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史话系列4:明代孤山堡与孤山新堡

【本溪古迹】明代孤山堡与孤山新堡

2011-06-01 刘彦红 中国文物报 来源:瑞雪烹梅的博客


本溪史话系列4:明代孤山堡与孤山新堡

明长城跨越本溪境内50公里,留下了建州女真与明王朝角逐辽东的历史见证。在本溪满族自治县东营房乡新城子村有一通高1.68米、宽0.83米、厚0.15米,碑头呈半圆形的“明代辽东长城第一碑”。它是明代修筑辽东长城的历史见证,为了解当时明与女真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力的佐证。碑正反刻有文字,碑阳楷书阴刻《创筑孤山新堡记》和职官题名,碑阴字迹已蚀损不可辨认。它详细记载了移孤山堡于孤山新堡的全部过程。

本溪史话系列4:明代孤山堡与孤山新堡

孤山旧堡城内旧址

一、孤山堡创建的历史背景

孤山堡即是旧孤山堡,它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东营房乡孤山村,是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由张铎、韩承庆监筑,为明代辽东长城的一座重要城堡。

“辽东边墙是明朝政府统辖东北地区体制中军事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辽东边墙,又称辽东镇长城,由西墙和东墙组成,整体呈“凹”字形。西墙是正统年间为防御东北兀良哈等部的南侵而修筑。成化年间,女真族势力在辽东一带发展起来,并经常袭扰辽东地区。东墙就是为防御女真人侵扰而修筑的。本溪地区属辽东东部边墙中间一段。

本溪史话系列4:明代孤山堡与孤山新堡

一面墙、碱厂、孤山堡、孤山新堡位置示意图

成化三年(1467)九月,明廷以建州三卫悖逆不道、屡次犯边为由,联合朝鲜,发兵直指建州卫所在地婆猪江兀弥府一带,“犁庭扫穴”,杀死李满住、董山等首领人物。建州女真元气大伤,无力回天。明击败李满住后,遗留下来的大批女真人,仍然以婆猪江为中心活动。为防御女真人余部继续袭扰,加强对辽东东部的军事防御,指挥征剿的明军提督辽东军务左都御使李秉向明朝建议沿明长城砌墩筑堡,以固边防。成化皇帝批准后于成化四年(1468)派辽阳副总兵韩斌督建,即上述东段边墙。“建东州、马根单、清河、碱厂、叆阳、凤凰、汤站、镇东、镇夷、草河堡据守,相属千里”。边墙成为辽东内地与建州女真的隔离线,边墙外是少数民族住牧之所。此乃明廷沿明长城对辽东第一次“拓边”。

城墙筑毕后,建州女真仍骚掠不止,反抗明朝。有史料记载:从成化三年(1467)至嘉靖二十五年(1546)的80年间,建州女真对明边的多次袭扰、抢掠,使明军屡屡受挫。为加强明东部军备,嘉靖二十五年(1546),由于原筑城堡之间距离较远,明朝又在第一次“拓边”的基础上增筑五堡。“东州去汤站……墩堡疏圹,救援不及,兵力寡弱,策应为艰。乞于散羊堡、一堵墙、孤山、险山、江沿台等处,因木石之利,以增墩堡”。其中一堵墙堡位于今本溪县南甸镇马城子村,孤山堡位于今本溪县东营房乡孤山村,孤山堡即现在所指的旧孤山堡。此乃明朝廷对辽东的第二次“拓边”。


本溪史话系列4:明代孤山堡与孤山新堡

图片右侧在城墙遗迹


二、孤山新堡与辽东展边

孤山新堡是对孤山堡(旧)而言的,它与孤山堡都是辽东边墙上的重要城堡。

成化三年(1467)以后至16世纪六七十年代(即隆庆年间到万历初),沉寂百余年的建州女真势力渐渐强大,以王杲、王兀堂为代表的建州女真枭雄诸部,成为明朝后期建州女真两大部落首领。他们经常率众入侵,地处辽东边陲的孤山堡,明与建州女真战争不止。为了加强对建州女真的控制和防御,明朝采取移建军事城堡,筑墩台、障栅,即将隔离线向北推进的办法,形成一道新的边墙,以加强对女真人的震慑。明廷听从辽总兵李成梁的这些建议,决定修筑孤山、宽甸等六堡。万历二年(1574)开始部署实施,至万历六年(1578)建成孤山、宽奠、长奠、永奠、新奠、大奠等六堡。后五奠均在现宽甸境内,孤山新堡位于本溪境内,它们均为扼制女真而筑的护边城堡。本溪境内现留有《创筑孤山新堡记》建城碑一通,具有较好的史料价值,是明朝展边拓土的历史见证。

明廷将原来不毛之地移建于水草丰盛孤山、宽奠六堡之处,对明是拓地七八百里,可以门庭御寇,而女真生活之区却缩小七八百里,实际上明廷是夺边展地,给女真日食带来艰难和危害。对此“虏酋环窥,流言载道”,“夷人积恨,官吏疑畏”。一场正面冲突由此酝酿。

