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疾控中心:北京市民不用過度擔心感染鼠疫風險

關於鼠疫,這篇文章解答你的疑惑~

鼠疫的基本特點

鼠疫是一種古老的傳染病,由鼠疫耶爾森氏菌引起。鼠疫潛伏期一般為1至6天,個別病例可達8至9天。

感染鼠疫菌以後,臨床可表現為腺鼠疫、肺鼠疫及敗血型鼠疫等類型。腺鼠疫最為常見,通常表現為發熱和局部淋巴結腫大,治癒率高。肺鼠疫常表現為高熱、咳嗽、胸悶、呼吸困難、咳血,由於起病急,病情進展快,如得不到及時治療,病死率高。敗血型鼠疫症狀也較為嚴重,預後較差。

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攜帶鼠疫菌的宿主動物主要是鼠、旱獺等齧齒類動物。自然條件下,我國帶菌動物主要分佈在特殊環境中。北京不是自然疫源地,自然環境和鼠類中不存在鼠疫菌。

鼠疫的傳播途徑

鼠疫主要通過病媒生物傳播、接觸傳播和飛沫傳播。

在自然疫源地,病媒生物傳播是最主要的傳播方式,跳蚤是傳播鼠疫的主要媒介,寄生在染疫動物的跳蚤感染鼠疫菌後再叮咬人,即可造成人的感染。接觸傳播是指人在宰殺、剝皮及食肉時接觸染疫動物,或接觸鼠疫病人的排洩物、分泌物時,病菌通過皮膚表面傷口或粘膜進入體內而造成感染。此外,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病人在呼吸、咳嗽時釋放出的病菌可以形成飛沫而短時間懸浮於空氣中,此時他人吸入時也可造成感染。

鼠疫是古老的細菌性傳染病,臨床上可以使用多種有效抗生素進行治療。病人如果能夠早期就診,並得到規範有效治療,治癒率非常高。可疑接觸者也可通過預防性服藥而避免發病。

北京市民不用過度擔心感染鼠疫風險

北京市不是鼠疫疫源地,自然環境中不存在鼠疫菌,老鼠中也不帶有鼠疫菌,市民沒有通過接觸鼠等動物而感染的機會。

兩例輸入病例發現後,北京市衛健系統已及時對病例進行隔離治療,對病例進京後活動情況開展了詳細的流行病學調查,對可疑暴露人群進行了詳細的排查,對接觸者進行了醫學觀察和預防性服藥,對相關場所進行了終末消毒,同時加強了發熱病人監測,此次疫情進一步擴散的風險極低。市民可正常工作、生活和去醫療機構就醫,不用擔心感染風險。

公眾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做好各種傳染病包括鼠疫防護最有效的措施。就當前來說,北京市民無須採取特殊的個人防護措施,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勤洗手,儘量避免去人群擁擠場所,去醫療機構或個人出現發熱、咳嗽等相關症狀時要及時佩戴口罩等。

✔如果懷疑自己與病例有過接觸,可以進行自我觀察,或向當地疾控部門主動申報,取得專業指導,一旦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

✔外出旅遊時儘量減少和野生動物接觸,不去逗玩健康狀況不明的旱獺,做好防蚤叮咬,通過使用驅避劑、減少軀體暴露,避免被蚤叮咬,不私自捕獵、食用野生動物。

我國鼠疫疫情情況

歷史上,鼠疫出現過三次世界範圍內大流行,曾經被稱為“黑死病”,造成人類生命健康嚴重損失。建國前,我國鼠疫疫情也非常嚴重。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政府高度重視鼠疫防控工作,發病數明顯下降,至80年代平均每年報告約20例病例,90年代,我國南方鼠疫疫情曾出現過短暫上升,自2010年以來每年僅有零星病例報告,主要集中在我國西北部分省份。在此次疫情之前,北京未發現過鼠疫病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