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有開發成旅遊景點前的古老烏鎮是什麼樣子的?令人驚歎

烏鎮地處浙江、江蘇兩省的吳江、吳興、桐鄉三縣市的中心,是京杭大運河上的一個重要站點。小鎮自古繁華,明清以前,就已經是顯赫一時的江南名鎮了。

還沒有開發成旅遊景點前的古老烏鎮是什麼樣子的?令人驚歎

老街上的生意人(1991年攝)

作為桐鄉人,茅盾的《春蠶》《秋收》《林家鋪子》中的生活場景和細節一直吸引著來自國內外的遊客。這些南來北往的遊客,讓這座古鎮成為了當時這一地區經濟、文化、時尚的小中心,曾一度被周邊地方的人稱為“小上海”。江蘇、上海、杭州等地都有直達烏鎮的客輪。隨著航道的改變和水上客運的萎縮,小鎮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一直在謀求一條與時俱進的發展之路。

還沒有開發成旅遊景點前的古老烏鎮是什麼樣子的?令人驚歎

熱鬧的西大街茶館(1993年攝)

烏鎮由縱橫交叉的兩條公路和兩條水路組成,空中俯瞰猶如一個“井”字,居民沿街道和河道兩邊居住,組成了一張猶如網絡般的古鎮市井圖。我的外婆家在桐鄉,小時候在烏鎮東大街(東柵)168號居住過。當年出入烏鎮主要靠船,小鎮有兩個碼頭,去桐鄉境內的在南大街(南柵)上船;到杭州或江蘇的在西大街(西柵)最西邊的碼頭上船,開船都是在半夜。烏鎮東西南北4條街中,西大街最長,最初是石板路,後改成水泥路,現在又改回石板路。

還沒有開發成旅遊景點前的古老烏鎮是什麼樣子的?令人驚歎

西大街上的大戶人家(1994年攝)

記得小時候,烏鎮是一個“洋氣”的代名詞,到烏鎮當地話叫“出街廊”,年輕人都喜歡去,因為那裡貨源充足、樣式新穎。而家裡一些日用品,尤其是做衣服的花布面料都要專門到烏鎮去買。當時交通不便,10多公里的路程,除了走路還要坐船,來回需要一天時間,但大家樂此不疲,不到烏鎮心不甘。如果周邊的小夥子能娶到一個烏鎮的姑娘,那是一件不得了的事。

還沒有開發成旅遊景點前的古老烏鎮是什麼樣子的?令人驚歎

古鎮的早晨(1995年攝)

改革開放後,高速公路取代了慢吞吞的水路,年輕人追求時尚的目標發生了變化,但古鎮的悠然、熱鬧的茶館、古樸的民風依然如故。聽起來像一個傳說。

1991年開始,我把鏡頭對準了烏鎮,每年都要去上五六趟。從“記錄一個生命的誕生”到“一個生命的結束”,在這座千年古鎮,我用掉的膠捲數以百計,有著不少難忘的回憶。

還沒有開發成旅遊景點前的古老烏鎮是什麼樣子的?令人驚歎

喜事(1995年攝)

1994年夏的一天,我去桐鄉參觀幾位朋友的影展,順便再去烏鎮,這是我第17次拍烏鎮。夏天的烏鎮格外熱鬧,人們大多在屋外做事乘涼,許多“不賺六月錢”的好漢都回家休養生息。那天下午,烏鎮影友徐建榮幫我借了一輛自行車,我們一起從下午3點開始,拍到傍晚6時左右。天色漸漸暗下來,手持拍攝已經很困難了,我們便準備“收兵”回家。

還沒有開發成旅遊景點前的古老烏鎮是什麼樣子的?令人驚歎

北大街上的畫像師(1996年攝)

就在我們騎車返回的路上,發現一戶人家開著門,裡面說說笑笑地在吃晚飯。此情此景,讓我心跳開始加快。在當時,像這樣其樂融融的場面很少遇見。我們馬上停下自行車,快速拿出相機和閃光燈,根據室內的光線情況,調好了光圈速度,待閃光燈充足電後我們就衝進去一陣狂拍。“怎麼回事?”那一家人被突如其來的“閃電”嚇了一大跳。由於徐建榮和這戶人家認識,氣氛馬上又熱鬧起來了,全家同意我們再拍,希望以後把照片印幾張給他們。

還沒有開發成旅遊景點前的古老烏鎮是什麼樣子的?令人驚歎

趕集(1996年攝)

當晚回家,我不顧一天的疲勞,立馬沖洗膠捲。半夜,黑白底片從水靈靈的定影液中取出時,我急忙找這張“全家福”,發現影像清晰通透,整個過程沒有任何失誤之處,頓時興奮不已。拍到這幅照片讓我高興了好幾天,也忙了很多。當月,省內外很多報紙都用大篇幅刊登這幅照片,許多朋友紛紛向我索要這張照片作紀念。很多杭州影友要我帶路去烏鎮,去看看這戶人家,後來,乾脆長槍短炮去了一支“部隊”。這戶人家找到了,但家中人大多外出了,儘管一些影友鍥而不捨地又去了幾次,還是沒有趕上我拍攝的那個熱鬧場景。從那以後,全國各地的影友來我這裡,烏鎮肯定是我陪同的首選地,那裡一度成為我主要的攝影基地。

還沒有開發成旅遊景點前的古老烏鎮是什麼樣子的?令人驚歎

南大街上的訪廬閣茶樓(1997年攝)

如今的烏鎮已今非昔比,從印刷、電子媒介的文學獎、影視劇,到多媒體融合的國際戲劇節;從老茶館的口口相傳,到百兆寬帶上桌面;從村民挑擔趕集,到互聯網大佬雲集,多種基因的發展和演變,正在使千年古鎮成為一個“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的地球鎮。

還沒有開發成旅遊景點前的古老烏鎮是什麼樣子的?令人驚歎

老茶客(1997年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