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主任說:高脂血症的藥物治療

高脂血症系人體脂質代謝失調所致,是指當血脂濃度超過“參考值”高限時的病理狀態,沒有任何臨床症狀,常以心腦及外周血管動脈硬化性疾病為結局,後果嚴重,常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在臨床上,主要包括高膽固醇血癥(TC)、高甘油三脂血癥(TG)、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癥(HDL-C)四種類型。因此,糾正脂質代謝紊亂,對改善冠心病、高血壓及相關疾病的症狀,降低腦血管意外的發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王主任說:高脂血症的藥物治療

常見的高脂血症臨床類型有

1、高膽固醇血癥:血清總膽固醇含量增高,超過5.72mmol/L,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1.70mmol/L。

2、高甘油三脂血癥: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過1.70mmol/L,而總膽固醇含量正常,既總膽固醇<5.72mmol/L。

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中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總膽固醇超過5.72mmol/L,甘油三酯超過1.70mmol/L。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癥:血清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含量降低<0.9mmol/L。

王主任說:高脂血症的藥物治療

近20年來,全世界醫學界極為重視高脂血症的研究。經過臨床大量不斷的研究和觀察,在高血脂的藥物治療方面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現根據有關資料綜述如下,僅供臨床醫師治療時參考。

1、膽酸螯合劑

此類藥物口服不易吸收,主要是通過在腸道內與膽汁酸結合,阻礙膽汁酸的重吸收,干擾膽汁酸腸肝循環,促進膽固醇排洩。主要用於TC的治療,如與其他調脂藥物合用可用於混合型高脂血症。

該類藥物的代表有考來烯胺、考來替泊、降膽葡胺等;常見的不良反應有腹脹、輕度噁心及便秘,可通過緩慢增加劑量,服藥期間大量服用可溶性纖維素,以及服用減少腸道氣體的藥物,可減少上述不良反應,而且能使血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下降更明顯。又因其可干擾腸道對某些藥物的吸收,故口服其他藥物時,應在此類藥物前1h或後3h服用。

王主任說:高脂血症的藥物治療

2、HMG-CoA還原酶抑制劑(又稱他汀類調脂藥)

他汀類藥物是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一類降脂藥。通過抑制細胞內膽固醇合成早期階段的限速酶HMGCoA還原酶,造成細胞內遊離膽固醇減少,反饋性上調細胞表面LDL受體表達,加速循環血液中LDL和 VLDL殘粒清除。臨床主要適應症為高膽固醇血癥,對輕、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癥也有一定療效。此外,這類藥物還具有穩定內皮細胞功能、抗炎、抗血栓和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調脂以外的作用。大量臨床研究證實了這類藥物用於冠心病一、二級預防的療效,目前這類藥物已經成為冠心病患者的標準治療。一般常規劑量可使血漿TC下降30%~40%,LDL-C下降25%~50%,TG中等度下降,HDL-C輕度上升。

常用的藥物有多種: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託伐他汀等。

王主任說:高脂血症的藥物治療

少數患者用藥後出現噁心、納差、腹脹、便秘、消化不良、頭痛、失眠、乏力、皮疹、肌病及肝功能異常等副作用,與用藥劑量有關,減量或停藥後症狀可以減輕或消失。

3、煙酸類藥物

主要作用是增強脂肪細胞磷酸二酯酶活性,使CAMP減少,脂肪酶活性減低,脂肪分解減少,血漿遊離脂肪酸下降,肝臟合成TG及釋放LDL隨之減少。同時,抑制肝臟活性,減少HDL異化作用,提高血中HDL濃度,另外還有人為這是唯一能使脂蛋白(a)降低的藥物,適用於除家族型高膽固醇血癥的以外的任何類型高脂血症的治療。

常用的藥物有:煙酸、樂脂平、煙酸肌醇酯等。煙酸應用會出現面部潮紅、皮膚灼熱或瘙癢等副作用,並可出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胃腸脹氣、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大劑量煙酸可引起消化性潰瘍、糖耐量減退、血尿酸增多及肝損害等,由於煙酸的副作用較多,作用緩慢,已由許多衍生物所代替,如煙酸肌醇酯,作用緩和而持久,除用於高血脂和冠心病外,也可用於各種末梢血管障礙性疾病的輔助治療。

目前最常用的是樂脂平,其降脂作用平穩’而持久,還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改善葡萄糖代謝的功能,與煙酸相比,不良反應較少,耐受性好,適用於各型高脂血症與糖尿病性血脂異常,是一個很有前途的降脂藥。

王主任說:高脂血症的藥物治療

4、纖維酸類藥物(又稱苯氧芳酸類或貝特類調脂藥)

主要是增強脂蛋白脂酶的活性,使TG的水解增加,對治療高TG血癥有顯著的療效。臨床最早使用的是安妥明,而目前較常用的是諾衡、非諾貝特、苯扎貝特、吉非貝齊、益多脂等。不良反應主要有胃腸道不適、消化不良、一過性肝功能異常、肌肉炎症;陽痿、中性粒細胞減少及皮疹等。

5、其他降脂藥

主要有脂必妥、血脂康、絞股藍、月見草油等。

王主任說:高脂血症的藥物治療

以上總結了目前國內外有關高脂血症治療的階段性成果,儘管可供選擇的藥物品種繁多,機理各異,但由於降脂藥一般都需長期服用,且多數對肝腎功能都有不良影響,合用藥物多有不良相互作用,因此在使用時應選擇療效肯定,價格合適且易於耐受的藥物,用藥中應加強臨床監護,同時也不主張單一藥物長期大劑量應用,以免產生嚴重的副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