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待老師,最後虧待的是孩子;名校畢業老師,未必是孩子的歸宿

最近,廣東深圳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高級中學招聘了20名教師,其中19人畢業於清華北大,有13人是清北本碩連讀。

此前,深圳龍華區以近30萬年薪招聘中小學教師,491名應屆生入圍,碩士及以上學歷佔九成,清華北大畢業生76人。

虧待老師,最後虧待的是孩子;名校畢業老師,未必是孩子的歸宿

更早之前,深圳中學招聘的35名教師中,清華北大畢業生有20人,還有5名來自哈佛大學等世界頂級名校。

同學的兒子在深圳龍華區讀小學,學校2019年新招了24名老師,其中博士4個,有清華北大學歷的9個,最差的好像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碩士。

他有點擔心,孩子的老師是學霸,以後不知道該如何同老師交流。

我打趣他說:你這擔心只有三分是真,剩下的都是欣喜與炫耀吧。

如果有可能,估計大多數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的老師,是清北等名校的學霸。


也有人說,會學習不意味著會教書,太聰明的老師可能缺乏足夠的耐心和技巧。

這話有一定道理,父母是學霸,兒子是學渣的現象也存在。

但是,看待某一現象,任何離開普遍談個例的,都是耍流氓。

就整體而言,在孩子智商差距不大的情況下:

父母是學霸的孩子,成才率要高於普通家庭的孩子。

老師是學霸的孩子,學習成績要好於普通學校的孩子。

無他,環境使然耳。

一個好的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

像深圳中學、深圳外國語學校、深圳實驗學校等排在前列的高中,重本率均超過90%。

生源優質,是重要原因,但老師的作用,也不容忽視。

比如今年招了19名清北畢業生的深圳南山外國語學校,辦學第五年即實現“清華大學零突破”,2018年高考綜合實力全深圳第七,進步率第一。

虧待老師,最後虧待的是孩子;名校畢業老師,未必是孩子的歸宿

虧待老師,最後虧待的是孩子;名校畢業老師,未必是孩子的歸宿

越好的老師,對學生的加成也就越多。

虧待老師,最後虧待的是孩子;名校畢業老師,未必是孩子的歸宿


清北等名校畢業生開始扎堆超級中學,讓不少人擔憂,擔心加大各地師資差距,甚至造成教育資源的兩極分化。

這種現象值得我們警惕,但不意味著不是清北畢業的老師,就一定不行。

虧待老師,最後虧待的是孩子;名校畢業老師,未必是孩子的歸宿

教育是一項需要情懷、耐心、技巧、經驗等多項素養的綜合性活動。普通學校畢業的老師,起點要低一些,但只要堅持學習,不斷努力,最後也能成長為優秀教師。

像衡水中學、毛坦廠中學的老師,畢業於清北的很少,高考成績,跟老師是否為清北畢業生,沒有必然聯繫。

很多學校成績不理想,不是老師不行,而是生源不好,當地的教育生態不行。

清北畢業的老師和普通老師之間的差距,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