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見證我“重生”的過程,給予我“重生”的動力

2018年1月10日,我在頭條發表第1篇文章,至今,已經有245條符合條件的內容,這說明,我已經在頭條寫下245篇文章。

對於那些專職寫作的人來說,這些內容不多,甚至不值一提,但對我來說,不容易,因為期間我做了造血幹細胞移植。

作為移植患者,頭條,不僅見證了我的“重生”過程,還給予我“重生”的動力。

頭條,見證我“重生”的過程,給予我“重生”的動力

頭條,見證我“重生”的過程,給予我“重生”的動力

2018年1月31日,在結束19次化療後的半年,我去醫院例行身體檢查,醫生告訴我發現了壞細胞,這意味著病情復發。

血癌復發後,我只能選擇有風險的治療手段—造血幹細胞移植。可以說,這是延續我生命的最後方法,也是唯一的希望。

在接下來的治療過程中,頭條就是我的“傾訴”地,尤其是在移植倉的那段難熬的日子,每天在頭條記錄一下當天的身體情況,已經成為我的習慣,移植住院59天,頭條見證了我的“重生”開始。

現在,當我再去看自己寫下的文字時,感觸很多,過程艱難,但結果不錯,我是幸運兒。

移植手術結束後,我與各種排異症狀“相處”的同時,再次開始頭條的寫作。這期間的小小成績,頭條也是見證者。

從慢慢熟悉頭條的運營規則,仔細琢磨優秀寫作者的文章,到自己不斷地輸入和輸出,我得到了頭條的認可,不僅開通了原創功能,還獲得青雲計劃,以及月度優質帳號獲得者,這一切也是我的“重生”過程。

頭條,見證我“重生”的過程,給予我“重生”的動力

頭條,見證我“重生”的過程,給予我“重生”的動力

2013年的十月,我被確診為血癌,到現在近6年的時間,我經歷太多痛苦和無奈,同時也親證活著的快樂和意義。在某種意義上,頭條給予我“重生”的動力。

頭條,見證我“重生”的過程,給予我“重生”的動力

我是一個樂觀派,這也是我能夠活下來的重要原因。癌症患者首先要做的是活下來,活下來後,要做的就是好好活下去。

對於我來說,生命中最好的6年時光都在看病,住院時間500多天,我不想讓自己僅僅是活著而已,我要讓自己的生命有意義。頭條給了我這個機會。

我寫的文章,有人閱讀和認同,哪怕是反對,那也是一種關注,對我來說都是有意義的。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看看書,寫寫文章,不僅治癒自己,還可以影響他人,這就是我活下去的心理動力。

頭條,見證我“重生”的過程,給予我“重生”的動力

頭條,見證我“重生”的過程,給予我“重生”的動力

雖然我讀到最高的博士學歷,但我自認為自己的視野很有限,這並不是謙虛。

對於自己的工作定位,一直想著去高校做老師,但生病這個“前科”問題,很難成為現實,加上現在身體還有排異症狀,處在恢復期,外出工作更是遙遙無期。

在我不知以後能做什麼的情況下,在頭條寫作成為我現在最好的選擇,這是頭條給予我的思路和格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自媒體行業的興起,做個自由職業者也是很多人的職業選擇。對於我來說,頭條,給我了職業選擇的另一種可能,拓寬了我的職業範圍。

頭條,見證我“重生”的過程,給予我“重生”的動力

頭條,見證我“重生”的過程,給予我“重生”的動力

在頭條寫作的一年半時間,期間因為治病斷斷續續,但最近兩個月的時間,我有了經濟上的收入,這給我很大的動力。寫作變現,是很多人做好寫作的目的,我也期待自己可以通過寫作來養活自己。

從這個角度來說,頭條給了我經濟動力。

作為移植病人,我要回歸社會,而判定自己是否真正迴歸的標準之一,即是否可以賺錢。說到底,我們的生活需要錢,離不開錢,與我而言,在恢復身體的同時,能夠通過寫作來賺錢,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頭條,見證我“重生”的過程,給予我“重生”的動力

頭條,見證我“重生”的過程,給予我“重生”的動力

本傑明•富蘭克林說,“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不是為了吃飯”。是的,生命是第一位的,但生命並非只是活著而已,我們還要活得有尊嚴,有意義。

讓自己的生命變得有意義的方式很多,有人選擇陪伴家人、有人選擇生孩子來延續生命、有人選擇做慈善,等等,而我在頭條寫作,讓我活得有意義。

頭條,見證我“重生”的過程,給予我“重生”的動力

寫作,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在寫自己,因為在寫的過程中,是我們自己情緒和思考問題方式的呈現。我們在文章中闡釋的觀點和態度,都和我們自己密切相關。比如,我在寫一些情感類文章時,其實就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再結合其他理論和案例來闡釋的,同時,我也會反思自己和伴侶的相處之道,以為文章觀點佐證。

從這個角度來說,寫出自己的問題,反思自己的想法,這就是在治癒自己,以讓自己變得更好。

另外,頭條的寫作模式很多,比如微頭條、文章、視頻、問答,以及專欄等等,都可以讓我用不同的方式來治癒自己。就像微頭條,我可以寫寫當天的狀態;問答,我可以說說自己的理解;專欄,我可以系統闡釋自己的思想體系。

頭條,見證我“重生”的過程,給予我“重生”的動力

頭條,見證我“重生”的過程,給予我“重生”的動力

寫作,不僅是為自己,還是影響他人的過程,因為我們寫的文章是為了更多人閱讀。他人閱讀自己寫的文章,從中受益,有些啟發,就是影響他人的過程。

其實,著書立作和讀書學習,就是思想傳承和文化進步的重要方式。從廣義來理解,如果我們寫的東西對他人有用,那就是在為文化傳播做貢獻;從狹義來看,如果我們寫的內容給他人解決問題提供一個小小的思路,那就是在助人。

因為頭條的流量很大,這個影響他人的數量就會很多,這是我喜歡頭條的原因之一。再有,頭條的推薦機制和其他運行規則,會讓我寫的內容儘可能多地出現在喜歡看的人的頁面,這也是影響過程。

頭條,見證我“重生”的過程,給予我“重生”的動力

頭條,見證我“重生”的過程,給予我“重生”的動力

有人說,人的死亡有兩次,一次是肉體的死亡,另一次是被人遺忘。肉體死亡,我們無法抗拒,遲早會到來,而被人遺忘的速度我們可以做些努力。

寫作,是延緩被人遺忘的方式之一。就像《化呼吸為空氣》這本書的作者保羅,身兼醫生和癌症病人的雙重身份,用寫作來讓自己的生命更加有意義。因為書籍可以流傳,文字可以留下。

對於我來說,在頭條寫作,也是在活出生命的意義。寫的內容會一直存在,影響他人的同時,也是在延緩被人遺忘的速度。

頭條,見證我“重生”的過程,給予我“重生”的動力

作為移植病人,“重生”不應只是活著,而是要活出生命的意義,而頭條給予我這樣的機會,它不僅見證我“重生”的過程,還給予我“重生”的動力。

感恩遇見頭條!

#我和頭條的故事#

頭條,見證我“重生”的過程,給予我“重生”的動力

本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