宁懿的局面维持了三年。明朝末年朝廷腐败,官吏堕落,贸易中种种不公平的限制,激起了女真人的反抗。万历六年(1578)女真开始越过边栅,向内地劫掠。万历七年(1579),宽甸开市时,参将徐国辅怂恿其弟徐国臣等,在相互贸易中强抑市价,横征暴敛。“将市夷榜掠之数十,几死”。引起了女真强烈愤慨,官逼民反,王兀堂掀起了反明的大旗。他多次袭扰明边,向宽甸、叆阳、孤山等地进攻,但数千名兵怎抵得明廷数万大军,最后在鸭儿匮大战中大败。鸭儿匮一战,王兀堂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建州群龙无首,明对辽东女真势力控制弱化,这一切给后来崛起的努尔哈赤提供了历史机遇。王兀堂部族势弱,努尔哈赤称雄开原塞下。不久,“捕杀王兀堂,吞其地,遂南与叆阳、宽奠为邻。”王兀堂留下的900余骑,全部纳入其麾下,成为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大业中的有生力量。此时,努尔哈赤对明采取两面政策,首先他自觉羽翼未丰,对明“先称臣,不称雄”。每年与明在抚顺、宽奠、清河等地互市,因此,“满洲民殷国富”。从万历十一年(1583)起兵至万历四十六年(1618)攻明,中间整整36年,这期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最终达到“不称臣,只称雄”的政治目的,实现了建州女真空前大统一的局面。后来李成梁再度出任辽东总兵时,也不得不面对既成事实。

后金天命六年(1621),努尔哈赤统帅八旗劲旅“攻辽阳即下,其辽东之……新奠、大奠、孤山新堡等河东大小七十余堡俱削发降”。孤山新堡遂归后金所辖。

清光绪元年(1875)孤山新堡被改名为“新城子”。


本溪史话系列4:明代孤山堡与孤山新堡

明代“创筑孤山新堡记”碑(局部)

三、孤山新堡旧事考

1.坐维屏以罪

沿辽东长城展边徙堡时,李成梁把孤山堡移于张其哈喇甸子的任务,交给清河守备王惟屏。负责建堡的王惟屏亲赴张其哈喇甸子视察地形,对其“蜂腰之地”甚惊,认为此堡筑成,终归清河治辖,害怕女真人的武装干扰,于是自作主张,避开张其哈喇甸子,另选他地,只在旧堡东北十里建起新堡,仍称其为孤山新堡,名称虽然未变,方位已有所移动。旧堡东北十里建成的孤山新堡,即今本溪满族自治县东营房乡新城子村,而张其哈喇甸子据考证位于今本溪满族自治县东营房乡红土甸子,两者相差甚远。新堡筑成后,辽东巡抚张学颜上报朝廷,朝廷派人验收,发现选址有违原议,以为他“畏虏势,伪呈不便”,遂回报朝廷,皇上大怒,不日下令,坐惟屏以罪,参与建堡的各官一律不给奖赏。

2.诸酋环跪

王兀堂是建州女真有影响的首领,他“奉约唯谨”恭顺,最强时拥有兵骑达七千余,枭雄诸众。他为后来建州女真努尔哈赤走上历史舞台铺垫了基石,是建州女真铸造后金辉煌的先驱。移建孤山新堡时,王兀堂考虑到建州右卫王杲与明连战失利,以自己的力量尚不足以抵制明朝修筑六堡,于是,王兀堂作了理智而谨慎的处理。当御史张学颜到十岔口巡视建堡工程时,王兀堂“率诸部酋环跪马前”,诉说:“这里原是我们猎牧的地方,现在修堡建城堵塞了道路,此后,我们不得入内围猎,又不敢犯抢,实在影响生计。我愿把儿子作为人质,请求开市通商”。后经张学颜奏明神宗皇帝,堡筑成后,朝廷批准王兀堂请求于当年设清河、宽奠等马市开市通商,王兀堂很是满意。因此,奉法守约,忠顺朝廷,缓解了明朝与建州女真之间的矛盾。

本溪史话系列4:明代孤山堡与孤山新堡

辽东边墙示意图

3.弃地陷虏

万历末年,明廷势力削弱,建州女真以努尔哈赤为核心,连年寇边。“及万历三十四年(1606),成梁以地孤悬难守,与督、抚蹇达、赵楫建议弃之,尽徙居民于内地。居民恋家室,则以大军驱迫之,死者狼藉。”李成梁等放弃孤山、宽奠六堡,缩守原边,强动兵戈驱民弃地,“积尸不止以万计”。建议拓地新疆的是李成梁,建议毁弃新疆的也是李成梁,李成梁昔日的威望因此大减,众怨沸腾,成为众矢之的。惟有孤山新堡因移筑于边墙之内,其百姓才幸免迫迁之难。明廷废弃六堡,建州女真在努尔哈赤的率领下趁机扩大土地,势力得以伸张,不断向南推进,坐得数百里之疆,人丁倍增,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形成了对明廷的直接威胁。尽管后来熊廷弼重整边,也挽救不回六堡陷入建州女真之手。后来熊廷弼被阉党罢免,努尔哈赤乘胜攻明。#历史#

本溪史话系列4:明代孤山堡与孤山新堡

明代“创筑孤山新堡记”碑

孤山堡、孤山新堡是明代修筑辽东边墙过程中创筑的两个重要军事城堡,对研究本溪地区明代历史乃至明代辽东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尤其“明代辽东长城第一碑”的《创筑孤山新堡记》碑不仅是研究明代辽东历史的实物史证,更是明代辽东极珍贵的文物,它不仅见证和记录了明代辽东历史,更有着弥足珍贵的第一碑的文物价值。因此,它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本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