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金沙江:溪洛渡,看得見和看不見的風景

溪洛渡,看得見和看不見的風景

遊走金沙江:溪洛渡,看得見和看不見的風景

溪洛渡工程全景

由駐地記者、我的同事劉鑫陪同,我來到了位於右岸營地高於壩址約200米的觀光平臺。這兒是壩前位置,兩岸邊坡及大壩上下部位盡收眼底。

俯瞰腳下的金沙江,感覚它似乎不足50米,河水在施工區狀如黃泥。兩岸陡硝的峰谷呈刀劈斧削狀,自峰巔至谷底層層疊成階梯。從外型看,壩軸線上下陡壁上形成的高邊坡光溜溜的,顯然已完成支護工程了。

遊走金沙江:溪洛渡,看得見和看不見的風景

孬張在工地

驅車繞到右岸纜機平臺,俯身再看谷底,真切感受到現代科技的神奇魔力。兩岸相對,第一臺高空纜機己架設完成。2007年11月,這裡將實現截流工程截流。2008年10月即開始大壩混凝土澆築了。未來的混凝土雙曲拱壩,壩頂高程610米,壩頂長度700米,最大壩高278米,將在這兒拱成半月型的奇絕風景。

遊走金沙江:溪洛渡,看得見和看不見的風景

溪洛渡大壩基坑

按施工進度,2013年6月水庫水位將蓄至540米高程,首批機組發電。從現在起9年後的2015年,溪洛渡工程全部竣工。

待到溪洛渡電站建成時,水庫正常蓄水位為600米,死水位540米,汛期限制水位560米,總庫容126.7億立方米,可調節庫容64.6億立方米。由混凝土雙曲拱壩、地下廠房、洩洪建築物等組成的溪洛渡工程,將成為整個金沙江流域開發的骨幹電源電站,極大地促進川滇地方經濟發展,造福兩省人民。

看過直立牆和雄奇的高邊坡現場,劉鑫領我乘車去鑽“地下迷宮”。

遊走金沙江:溪洛渡,看得見和看不見的風景

山體內交通隧洞施工

沿著施工公路入洞,眼前另是一番景象。原來分佈於山體內的洞挖工程是分層開鑿的。場內交通最低高程與最高高程相差近400米,不同高差之間施工的作業,難道相互沒有干擾? 引水洞、導流洞、電站廠房隧洞、施工支洞……洞連洞、洞套洞在施工者眼裡是家常便飯,他們輕車熟路,長年累月在這樣的環境裡勞作,可謂以洞為家了。

靜態投資500億元的溪洛渡電站主體工程和導流洞開挖量,約3981萬立方米,其中明挖2561萬立方米,洞挖約1420萬立方米,混凝土澆築總量1315萬立方米。

劉鑫介紹說,溪洛渡工程具有“高拱壩、大洩量、多機組、窄河谷”的特點。因施工場地狹窄,場內公路總長86公里,其中隧道長度竟有26公里。

遊走金沙江:溪洛渡,看得見和看不見的風景

地下廠房蝸殼安裝

你能想象隧洞長達50裡,山體內會是什麼樣子嗎?司機小陳是老在洞裡跑的,在裡邊七彎八拐有時也犯糊塗走錯道哩。

在電站廠房大廳層面,我感覚最困難的作業莫過於它了。其開挖的寬度為28.4米,長度381米,高度為75.1米。作業面分為上下左右兩層。上層挖完了,要在拱頂實施支護後方可再挖下層;這邊挖完了,再進行另一邊作業。隱匿於左右兩岸山體內的電站廠房將分別安裝9臺水輪發電機組,單機容量均為70萬千瓦。也就是說,在我所在的位置非但要鑿出寬敞的大廳,其下還須垂直開挖出發電機層和水輪機層兩個作業檯面,而且這樣的機組直洞開挖共需9個,個個都非同兒戲。

在中國水電施工界,類似的洞挖工程目前己屬較成熟的技術了。三峽工程的地下電站施工即屬此列,只不過三峽只有同類型機組4臺,這裡卻是左右兩岸各9臺,施工規模要大許多。置身溪洛渡右岸電站廠房開挖現場,我感嘆的不單是建築規模和技術難度,由規模與技術想到水電人對理想的追求和對事業的忠誠。看見建設者宵衣旰食、無怨無悔地在陰暗潮溼的山洞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豈能無動於衷?

建設者用智慧和汗水把設計者描繪的藍圖鑲嵌在高山峽谷裡,鑲嵌於看不見的山體隧洞裡,也在新世紀中國水電建設史上書寫著光榮與驕傲!

