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倒下,都是一點點死去

伍迪·哈里森在《劫匪》裡如是:所有的英雄都會老去,但所有往事都會有回聲。

NBA是個大江湖,每個人都分門別派、個性鮮明、生涯跌宕。來來往往70載,迎來送去多少英雄好漢,小人物們並不會受到眷顧、失意者們被浪潮拍倒在碣石上——他們顯得平靜。

超級巨星們都曾一時風光無二,跌落神壇的把戲蒙上悲壯色彩,麒麟兒們從小習慣於飛在天空俯視眾生,墜入凡間後歷經種種,倒更容易讓看客為之唏噓。

每一次倒下,都是一點點死去

1983-84季,埃爾文-海耶斯從替補席站起和桑普森擊掌。巨大的噓聲夾雜著稀拉的掌聲——沒有人喜歡他,從他進NBA的那一天起就開始註定。他愛不傳球,只要數據刷的爽,輸贏我都無所謂;他貪得無厭,球隊滿足所有需求,他卻罷訓告假假;他背信棄義,續約合同只差落筆,卻仍選擇轉投華盛頓。

在他末勤勤懇懇出場81場,場均5分的生涯片段,沒有人會記得——海耶斯在新休賽季就拿了聯盟得分王,3個一陣,12個全明星,職業生涯16年總共只有9場沒有出場。 以及1978年總決賽,場均21+11沒拿到FMVP,卻被9+11的隊友昂塞爾德摘得。

每一次倒下,都是一點點死去

同一時間,遠在密爾沃基的阿奇巴爾德只打了46場比賽。在若干年前,如果聯盟票決出一個人離開,那阿奇巴爾德一定當仁不讓——全世界都知道他是個毒販、酗酒成性、暴力傾向的臭人。

直到他開始懺悔——做著比別人多一倍的訓練,帶著討好的、謙和的微笑,儘管這些避免不了他被凱爾特人掃地出門的命運。在密爾沃基,他只是名義上的首發,到了關鍵時刻,蒙克利夫和布里吉曼會擠佔掉所有後場時間——他更像一個球隊VIP季票持有者。

在這個場均4分老朽控衛軀殼裡,偶爾能找到一絲殘影,畢竟他曾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當季得分王+助攻王雙料選手。

每一次倒下,都是一點點死去

1985-86季,33歲的‘冰人’喬治-格文離開了效力八年之久的聖安東尼奧。在芝加哥的那一年,他曾和另外一個偉大後衛有過短暫相匯——年僅二年級的邁克爾·喬丹是他的當頭首發,年輕的邁克爾並不需要休息,在整個季後賽,喬治格文只登場了13分鐘。到了1987年,無人問津的格文遠赴羅馬,開始了自己和毒品鬥爭的歲月。

在公牛場均25分鐘16分之前,喬治·格文是古龍武俠小說裡的人物——‘何意百鍊鋼,化作繞指柔’,一手finger roll像氤氳著玉氣的寶劍。他也有世仇的對手,‘天行者’湯普森曾在常規賽最後一站殺下73分搶走了喬治·格文的得分王。一年之後風水輪流轉,格文在最後一場比賽拿下58分就可以榮膺得分王頭銜。爭勝有名局,在最後對陣老鷹的比賽裡,格文單節33分、全場63分奪回了屬於自己的東西。

每一次倒下,都是一點點死去

1996年夏天,多米尼克-威爾金斯從歐洲歸來,‘人類電影精華’開始導演人生續集。在聖安東尼奧,他場均18分。兩年後,最後的膠捲已經用完,而他好像並未察覺。在奧蘭多,他一共只獲得2場首發,以及27場出場機會。

也許是還天空債——他在年輕時飛得太高,飛得太久。老年時落得個腿腳不利索,慢吞吞澆得主帥道格·裡弗斯直喊:“他就是個來奧蘭多騙錢的混子!”。

我們對他的記憶力都凝固在天上,這位歷史上最強的扣籃選手之一。也是NBA9屆全明星,一次一陣,四次二陣的名人堂成員。

每一次倒下,都是一點點死去

2013年,科比·布萊恩特觸碰著他的跟腱抽搐著倒地。傷病和世界允許他就此退役——除了他自己。在往後的三年,科比用32%的使用率扛著的湖人負重前行。當然他的執拗撞上‘時日無多’,就像伍子胥所謂“日暮途窮,故倒行而逆施”。也許會有人津津樂道最後60分的夜晚,但真正的科比在2013年就隨著跟腱一同消失了,無論往後他如何和傷病周旋,和自己較勁

每一次倒下,都是一點點死去

其他的:奧斯卡-羅伯遜是最早的“三雙王”,去到雄鹿後給賈巴爾投餵食物,不願意理解任何人,也沒有人理解他——隊友說他寧願和毒蛇逛街也不跟人相處。

所有伯德球迷都不會提及他在1989年後背傷之後的時光,那個臉腰都直不起來的白人老頭就好像沒有出現過。所有喬丹球迷也不會提起他在奇才的那段屈辱歲月,只聽《hero》不聊球。

大夢一世英名,前半段數據狂魔略帶毒瘤屬性,後半段幡然醒悟帶隊兩連冠。晚年卻家道中落被丟到猛龍草草了事。卡爾-馬龍做夢都在爵士退役,鹽湖城的至高代表在好萊塢沒有撈到分文好處,轉身離開。巴克利一時無二,倒下後再也沒起來過。奧尼爾是一條鯊魚,披風踏浪獠牙兇橫。回航時,死在了不知名的灘塗上。

每一次倒下,都是一點點死去

對於巨星來說,安全著陸是一種奢望。幹完這一票就回老家的訴求永遠得不到伸張。我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每一次倒下,都是一點點在死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