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行業前四到跌出前十,這個沒落的空調巨頭,收入與格力相差50倍

從行業前四到跌出前十,這個沒落的空調巨頭,收入與格力相差50倍

剛剛過去的雙十一,空調行業經歷了一場價格大戰。從各家曬出的戰報來看,格力讓利30億元的舉措效果顯著,空調品類全平臺銷售額突破36.4億,同比增長178%,高居行業第一。緊隨其後的是美的和奧克斯,銷售額同樣大幅攀升。

不過在這場盛宴當中,卻不見志高空調的身影。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穩坐行業第二陣營頭把交椅的品牌,如今的境遇著實讓人唏噓。市場份額急劇縮減,連年出現虧損,讓這家企業深陷泥潭。

據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志高空調線上、線下的市場份額排名均已跌出前十。與此同時,公司的經營狀況不甚理想,營收僅有19.77億元,同比下滑58.5%;虧損達7.06億元,暴跌989%。半年時間,僅僅賣出了124.3萬臺家用空調和2000臺商用空調。

從行業前四到跌出前十,這個沒落的空調巨頭,收入與格力相差50倍

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志高空調:這家公司成立於上世紀90年代,曾與格力、美的、海爾並稱為行業四巨頭,共同瓜分市場80%以上的份額。品牌所提出的“高端空調引領者,造世界上最好的空調”口號盛行一時,曾創下過多次全球空調能效紀錄。旗下擁有4個空調生產基地,年產能達到1000萬臺。

其創始人李興浩,出生於廣東南海一個農民家庭,高中畢業後就回家務農。當時正值盛夏,他貪上了吃冰棍。一個想法突然從腦海中冒出:幹農活掙不了幾個錢,不如賣冰棍試試。他說幹就幹,結果成功賺到了數百元。

後來,他賣過布碎、拖把,開過理髮店、五金店,積累一定資金後,便開了一間酒樓。雖然生意越做越大,但李興浩也有煩心事。因為每到夏天,酒樓空調總要出故障,每次找維修師傅修理又很貴。於是,他便琢磨著自己開家維修店,開始進入空調行業。

幾年下來,維修店已頗具規模,而他對壓縮機技術也有了一定掌握。眼看著行業發展迅猛,30歲的李興浩決定自己造空調,於是便與一位臺商合資辦了一家工廠,這便是志高空調的前身。彼時,行業龍頭是年銷量100萬臺的春蘭,而董明珠還只是位銷售主管。

當時的行業競爭相當激烈,而且市場上品牌數量眾多,僅北京一地在售的品牌就有200多個。志高一沒有知名度,二沒有錢宣傳,接連出現虧損不足為奇。結果合夥人失去信心,不但抽走全部錢,還帶走了核心骨幹人員。在公司瀕臨破產的情形下,李興浩沒有放棄。他先是跟親友借錢補上工人的工資,隨後把全部資金投入產品研發上,總算是穩住陣腳。

從行業前四到跌出前十,這個沒落的空調巨頭,收入與格力相差50倍

05年的時候,志高終於迎來轉機。他們高薪挖來了原格力、科龍的骨幹,讓企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順利躋身行業前四。四年後更是推到至高峰,在香港成功上市。五年前,他們還高調從董明珠手裡搶下成龍代言,簽下了十年長約。

不過近年來,隨著各大黑電企業的加入,空調市場競爭加劇。與此同時,志高陷入了盲目的擴張,甚至提出了千億的目標,要知道當時銷售額才剛過百億。結果可想而知,公司出現了嚴重虧損。為了維持正常運轉,今年以來他們已兩次變賣資產,包括旗下多幅工業用地。此外,還採取了遣退員工、緩發工資等一系列措施,然而收效甚微。截至11月14日,公司總市值4.13億港元,與巔峰時期相比下跌超90%。

昔日競爭對手,如今已是天差地別!今年上半年,格力實現營業收入972.96億元,同比增長6.95%。相較之下志高僅有19.77億元,兩者收入相差近50倍。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如今空調市場已經進入低增長、高飽和的存量時代,互聯網品牌的加入,讓行業更顯擁擠。志高要想重現往日的輝煌,前景不容樂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