遊走金沙江:溪洛渡,看得見和看不見的風景

右岸尾水洞

非虛構:峽谷凹現夜舞臺

遊走金沙江:溪洛渡,看得見和看不見的風景

夜色闌珊的溪洛渡

2011年,即5年後的初夏,當我率集團文協釆風團成員再訪溪洛渡,這裡的天空依舊湛藍,這裡的山色依舊翠綠,這裡的峽谷面貌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澆築纜車凌空在兩岸間穿梭往復,日夜將建設者的相思輕盈拉扯著,置入壩體;塔帶機穩健地旋轉著,長年把建設者的意志,深深埋藏;往日玩命似奔跑著的“黃鴨子”、 不停鑽探著挖掘著的鑽機推土機,竟象是累了困了,鮮有蹤影。

無論從右岸觀景臺眺望,還是自左岸纜機平臺凝眸,峽谷大拐彎處早先的壩址處,自谷底赫然崛起一座菲薄的鋼筋混凝土大壩,它的兩端嵌入山體,優雅地伸展著拱成一架流線型“彎弓”, 而那凌空飛懸在兩岸的鋼纜,則恰似系在彎弓上的“弦”!

哦,鑄弓制弦,蓄勢待發啊!

遊走金沙江:溪洛渡,看得見和看不見的風景

溪洛渡左岸地下電站

來的當天下午,便性急地鑽入地下迷宮,再次感受左、右岸地下電站工程的磅礴宏偉,欣賞18臺70萬瓩巨型機組之雄奇壯美,感悟洞室創造者和機電安裝者的艱苦卓絕與超然智慧。

入夜,三坪營地一片寂靜,而今在溪洛渡建設部工作的我的老同事韓永娟盛情相邀:“走,帶你們去大壩看夜景”。

“好啊——”文協一行人就興致勃勃隨她乘車出發了。

先繞山下行穿過隧洞,又沿盤山公路潛水般鑽入谷底。車停時,我們已置身下游圍堰寬闊的大堤之上了。車剛停穩,一行人便急著魚貫下車,害怕晚了一步這裡的夜色就會被他人搶先偷走似的。

斯時,繁忙的工地也一片寂靜。峽谷上下, 燈光稀少, 周邊一片朦朧。

抬頭仰望,黢黑的蒼穹下,高深的峽谷剪影映入眼簾,兩廂顯得異常陡峭逼仄,谷底碩大的拱型壩體巍然聳立,其下的消能建築物“二道壩”宛若坎狀裝飾,這樣的舞臺美學佈景,似曾相識啊!

眼簾的強烈刺激,令我浮想聯翩: 大壩作景,附壩為襯, 儼然是一座現代舞臺之標準幕牆也!

遊走金沙江:溪洛渡,看得見和看不見的風景

谷底:三峽集團文協採風團合影

是誰的奇思妙想, 將鋼筋混凝土大壩之夜景, 裝飾成文化氣息十足的峽谷大舞臺呀?

抬眼再環顧四周, 我一下子明白了: 是燈光, 是探照燈和射燈的投影魔力, 使大峽谷亱間幻化成碩大的水電站建設之大舞臺奇觀!

看, 凌空架設於兩岸的鋼纜上, 平行懸掛著一排吊燈, 它們光焰集束, 這不就是舞臺前的照明燈麼? 峽谷陡壁兩旁, 置有探照燈,這不就是舞臺側光麼? 我們身下的土石圍堰上,亦錯落有致地安裝著射燈,這不就是舞臺追光麼? 為驗證猜想,我請駐地記者王連生試著以大壩為背景照張相。拍後一看, 我立即樂著高呼:“快來看——絕色大舞臺, 趕緊照合影!”

“啊——真像!”

於是,欣喜激動著,文協朋友們先是集體合影, 隨後又三三兩兩拉扯著照相。

如今, 夜幕下的留影已凝成我們的美好記憶。溪洛渡大峽谷如火如荼的建設大舞臺依舊, 絢麗的夜舞臺依舊, 佈景已然更新----水變淺了,背景高了, 演員們都瘦了.

試想2013年的溪洛渡,該是什麼景象呢?

大壩如“弓”, 鋼纜如“弦”,地下廠房的顆顆明珠似“箭”, 溪洛渡張弓搭箭之時,“西電東送” 的世紀夢想,將變成激動人心的美好現實。

——讓我們為溪洛渡祝福!

遊走金沙江:溪洛渡,看得見和看不見的風景

工地之夜

注:溪洛渡電站位於金沙江下游雲南省永善縣與四川省雷波縣相接壤的溪洛渡峽谷,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骨幹工程,裝機容量1386萬千瓦,僅次於三峽水電站,居世界第三位。2014年所有機組全部投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