


那是她備考五個月來,第一個不去複習的夜晚。劉葉躺在床上,心想,拜託今晚地球就爆炸吧,我們都別有明天了。

地球是不可能爆炸的,但她關於未來一年的設想已經崩塌了。劉葉記得,那天晚上,她沒洗澡,提不起任何力氣,用僅剩的意識哄著自己乖乖睡覺以應對第二天的專業課考試。


半夢半醒間,她發現,自己還在揹著專業課的框架。

考研失敗的年輕人,後來都怎樣了

劉葉站在房門外,身形映在鏡子裡。


令她更沒想到的是,考研失敗的頹唐僅僅持續了兩週。然後她迅速接受了現實,開始計劃過年的出行。

“如果我真的那麼想考上,為什麼現在已經不為這件事難過了呢?”


喝了口水,劉葉說,“我感覺自己現在的心態,像個渣男。”

“我當時口口聲聲說,要是考不上我就去跳樓,我不可能考不上的。但是現在我沒有。我崩潰了大概一個禮拜吧,然後就忘了這件事了。”

考研失敗的年輕人,後來都怎樣了

元旦過後,圖書館貼出了清除個人物品的告示。朋友幫著劉葉把她的一大箱書,從4樓的圖書館搬下,又搬上五樓的寢室。

那天下著雨,又冷又溼。劉葉說要不把書就放著吧,別管了,朋友卻堅持要拿回去,好歹做個紀念。劉葉看著被翻得皺巴巴的書,深深淺淺的筆記,突然感覺很陌生。

那箱書搬到宿舍後,她再也沒動過。連貓在書上拉的屎,她都懶得擦。

考研失敗的年輕人,後來都怎樣了

“我覺得從前到現在,

一直很失敗。”


江永焦慮時,會拿出手機劃拉下微信微博,像是一種情緒上的緩衝。我倆談到考研時,他時不時陷入沉默,繼而打開了手機。


一年前,他開始了9個月的考研複習。理論上,那是備考的最佳時長,既保證了充足的時間,又不至於將戰線拉得太長。


三月,廣東的春天溼漉漉的。江永早早就定下目標院校和專業,開學一週,他已經蒐集了各種經驗貼,買好了複習用書,在日程表上列好複習計劃。


他想去北京,那個離家兩千公里的城市。


大二的時候,他在那兒實習過三個月,那時的他沒有就業壓力,白天上班晚上喝酒,週末騎著共享單車四處打卡。從盛夏到初秋,那是一年中空氣最好的日子,天空總是湛藍,頭頂總是有鴿子呼啦啦飛過。

考研失敗的年輕人,後來都怎樣了

江永在後海看人釣魚,羨慕著北京退休老人的生活。

考研失敗的年輕人,後來都怎樣了

實習下班後,江永和朋友去了三里屯酒吧。四個人點了兩瓶最便宜的啤酒,看到了人生的第一場鋼管舞表演。


開始複習後,挫敗感很快到來,明明是學過的知識,卻彷彿初次謀面。看不進去,學不下去,書本丟到一邊。挫敗、焦慮、逃避、拖延,他半推半就地學著,這一拖就到了八月。


八月了,江永必須開始複習了。


為了自我激勵,他在公眾號寫下了題為《我為什麼要選擇考研》的文章,列下了許多理由:嚮往北京,名校情結,提升能力,彌補學習上的遺憾。

可隨著考試的時間越來越近,九月底,他又寫道:“這次的備考已經不是高考,也不是非上不可,有很大的可能是考不上的。”

江永躺在床上刷起了微博。


12月23日,第一天考試結束,他在微博裡說,“考完上午的專業課我就知道複習出問題了,或者說我一直知道,只是真的懶。”

我問他,如果你真的很執著於考研,為什麼沒有很努力呢?

