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尾樓”有望盤活 雲南法院首次出臺文件規範房地產破產案件審理

“爛尾樓”有望盤活 雲南法院首次出臺文件規範房地產破產案件審理

新聞發佈會現場。記者 夏方海 攝

為進一步優化昆明市營商環境,規範房地產破產案件審理。近期,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出臺《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規範全市法院房地產企業破產案件審理相關問題的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指引》)。

  據悉,《指引》內容分為11個方面,共計35個條款,旨在進一步規範昆明市兩級法院對該類案件的受理及審理工作,妥善應對及處理房地產企業破產中面臨的現實問題、疑難問題,防範和化解重大風險。

  “建立法治化的營商環境,需要破除各類要素流動壁壘,促進正向激勵和優勝劣汰。”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李志昆介紹,近幾年來,房地產行業受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和政策調控等因素影響,以及融資成本不斷提高等原因,部分中小型房地產企業因資金鍊斷裂而無法繼續開展經營活動,陸續出現因債權人或企業申請進入破產程序的情形,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對此,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司法職能,受理並審理了一批房地產企業破產案件,通過重整、清算等法治途徑,為房地產企業的涅槃重生、清理退出以及人民群眾權益維護提供了司法保障。

  目前,昆明市兩級法院已收到涉及房地產企業破產的申請共11件,大多涉及“爛尾樓”項目。已正式立案受理破產申請的共有5件,涉及破產財產規模約人民幣91.38億元,涉及債務規模約人民幣212.16億元,涉及債權人人數約11307人。其中,有1家企業成功通過重整計劃並進入重整執行期,其餘4家企業已基本完成債權債務的清理審核,目前在研究擬定相關重整計劃及方案。與此同時,還在立案審查環節的共有6件。

  李志昆說,在房地產企業破產案件的審理中,債權關係牽扯民間高利貸融資問題、以物抵債問題、讓與擔保等問題,債權審核認定工作開展難度大、週期長,相關融資行為可能還會涉及刑民責任交叉。審計過程中需要對生存權、合同債權、擔保物權、勞動債權等問題綜合考量,案件審理週期較長。

  《指引》出臺後,將進一步建立府院聯動常態化運行機制,統籌推進破產進程。支持破產扶助基金的建設和管理,推動解決破產程序中面臨的一些資金需求問題。同時,進一步規範法律適用標準,實現全體債權人的公平受償。並增強破產審判的專業化建設,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及審判水平。

  此外,《指引》還進一步探索“互聯網+”及“區塊鏈”的司法運用,提升破產審判信息化、智慧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房地產企業破產案件信息披露機制及投資人招募機制,對於在建工程的復工續建,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吸引潛在投資人,促進資本、技術、管理能力等要素的有效配置,幫助房地產企業重整融資。積極引導以網絡拍賣方式處置破產財產,提升財產處置效益。實現審判數據實時同步、全程公開、步步留痕,強化數據統計及數據檢索,構建智能化審理模式,全面提升案件審判及管理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