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觀念!數十萬人研究發現經常喝甜品死亡率很高

過去的幾十年裡,全世界的含糖飲料消費量都在增加

;根據全球疾病負擔,“總體暴露值”(考慮到風險水平的暴露程度和風險對疾病負擔的貢獻的嚴重程度)從1990年到2016年增加了40%以上。含糖飲料對心臟代謝健康的研究得到了很好的研究:它們與體重增加,超重或肥胖的風險增加有關; 2型糖尿病發病率更高(獨立於肥胖); 高血壓風險更高等。然而,經常喝軟飲料是否與死亡風險有關尚不清楚。

最近,愛爾蘭都柏林大學Amy Mullee等人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在線發表題為“Association Between Soft Drink Consumption and Mortality in 10 European Countrie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對歐洲10個國家45萬人進行了迄今為止最大、最全面的調查分析,平均隨訪年限為16年,揭示了軟飲料消費和死亡率之間的關聯。研究表明,每天飲用兩杯或更多杯軟飲料的參與者全因死亡風險更高。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每天飲用兩杯或更多杯人工甜味劑的軟飲料與循環系統疾病的死亡呈正相關,並且發現每天飲用一杯或多杯含糖軟飲料與消化疾病的死亡率呈正相關。

此外,法國巴黎13大學Eloi Chazelas等人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BMJ 在線發表題為“Sugary drink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cancer: results from NutriNet-Santé prospective cohort”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基於人群的前瞻性隊列研究,包括來自法國NutriNet-Santé隊列(2009-2017)的年齡在18歲及以上(平均年齡42.2)的101257名參與者。該研究發現,每天飲用100ml含糖飲料會導致患癌整體概率增加18%,患乳腺癌概率增加23%,即使純果汁也會產生同樣影響。總而言之,在這項大型前瞻性研究中,含糖飲料的攝入與整體癌症和乳腺癌的風險呈正相關。 純果汁也與整體癌症的風險呈正相關。這些結果需要在其他大規模前瞻性研究中進行重複。目前英國、法國等已針對含糖飲料徵收糖稅,以期減少對含糖飲料的購買。最後,BMJ 發表題為“Sin taxes—the language is wrong, but the evidence is clear”的點評文章,該文章指出在明確證據的基礎上制定稅收政策。

顛覆觀念!數十萬人研究發現經常喝甜品死亡率很高


軟飲料(soft drink) :酒精含量低於0.5%( 質量比)的天然的或人工配製的飲料。碳酸飲料果汁、蔬菜汁、豆乳、椰汁、杏仁露、乳酸飲料等都屬於軟飲料。經常喝含糖飲料會增加能量攝入, 這會導致體重增加和肥胖。2010年,全球因喝含糖軟飲料而導致的與肥胖相關的心血管疾病、癌症和2型糖尿病引起約18.4萬人死亡。然而,經常喝軟飲料是否與死亡風險有關尚不清楚。

顛覆觀念!數十萬人研究發現經常喝甜品死亡率很高


該研究首次對歐洲10個國家45萬人進行了迄今為止最大、最全面的調查分析,平均隨訪年限為16年,揭示了軟飲料消費和死亡率之間的關聯。研究表明,每天飲用兩杯或更多杯軟飲料的參與者全因死亡風險更高。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每天飲用兩杯或更多杯人工甜味劑的軟飲料與循環系統疾病的死亡呈正相關,並且發現每天飲用一杯或多杯含糖軟飲料與消化疾病的死亡率呈正相關。該研究的45萬參與者分別來自歐洲的10個國家(丹麥、法國、德國、希臘、意大利、荷蘭、挪威、西班牙、瑞典和英國),平均年齡50.8歲,包括321081名女性(佔71.1%)。在平均隨訪16年期間 ,共發生了41693例死亡。

顛覆觀念!數十萬人研究發現經常喝甜品死亡率很高


該研究將250ml定義為一杯,與每月飲用少於一杯含糖或人工甜味劑的軟飲料的參與者相比,每天飲用兩杯或更多杯軟飲料的參與者死於全因死亡的風險更高。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排除了身體活動、體重指數、教育、吸菸和飲食等因素的影響。一項進一步的分析還顯示,

與幾乎不喝任何飲料相比,每天喝兩杯或更多含糖的軟飲料與患循環系統疾病的風險更高,每天飲用一杯或多杯含糖軟飲料與消化疾病的死亡率呈正相關。軟飲料通常含糖量較高,糖攝入量過多會導致肥胖,並帶來一系列健康問題,因此,一些飲料中用人工甜味劑代替糖,如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等等,它們由人工化學合成,通常不會被人體轉化,但是有甜味,因此也被稱為:無熱量的糖。人們往往認為這種人造甜味劑因為不含糖、不含熱量,對人體健康。

顛覆觀念!數十萬人研究發現經常喝甜品死亡率很高


然而,這項大規模研究表明,每天喝超過一杯人工甜味劑的軟飲料,死亡風險仍然升高。

因此,為了身體健康,建議大家日常生活中還是儘量少喝,甚至不喝軟飲料,即使是純果汁也要少喝,不如直接吃水果,當然,最好還是喝白開水。

參考內容: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internalmedicine/article-abstract/27493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