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300多年的手撕豆干,年销5亿块,网友说:沾上辣椒会更香


一方水土不仅养育着一方的百姓,也培育出独具特色的地方特产。美味飘香的大方豆制品,便是依托于大方这块宝地的山和水所生产出来的特色食品。

大方县盛产优质大豆,全县常年大豆种植面积达40多万亩,年产大豆4万多吨。据省农科院检测结果表明,大方大豆蛋白质含量居全省之首,是生产豆制品的优质原料。

大方豆干的历史渊源流长,独特的口感让许多品尝过的人欲罢不能,常用“闻着臭,吃着香”来形容它,今天的走遍毕节我们就去了解一下这种外陋内秀,平中见奇的特色美食。

豆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之一,孙中山先生曾言:“夫豆腐者,实植物之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无肉料之毒。”大方豆制品能够飘香省内外,让你品尝后不知肉味的真正原因,在于它不仅采用了传统的特殊工艺,而且得益于大方这块土地上所生产的优质大豆与富含特殊矿物质的水的完美结合。图为图为2018年7月13日,贵州省大方县城一口古井前,村民在古井前取水。

大方优质地下矿泉水丰富,仅县城就有99口水井;加上温暖湿润的气侯,为大方豆制品的制作加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大方豆制品可以说是大豆、水、气候、人工的“天作之合”。图为2018年7月13日,贵州省大方县城一口古井前,村民在古井前取水。


如今,在大方因为做豆干而被人们熟知的地名非常多,其中就以六龙镇最具代表性。今年38岁的付順会六龙镇人,由于家里的豆腐作坊人手紧缺,自己便跟着打下手学习,因此熟练掌握了一手传统豆腐制作好手艺。图为2019年6月25日,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六龙镇荆州社区翟老四豆制品加工厂,付顺会正在教授村民包豆干技巧。

在她看来,即便现在各行各业工业化生产比较发达的今天,豆腐制作工艺依然应该坚持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这样才能保证豆干的纯正口感,才能传承保护好大方豆制品制作工艺的这笔“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为2019年6月25日,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六龙镇荆州社区翟老四豆制品加工厂,付顺会正在倒豆腐,为包豆干做准备。

1957年,大方豆棒被列为“贵州省传统名特食品”。2011年9月,中国食品流通协会授予大方县“中国豆制品之乡”的荣誉称号。2013年,大方豆制品制作工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为2019年6月25日,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六龙镇荆州社区翟老四豆制品加工厂,村民正在搬运豆腐。


要把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付順会认为离不开产品的创新和众人的参与,经过不懈努力,在保证传统技艺制作的前提下,付順会制作出了自己的新产品碱水手撕豆干,销量一下子飙升到是以往豆干的5倍以上。图为2019年6月25日,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六龙镇荆州社区翟老四豆制品加工厂,付顺会正在整理豆干。

与此同时,付順会还通过扩大规模,积极吸纳本社区人员就业并传授豆制品制作技术,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图为2018年5月28日,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六龙镇荆州社区翟老四豆制品加工厂,付顺会正在整理豆干。

大方豆制品传统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制作工具简朴,工序独特,选料精良,取水讲究,火候巧妙,采用纯酸汤聚脂,不含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成品香味浓郁,符合绿色食品的特征。

据史载,豆制品制作工艺自明代后期传入大方,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明朝末年,时有湖广人褚氏,迁徙途经大方南郊9公里名为沙坝之处,口渴饮水,感觉此水清冽甘甜、非同一般,便决定在此安家定居,经营祖传的磨豆腐和做豆干生意;经年累月,形成了风味独特的“沙坝豆腐干”品牌。

方县的豆制品不仅内容丰富,种类繁多,而且吃法多样,富有特色。纯粹以豆制品为主要食材的“大方素席”远近闻名,而以豆制品为主开发的地方特色菜肴则多达百道以上。

付顺会说,很早以前家里就在镇上卖豆干,自己制作豆干已经有20几年,手艺就是从上一辈继承下来的。他告诉我们,做豆干一是要严格按照制作工序,另外就是原材料的选择,多年来,他家一直坚持使用本地收购的无公害豆子。

豆子经过认真挑拣淘洗之后用清水泡涨,打磨成浆放入大铁锅中中火烹至80°以上,连同渣滓舀入摇架沥帕中,手工过滤之后,再将过滤的豆浆倒入大锅当中煮沸,之后放入农家自制的酸汤,每隔十分钟搅动一次,直至缸内豆浆形成均匀的豆花。

付顺会介绍,制作这样一锅豆腐一般需要3到4个小时,小锅一次是27豆子,大锅一次40斤豆子,每天可做5到6锅,一天就要200多斤豆子,豆花形成之后要趁热用白布进行包裹。

包裹豆花的白布统一裁剪为4寸左右的正方形,每片豆干的豆花使用量完全凭借经验,工人们手法熟练,放置在压榨底板上的包裹好的豆花大小均匀,两个人共同作业,一层104片豆干只需要不超过8分钟的时间,之后放入模具6分钟压去部分水份。

现在付顺会的豆干作坊有12个人参与加工制作,一片豆干市场批发价在1毛5,一天能加工4000片左右,除了供应当地几个比较大的农家乐之外,还销往毕节、贵阳等地,每日制作的豆干是供不应求,资金充足之后再将规模扩大。

在抚顺会的带领下,六龙镇新丰村300多户人家,就有150多户从事豆干制作,每天生产豆干约15万块,每年盈利超过54万元,成了当地老百姓的一条生财之道。

付順会说,她还有更大的梦想,等六龙镇接高速的路一通,她将投资100多万选址修建更大的厂房,到时候将新增50多个工作岗位,日豆干生产量在12至20万片之间,到那时,将会通过村民入股、增加就业、扶持创业以及文化传承等多种形式带领大家共走致富路,让“六龙豆干”的品牌更加坚实,让大方豆制品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让群众通过小小的黄豆走上致富梦。

“一颗豆子圆又圆,推成豆腐卖成钱,人人说我生意小,小小生意赚大钱。”这就是手工豆腐坚持者付順会的梦想,她要用小小的豆子带动大家一起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