他又掏出了手機,盯著發亮的屏幕。


“不是沒有過。我高三的時候,連著兩三個月,早上四點就起床。後來心態崩了,運動會回了家,怎麼都學不下去。”

他認為他高考沒發揮好,希望通過考研,彌補當年的遺憾。


“能不聊這件事了嗎?”江永掐著煙,擺擺手,“讓我覺得很失敗。從前到現在,一直很失敗。”

考研失敗的年輕人,後來都怎樣了

考研失敗後,江永開始到北京找工作。


經濟壓力從來沒有這麼大過。江永和女友在北京五環外租了房,儘管用了白條,但搬家後,他倆身上剩下的錢加起來,都不到五百。

搬家後的那天晚上,兩人坐在關燈的房間裡,看著遠遠近近的燈光,像是回到高中不想學習的晚自習,偷溜到黑漆漆的操場,短暫地遠離亮堂的教室和撲面而來的壓力。

考研失敗的年輕人,後來都怎樣了

“考研也是這樣。”江永說。


備考的那個學期,他真的很享受。不用考慮工作,不用在意同學秀的offer,生活有規律且有意義。

因為無數經驗貼都告訴你,“一邊考研一邊想找工作的人一定考不上。”


但這也意味著,一旦考研失敗,眼見身邊的朋友陸續拿到offer,簽下三方,而你的未來依舊未知;意味著別人能實現經濟獨立的時候,你依舊要每月打電話回家跟父母要伙食費。

考研失敗的年輕人,後來都怎樣了

最忙的一週裡,他一口氣跑了9個面試。


有個面試官問他:“如果沒有基本工資,你能接受嗎?”


“我接受他個鬼啊!”

考研失敗的年輕人,後來都怎樣了

“如果再動考研的念頭,

我就是個大傻X。”


如果說一次失敗的經歷還比較容易釋懷,那麼二戰、三戰失敗的壓力,則更加令人無所遁形。


劉葉的學姐申南是個理科生,為了跨專業考985重點文科專業,她連考了三年。


這三年裡,申南感覺時間在某種維度上停滯了—— 她沒有再戀愛,化妝和拍照的技巧沒有提高,無論做什麼事情、去到哪裡都有一種浪費時間的罪惡感。


考上後的to do list越列越長,卻就是等不到開始的那個前提。

考研失敗的年輕人,後來都怎樣了

時間一天天過去,眼看著周圍的朋友工作升遷,她還停在原地,備考付出的時間和精力變成越來越高的沉沒成本 ——


繼續不一定能考上,考上不一定值得;放棄意味著浪費之前的所有努力,還不一定能找到工作。


“壓力和孤獨像潮水般湧來時,我能做的只有沉浸在虛擬的電視劇中……看到主人公面對困難時有如神助般的表現,就好像自己也馬上就能翻過眼前這座高山。

但是關掉手機的時候,面前是背了五六遍還不順暢的定義,是三天前就該完成的任務,是看視頻浪費掉的幾個小時時間,是絲毫沒有減輕的壓力和孤獨。

好多次,我大口大口呼吸,但還是胸悶。“

考研失敗的年輕人,後來都怎樣了

二戰沒考上,真不是件光彩的事。母親安慰她,“不要因為同學都在上學和工作,就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咱們也不差”。

朋友和她聊天的語氣也變成了“上天不會辜負好女孩”的畫風。她以為自己把自卑掩得好好的,沒想到大家都懂。

考研失敗的年輕人,後來都怎樣了

前無來路,後無歸途,咬牙切齒的自我厭惡是常有的事。


申南不止一次在空間留言板上寫道“I hate myself. I want to kill myself”。


然而,儘管深夜失眠痛苦,她還是要保持著每天五點起床,靠著暖氣片背書。

三戰前夜,她寫下“我是個記性不好的人,所以有些東西要記下來以免忘掉:如果我再動考研的念頭,我就是個大傻X。”


一直到考研結束,她都不認為自己能考上。

考研失敗的年輕人,後來都怎樣了

小A是今年考研大軍中的一員。她的分數剛好過了複試分數線,但由於競爭太激烈,她還是來到北京找工作以防萬一。投簡歷的間隙,她跑到頤和園放鬆心情。

對於劉葉、江永和申南而言,無論考上與否,考研失敗的經歷終究是過去了。


擺脫考研陰影后,劉葉來到北京,找了一份互聯網公司的實習。


江永也迫於生存壓力,匆忙定下了一個包早午飯的創業公司。然而公司轉正壓力大,他依舊焦慮。

考研失敗的年輕人,後來都怎樣了

申南則終於在第三年“上岸”。在考研圈裡,“上岸”意味著終於通過考試,脫離苦海。


但依然沒人願意過多回想那段日子,

“想都不要想,這輩子都不要想。”


注:受訪者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