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個百億美元 從第二屆進博會看浙江開放新姿態

浙江在線11月13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翁傑 通訊員 鍾歡歡)

第二屆進博會參會歸來,浙江交易團收穫滿滿:達成意向採購金額超百億美元、簽約外資超百億美元。

前者一展浙江採購大軍的驚人購買力,表現了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擴大進口的浙江擔當;後者則一展浙江更加主動承接高質量外資,願與世界先進製造共建共享,一同做大世界市場蛋糕的決心。

這兩個數字的背後,是浙江在進博會上展露的開放新姿態:張開雙臂,願為各國提供更多機遇,實現共同發展,成就更好的彼此。

買買買

向世界開放市場

“中國市場這麼大,歡迎大家都來看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在第二屆進博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擲地有聲,對正處在十字路口的世界經濟而言,無疑是一針強心劑。

習近平主席的話音剛落,浙江交易團便用“買買買”的實際行動將講話精神迅速落地。11月5日上午,進博會大幕拉開不久,浙江省交易團便迅速拿下首單。這一單,在浙江長龍航空與CFM國際公司之間達成,價值高達4.77億美元。較上一屆進博會的浙江首單,今年的金額足足翻了兩番還多。值得關注的是,長龍航空這一單不僅是買產品,更買服務——長龍航空在飛機發動機採購以外,還簽下了長達12年的發動機維修服務。

其實,不單單是長龍航空,翻看不少浙企“購物車”都會發現,科技裝備和服務是兩大暢銷產品。據統計,在浙江交易團達成的意向訂單中,科技裝備採購超過三分之一、服務業採購佔十分之一。顯然浙江企業“買買買”的背後,帶著他們對產業轉型升級的思考和實際需求。

本屆進博會,來了4萬多名浙江買家,比上屆增長超六成。據瞭解,其中,參加過首屆進博會的浙商“回頭客”佔的比重不小。他們往往意向訂單明確、成交金額也較大。以溫州市孔雀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孝取為例,去年進博會他下單1.5億元,今年又帶來1.8億元的大單,與德國企業現場簽訂。

為了促成浙江企業與外企牽手,浙江交易團提前謀劃配套活動26場。11月7日上午,浙江交易團的集中籤約儀式上,25家省內企業與28家外企簽約項目多達32個,達成102億元的意向協議;同一天還舉辦了浙江省進口藥品耗材、醫療器械採購意向簽約儀式,現場合計達成意向成交額100.7億元。成交金額的每一次跳動,都是浙江對合作共贏的“中國聲音”的完美闡述。

浙江交易團積極謀劃,參展外企也紛紛主動出擊。6日下午,在一場專場對接會開始前,一家法國牛奶生產企業的參展代表找到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他見縫插針地介紹了自己的公司和產品,並直言:他們看好中國市場,但卻不夠了解中國市場,希望找像娃哈哈這樣深耕本土市場的企業開展合作。

浙江企業下單多,履約表現更為搶眼,踐行了言而有信的“中國擔當”。在7日上午的新聞發佈會上,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介紹,首屆進博會上浙江交易團簽訂的意向合同目前已有約九成履約。

短短6天,浙江交易團簽下超百億美元的意向訂單。驚人的成交額背後,是浙江企業用“買買買”的大手筆,傳遞著“堅持‘拉手’而不是‘鬆手’,堅持‘拆牆’而不是‘築牆’”的浙江態度。

引引引

與全球要素相擁

進博會不僅是一場貿易盛會,更是中國製造對話世界先進製造的一次重要契機。通過這個大平臺,浙江企業積極對接全球頂尖企業,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呈現出承接進博會溢出效應的最佳姿態。

11月7日,第三屆中國(浙江)—歐洲(德國)數字經濟和高新技術產業高峰對接會上,97家歐洲(德國)世界500強企業、“隱形冠軍”與336家浙江企業進行深度對接。除了達成意向貿易額3.7億美元,更值得關注的是現場還達成投資額53.2億美元。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這些數字都將成為落地浙江的國際先進技術和先進產業。

這其中,就包括浙江石化與美國企業霍尼韋爾簽署的一系列先進技術採購協議,涉及工藝技術、催化劑、關鍵設備和控制自動化技術。浙江石化執行董事羅偉告訴記者,浙江在油氣領域的技術相對“底子較薄”,通過與霍尼韋爾技術合作,能加快創新,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對正加速邁向中高端的浙江製造而言,沒有什麼比讓國外技術“為我所用”更直接更有效的。

承接進博會溢出效應,浙江將招商與採購並重。通過進博會的舞臺,浙江企業與國際巨頭相識、相知、“相戀”,走到一起。進博會期間,天能集團與道達爾簽訂了15億美元的投資協議;阿里巴巴與雅高達成8.2億美元的合作協議。據初步統計,第二屆進博會期間,全省簽約外資項目67個,總投資113億美元。

進博會開幕首日,作為第一屆進博會的直接成果之一,浙江平湖中意直升機項目在平湖正式開工建設。包含該項目在內,本次全省開工外資項目總數達54個,總投資超過100億美元。

學技術,更學管理。在進博會這個大課堂上,浙江企業努力汲取營養。在和印度拉瑪公司高管的交流中,“萬凱新材料”副總裁楊逢春發現,行業巨頭印度拉瑪早在20年前便佈局全球,如今在全球15個國家擁有工廠,在食品級PET領域佔到全球市場份額的六分之一。而產品已出口到全球80個國家和地區的萬凱,生產基地還只限於浙江。相比之下,楊逢春下定決心:加快全球佈局,逐步將一半產能實現海外製造。

“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進博會為浙江企業與世界名企溝通建立了一座新的橋樑,通過它,各種要素加速流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