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這個村不得了!建兩萬畝漁業園!農民群眾發“魚財”

農民要致富,企業來幫助。在鄉村振興的進程中,我縣引進外地業主建設兩萬畝漁業產業園,帶領農民群眾發展漁業,讓鄉村變美,農民跟著致富。

仪陇这个村不得了!建两万亩渔业园!农民群众发“鱼财”

在邊遠的福臨鄉松花村和保平村,眉山業主李林中連片打造的700畝現代漁業產業園於今年4月建成投產。專門負責養殖的技術人員葉興宇,每天忙碌在各個餵養點,精準投放飼料。

通過科學餵養,短短的半年時間內,福臨鄉漁業產業園的祼斑、花鰱、草魚等品種,目前可以上市銷售了。

仪陇这个村不得了!建两万亩渔业园!农民群众发“鱼财”

眉山業主李林中:“這個魚是我們今年4月份自己培育的品種放的水花,現在我們可以大量上市,這個魚平均在兩斤以上,這個基地今年可以有四十到五十萬斤的魚上市。”

仪陇这个村不得了!建两万亩渔业园!农民群众发“鱼财”

眉山業主李林中所建漁業產業園,讓松花村和保平村的面貌煥然一新。就在一年前,這裡的田地是荒蕪的。

仪陇这个村不得了!建两万亩渔业园!农民群众发“鱼财”

福臨鄉保平村黨支部書記蔣華賢:“你看我們這裡的田地草比人還高,荒了好多年了。你年這幾片都如此,我希望找個業主來把土地承包給他,反正莫人種莊稼,荒起的,荒了好多年了,太可惜的土地,唉呀,真的是看到荒地就可惜了。”

群眾有需求,政府有行動。去年10月,我縣引進眉山業主李林中把撂荒的土地承包過來,成規模發展漁業。通過考察,李林中首先看中福臨這個地方。

仪陇这个村不得了!建两万亩渔业园!农民群众发“鱼财”

眉山業主李林中:“福臨鄉松花村和保平村這兩個村第一個是土地成片,第二個是沒有工業汙染和其他汙染,第三個就是我們響應國家鄉村振興計劃,我們企業也有想法就是承擔一部分社會責任,想把這個地方打造成漁業的亮點。”

李林中成立恆川水產養殖公司,採取“公司加農戶”的模式,與農民群眾和村上形成利益鏈接機制。

仪陇这个村不得了!建两万亩渔业园!农民群众发“鱼财”

眉山業主 李林中:“每年從我們的利潤中拿出七到八萬塊錢給貧困戶分紅,第二個優先選擇當地的老百姓和貧困戶來我們園區務工,第三個就是每年從我們利潤中拿出三到四萬塊錢壯大這兩個村的集體經濟收入。”

利益機制形成後,業主李林中兌現承諾,把在家有勞動能力的群眾優先吸納到漁業產業園務工,松花村今年70歲的村民龍能濤便是其中的代表。

仪陇这个村不得了!建两万亩渔业园!农民群众发“鱼财”

福臨鄉松花村村民龍能濤:“我們現在人老了,體力不行,只是做點輕活路,幫助他業主撈點魚塘裡的雜草,運點飼料,照看魚塘,一個月能掙一千多塊錢。”

仪陇这个村不得了!建两万亩渔业园!农民群众发“鱼财”

業主建基地,群眾得實惠。短短的一年多時間,福臨鄉松花村和保平村的面貌發生巨大變化。

仪陇这个村不得了!建两万亩渔业园!农民群众发“鱼财”

福臨鄉松花村黨支部書記劉尊國:“我們整個松花村這一片,公路等基礎設施完善好了,再一個對我們村的老百姓來說,以前的荒田荒地現在變為了有收入了,土地流轉了有資金,給老百姓帶來實惠,再者對我們全村在家有剩餘勞動力的也給們帶來實惠,可以在裡面務工。”

業主建好漁業產業園,既給群眾帶來收入,也進一步解放群眾的思想觀念。

仪陇这个村不得了!建两万亩渔业园!农民群众发“鱼财”

福臨鄉松花村村民林和平:“產業一興起,基地設施逐漸完善的情況下,有可能給我們下一輪的契機,把剩餘的兩塝的土地或者山樑上的撂荒土地,引來業主再進一步的開發建設,這樣一來,對我們松花村每個村民都有很大的好處。”

據瞭解,眉山業主李林中計劃用三年時間在儀隴建設2萬畝現代漁業園,主要分佈在新政鎮金鴨鋪村、中壩鄉大儀村、金城鎮花園溝村和梭坡村、福臨鄉松花村、保平村等地。並帶動當地老百姓新增水產養殖面積2萬畝。目前,福臨、新政、中壩等地的漁業基地已經建好並蓄水養漁。

朱德故里 德鄉儀隴

全國紅色旅遊目的地——儀隴歡迎您

本臺記者|劉遠華 陳洪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