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破產潮:電改和環保雙重壓力下,火電廠首當其衝

電力破產潮:電改和環保雙重壓力下,火電廠首當其衝

近幾年來,由於燃料價格的上漲,以及環保壓力和市場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火電行業虧損面不斷擴大。在環保政策的壓力下,能源電力去產能,導致火電廠甩賣資產、破產等事件頻出。

引發媒體對火電廠關閉關注的來自大唐國際,今年六月,甘肅大唐國際連城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無力支付到期款項,向甘肅省永登縣人民法院申請破產清算;而大唐保定華源熱電有限責任公司,早在2018年就進入破產清算程序。

而就在近日,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召開七屆六十五次董事會,審議通過《關於申請宣威公司破產清算的議案》,同意國電電力作為債權人向人民法院申請國電宣威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破產清算,同意宣威公司計劃實施破產重整事項。

大唐和國電分別是中國五大電力集團之一,背後有著雄厚的央企背景,然而即便是國家隊,在新一輪電力市場化改革,旗下的發電企業卻率先體驗了“適者生存、劣者淘汰”的市場殘酷性,成為改革的犧牲品。

近幾年來,火電廠普遍經營困難是業內的共識,但破產清算的速度之快還是超出了人們的預期。很多人認為大唐和國電旗下火電廠的破產僅僅只是個開始,在電力市場改革和環保高壓的雙重壓力下,將迎來一輪火電廠破產的高潮。

造成火電廠破產最大的原因,還在於電力市場供需失衡。近幾年來,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很大,全社會用電量增幅有限,而電力供應過剩的局面卻依然未有根本改觀。即便如此,2018年全年,我國仍然有4119萬千瓦的新增火電投產。

一邊是工業和社會用電增幅有限,一邊是我國電力裝機容量的冗餘度太大,近幾年各地建設的電站還在陸續投產中。高耗能產業,比如鋼鐵、有色、建材都處於下行通道,很多公司為節約成本,開始引進節能減排技術,建設自發電項目。

另外,新能源發電成本快速下降,平價時代提前來臨,把火電企業逼到了死角。目前國家正在進行新一輪電價改革,鼓勵建設以風電和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平價發電,與火力發電一起參與市場競爭,這導致火電發電優勢市場被蠶食。

曾幾何時,在火電廠老大的眼裡,風光發電還被看成是“垃圾電”,但是隨著新能源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裝機成本不斷下降,新能源發電的平價時代提前到來,而新能源的平價時代,將會無情地擠壓火電企業未來的生存空間。

隨著電源結構的不斷調增和優化,五大發電集團也開始在新能源發電領域發力,風電、光伏和生物質發電成為投資的新貴,而曾經為集團公司撐門立戶的老大火力發電廠,則被視為沒落貴族,被自己的主家嫌棄甚至拋棄。很顯然,在電改和環保雙重壓力下,在母公司調整電源結構,拓展新能源業務中,部分火電廠破產成為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