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学佛者 遇到 说佛者

当 学佛者 遇到 说佛者

学佛者说: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说佛者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学佛者说:想找个山洞静修一段时间

说佛者说: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学佛者说:我要持戒清净

说佛者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头坐

学佛者说:我要勤修戒定慧,祛除贪嗔痴

说佛者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贪嗔痴也是空

学佛者说:我们应该精勤训练自己的慈悲心

说佛者说:等你杀够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学佛者说:我们要勤修白骨观,早断淫贪欲

说佛者说:王妃在左手,贵妃在右手,佛祖在心上

学佛者说:我们在佛菩萨面前应该恭敬顶礼

说佛者说:见佛杀佛,见魔杀魔

学佛者说:我们要守护自己的身口意三业

说佛者说:佛在心中就够了

学佛者说:我现在闻到五辛是臭的

说佛者说:你估计快走火入魔了


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

据说,当年苏东坡在黄州时,有一天,诗兴大发,做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苏东坡写好了这首诗,觉得非常满意!这时,他想起了好朋友佛印禅师,他想禅师如果看到这首诗,一定会大大的赞赏一番。于是,他立刻把那首诗抄在诗笺上,用信封封好,叫佣人送去长江南岸的归宗寺,给佛印禅师看。

“八风吹不动”,“八风”是指:称、讥、毁、誉、利、衰、苦、乐;这八种是人生成败得失的总和。一般人,每逢好境乐事,都会感到瓢瓢然!而遇讥嘲诋毁,则怒形于色;这首诗是在赞佛,同时却又暗含着作者有其超然的境界:他能跟佛陀一样,已达到了心能转物而不为物转的地步。

这时,佣人上岸了,他赶上庐山归宗寺去。佛印禅师读到苏东坡的诗时,并不如苏东坡所预料的赞赏一番,或拍案叫绝,反而感到需要给他一个当头棒喝;于是,他在那首诗的下端,批上“放屁”两个大字,交给佣人带回黄州。

在黄州的苏东坡,自从佣人去后,便沾沾自喜地在等待着,他满以为佛印禅师看到那首诗时,一定会大大地赞赏,所以他一心一意在等着佳讯传来,好不容易等到佣人回来了,他迫不及待地问:“师父看了怎么说?”佣人说:“他没说什么?只在你的诗笺上写了一些字,叫我拿回,我不懂写些什么。”佣人说着,便把那封诗信交给苏东坡;苏东坡打开信封,抽出诗笺,看到那首诗的下端,批着“放屁”两个大字时,不禁勃然大怒,连喊“岂有此理?” 他自言自语地责怪佛印禅师道:“我这首好诗,你不懂得欣赏也罢,竟把它当做放屁!”于是,他决定亲自去跟佛印禅师评理,马上雇船过江,上庐山归宗寺去。

苏东坡赶到庐山归宗寺,气呼呼地要找佛印禅师算帐,那知禅师早已吩咐客堂的知客师说:“今天不见客。”苏东坡听了,火上加油,再也忍受不住了!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三步做两步地一直奔到佛印禅师的方丈室来,他看方丈室的门掩着,正要举手敲门进去时,忽然发现门扉上贴着一张字条,端正地写着:

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

苏东坡看到这两句,立刻就明白了,心里想:“我错了!”


本末倒置,因果颠倒;你问因他答果,用话佛去代替修佛,大谈高境界而不谈能到达此境界的方法,大谈四圣谛中的灭谛却不讲也不修四圣谛中的道地;这样的云端大说已经在佛教界笼罩了很久了,它困惑着信徒们,让他们把修佛变成了话佛。

在现如今信息泛滥,说法大师如恒河沙的时代怎样才能建立起正知正见呢?拙见:应该以经为师;最后祝愿每位学佛者以三学为利器,早日斩断无明的系缚,得解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