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則小故事,善良,就是後路


兩則小故事,善良,就是後路


撒哈拉沙漠,又被稱為“死亡之海”。進入沙漠者的命運:有去無回。

1814年,一支考古隊第一次打破了這個死亡魔咒。當時,荒漠中隨處可見逝者的骸骨,隊長總讓大家停下來,選擇高地挖坑,把骸骨掩埋起來,還用樹枝或石塊為他們樹個簡易的墓碑。

但是沙漠中骸骨實在太多,掩埋工作佔用了大量時間。隊員們抱怨:“我們是來考古的,不是來替死人收屍的。”隊長固執地說:“每一堆白骨,都曾是我們的同行,怎能忍心讓他們曝屍荒野呢?”

一個星期後,考古隊在沙漠中發現了許多古人遺蹟和足以震驚世界的文物。但當他們離開時,突然颳起風暴,幾天幾夜不見天日。接著,指南針都失靈了,考古隊完全迷失方向,食物和淡水開始匱乏,他們這才明白了為什麼從前那些同行沒能走出來。

危難之時,隊長突然說:“不要絕望,我們來時在路上留下了路標!”他們沿著來時一路掩埋骸骨樹起的墓碑,最終走出了死亡之海。在接受記者的採訪時,考古隊的隊員們都感慨:“善良,是我們為自己留下的路標”!

在沙漠中,是善良為我們留下了路標,讓我們找到回家的路。在人生道路上,善良,是心靈的指南針,讓我們永遠不迷失方向。不論你傷害誰,就長遠來看,你都是傷害到你自己,或許你現在並沒有覺知,但它一定會繞回來。

兩則小故事,善良,就是後路

弗萊明是一個窮苦的蘇格蘭農夫。有一天,當他在田裡工作時,聽到附近泥沼裡有人發出求救的哭喊聲,於是他放下農具,跑到泥沼邊,發現一個小孩掉到糞池裡,於是弗萊明把這個小孩從死亡邊緣救了出來。

隔天,有一輛嶄新的馬車停在農夫家,車裡走出來一位優雅的紳士。他自我介紹是那被救小孩的父親。紳士說:“我要報答你,你救了我小孩的生命。”農夫說:“我不能因救你的小孩而接受報酬。”

就在那時,農夫的兒子走進茅屋,紳士問:“那是你的兒子嗎?”農夫很驕傲地回答說:“是。”紳士說:“我們訂個協議,讓我帶走他,並讓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這小孩像他父親一樣,他將來一定會成為一位令你驕傲的人。”

農夫答應了。後來農夫的小孩從聖瑪利亞醫學院畢業,併成為舉世聞名的弗萊明·亞歷山大爵士,也就是盤尼西林的發明者。他在1944年受封騎士爵位,並且得到諾貝爾獎。

數年後,紳士的兒子染上肺炎,誰救活他呢?盤尼西林。那紳士是誰呢?上議院議員丘吉爾。他的兒子是誰?是英國政治家丘吉爾爵士。

兩則小故事,善良,就是後路


凡你對別人所做的,就是對自己做,這是歷來最偉大的教誨。不管你對別人做了什麼,那個真正接收的人,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