繳獲坦克數量稀缺,自行設計技術受限,蘇軍坦克部隊如何誕生?

前言:蘇軍坦克部隊是以從白衛軍手中繳獲的英制和法制坦克及從海外秘密購買的技術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但是許多負責組建這支新型部隊的先驅們都在20世紀30年代遭到迫害或銷聲匿跡了。

工農紅軍及其裝甲部隊創建於俄國革命的混亂時期。1917年11月,布爾什維克黨在偉大的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列寧)的領導下,成功地在沙俄首都聖彼得堡發動了革命,布爾什維克人在部分沙俄叛軍及自己 組建的缺少裝備和訓練的工人民兵(被稱為紅色警衛軍)的支援下奪取了政權。1918年1月28日,這些部隊被重新命名為工農紅軍,並被賦予了保衛革命果實,防止右翼反布爾什維克部隊,也就是現在通常所說的白衛軍攻擊的任務。

繳獲坦克數量稀缺,自行設計技術受限,蘇軍坦克部隊如何誕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 期間,列寧被德國情報人員從瑞士秘密轉移到聖彼得堡,從而確保了俄 國革命的爆發!

在蘇俄國內戰爭(1919—1921年)時期,紅軍於1920年7月4日進行了首次坦克作戰。這是一次聯合行動,參加戰鬥的有第2坦克中隊、第8裝甲訓練中隊和第14裝甲車中隊。新生的蘇軍坦克部隊由部分英制MkV和中型BWhippet坦克及法制雷諾FT坦克組成。這些坦克最初是由西方列強支援給白衛軍,幫助他們對付布爾什維克人的,卻被布爾什維克人繳獲了一部分並被用來對付它們的原主人。

在蘇俄國內戰爭期間,雙方的坦克部隊都沒有發揮大的作用。之所以這樣,最明顯的原因就是缺少坦克。據估計,英國和法國向白衛軍提供的坦克不足130輛,儘管它們可能向白衛軍提供了數量多得多 的裝甲車。但是坦克本身也存在速度慢、機械性能不可靠及缺少零備件等問題,因此,在以縱深機動作戰為特點的蘇俄國內戰爭中,坦克不能像速度更快的騎兵部隊那樣被廣泛使用。裝甲列車由於擁有較快的速度和強大的火力,在戰爭中比坦克的作用更大。因而,在戰鬥中保護鐵路車站的安全往往是作戰的一項主要任務。

繳獲坦克數量稀缺,自行設計技術受限,蘇軍坦克部隊如何誕生?

一名英國皇家炮兵軍士從一輛法國雷諾 FT-17 坦克旁邊經過!

與此同時,紅軍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研究協約國的裝甲部隊。布爾什維克早在1917年11月就組建了一個臨時裝甲部隊委員會,並受命籌備全俄第二次裝甲車輛會議,會議主要討論新蘇聯裝甲部隊組建事宜。這些組織在1918年被革命軍事委員會取代,革命軍事委員會在建立坦克特遣部隊方面邁出了實際的步伐。第一批專門的坦克部隊於1920年5月組建,每支部隊裝備3輛英制MkV型坦克、6列鐵路貨車和3輛摩托車。

繳獲坦克數量稀缺,自行設計技術受限,蘇軍坦克部隊如何誕生?

Mk V型坦克

隨著臨時準備的或從敵人手中繳獲的裝甲車輛型號的增多,紅軍按照坦克的大小,將裝甲部隊編成三大類:MkV型坦克編為大型坦克類;Whippet坦克編為中型坦克類;FT型坦克編為輕型坦克類。這樣編組主要是從後勤方面及坦克在協調上的方便來考慮的,並不是根據各類坦克的作戰能力而進行的先進戰術組合。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裝甲部隊這種按照坦克類型的大小 和性能不同來分組的方法卻成了蘇俄國內戰爭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軍編組的獨有特徵,這種編組方法與坦克在作戰中的使用密切相關。

繳獲坦克數量稀缺,自行設計技術受限,蘇軍坦克部隊如何誕生?

停放在法國一個軍械庫的一輛 Mk A 中型坦克,即英軍所說的 Whippet 坦克,和一輛 Mk V 型坦克。

在布爾什維克贏得了蘇俄國內戰爭的勝利後,紅軍繼續顯示出對裝甲作戰的興趣,特別是建立國內生產基地來取代繳獲的西方車輛。紅軍的奠基人之一,列昂·托洛茨基認為,應該建立坦克工廠來滿足蘇聯的需要。實際上,早在1919年,由N.克魯赫勒夫領導的一個技術小組就開始對法國的雷諾FT型坦克進行拆裝研究。之所以決定仿製FT型坦克,是因為與繳獲的其他型號的坦克相比,FT型坦克的體積小而且構造簡單。在第一輛坦克製造出來之後,考慮到內戰結束初期國內工業衰落的現狀,宣稱紅軍最多可能建造14輛。不過,這種坦克與其說是新造的坦克,倒不如說是被翻新的FT型坦克。

繳獲坦克數量稀缺,自行設計技術受限,蘇軍坦克部隊如何誕生?

雷諾FT-17坦克

1919—1924年,由於缺乏工業原料和製造技術,蘇聯許多坦克原始設計方案不得不在書面概念上停滯不前。 坦克的發展也由於設計者的憑空想象和不切實際的目標而受到抑制。1919年,在紅軍組織的一次裝甲戰車設計競賽中,伊茲霍爾斯基工廠的設計小組獲得勝利。他們設計的AM型機動船是一種10.1噸重的兩棲坦克,裝備有1門76.2毫米火炮。但是,由於其過分複雜的設計方案和無法克服的技術難題,該製造計劃被迫於1923年中止。

儘管遭受如此挫折,蘇聯繼續設立各種組織機構來籌劃裝甲部隊的設計、組織和使用。1923年,軍事工業部針對紅軍的軍事需求,對坦克設計第一次系統地進行了研究。分析報告審查了1916—1918年的坦克作戰行動,提出了培訓坦克兵骨幹的建議。1925年,蘇聯成立了坦克研究技術局,進一步推動了蘇軍坦克兵種的組建。該機構主要負責指導蘇聯工業基地的恢復, 其目標是在1926年設計出首次大批量裝備紅軍的MS-1坦克,即後來被稱為T-16/18的坦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