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兆園區網裡的智能時代 我終於感受到了未來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廠家都喜歡給有自動化功能的產品打上智能的標籤。很快的,我們便有了智能電飯鍋、智能電視、智能手錶、智能體重秤等等一大票智能產品,一個智能時代彷彿就這樣開始了。

不過,生活倒也沒什麼真正的變化發生。

與理想相反,伴隨著智能時代的來臨,我們每天的事情越來越多,廣告越看越長,工作越來越忙……在這個人工智能的時代,每個人都有切身的感受:人工越來越多,智能卻沒什麼體現。

如果這就是所謂的智能時代,那對不起,我想給負分!

我的智能時代呢?

我是一家公司的網絡主管,我在過去一兩年的工作中,我所感受到的智能時代跟所有美好的想象都不沾邊。

因為公司去年開始了數字化轉型戰略,智能設備、智能終端、BYOD在公司裡的應用越來越多。同時,很多業務也開始全面向IT進化。不得不說,ICT設備和應用的大量引入確實提高了基層業務的運行效率、降低了成本,這也讓整個公司更加確定了轉型的方向。

不過,作為網絡主管,我的感受卻完全不同。別人部門的智能時代於我來說卻是個不大不小的災難。

我工作的公司有一個相對獨立的廠區,佔地面積不小,生產、倉儲、運輸、管理功能一應俱全。對於公司來說,這樣的園區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但於我來說,在這樣複雜的場景中實現網絡全覆蓋和有效管理卻是極大的挑戰。

與單一的辦公或生產環境不同,在這樣一個綜合性園區裡,不同的設備對應不同的安全等級和不同的權限,不同的數據流和業務流也有著不同的優先級;設備越來越多、業務也越來越雜,網絡的運維和管理也逐漸成為了大問題,想要高效排障更是難上加難……

當然,在這個凡事都強調圖形化、富媒體的數字時代,園區網絡的各種流量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圖片和視頻。來自生產和物流環節的拍照存檔,考勤系統的人臉識別數據庫,安保系統的實時視頻流和監控歸檔都會消耗大量網絡資源。此外,與大多數企業一樣,為了保證業務的可靠性併為接下來的大數據規劃提供基礎,IT系統不斷進行的數據歸檔和備份也是網絡流量裡的大戶。這些現實問題都讓現在的網絡帶寬捉襟見肘,閃轉騰挪的餘地也越來越少。

期間,我也嘗試通過多次局部升級來改善整個網絡的可管理性和帶寬問題,但大多數小規模升級並不能改善網絡的整體效能,只能在局部網絡上增加一些小功能,效果有限。

於是,整個公司的網絡就在“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節奏下堅持了很長時間。

我的智能時代,終於來了

直到後來,領導層終於在我的不斷建議下意識到了網絡基礎設施的重要性,批准了園區的整體網絡升級計劃。而在經歷眾多選型和對比之後,公司最終還是選擇了華為的萬兆園區網解決方案。原因無他——快.智.簡。

在整個網絡的物理設備層面,我司選擇了相對基礎的千兆接入、萬兆上行的基礎方案,不僅一舉解決了最迫切的帶寬需求問題,更可以在保證成本可控的前提下為未來5-8年的網絡帶寬平滑升級打下基礎。以核心的華為CloudEngine S12700E+萬兆板卡為核心,配合S7700、S6730-H萬兆匯聚層交換機和S5720-x-LI千兆接入層交換機,方案可以在設備密度不高、帶寬要求不高的倉儲、公共區域裡提供WiFi5接入,而在終端密集、時延要求高、帶寬要求高的生產和辦公場景則提供WiFi6接入;方案的硬件構成相當簡化。而未來,通過更換板卡和AP,這套網絡還能夠平滑的向全萬兆網絡演進,為更多IT系統所帶來的更大帶寬需求提供保障。

當然,物理層面的簡化和升級只是方案眾多亮點中的一項,最讓我看重的則是這套方案的智能運維能力。

在物理架構之上,這套華為園區網方案提供了完整的網絡虛擬化能力。通過iMaster NCE的eSight網絡管理平臺和Agile Controller用戶/業務管理界面,網絡管理人員可以獲得全面的基礎網絡管理及監控功能。簡單來說,只要不動網線,絕大多數的網絡配置變更和設置都可以在統一的平臺上完成並自動下發到設備,省時、省事、省體力。

而在此之上的此外,CampusInsight園區網絡網絡可視化園區網絡智能運維繫統,組件則可以在統一的中控大屏上實現網絡流量的實時監控、分析和預警,並對從細節到宏觀的各種策略和配置進行瀏覽和管理,通過全維度的網絡管理可視化實現高效運維。

簡單來說,只要不動網線,絕大多數的網絡配置變更和設置都可以在中控室的大屏上完成並自動下發到設備,省時、省事、省體力。

同時,對於85%的網絡設備和群組的故障,CampusInsight也可以實現主動預測是自動診斷,在做到防患於未然的同時做到“小病不出門”。與其相比,傳統排障“一靠猜、二靠跑”的工作模式簡直就像石器時代。總體來說,這套CampusInsight為網絡管理人員提供了一個深入網絡細節的上帝視角,使網絡設備、配置及數據流實現了完整的可視化。

既然要為數字化轉型服務,網絡上的數據安全就是一個不可不談的問題。華為這套園區網方案除了能夠兼容各類防火牆設備之外,其內置的CIS大數據安全方案也是一大亮點。通過集成在交換機內的探針,CIS大數據和AI分析工具可以主動識別流量和訪問異常並及時對各種隱秘通道提供預警,實現網絡安全的主動態勢感知。而將不同流量和分組置於沙盒內的設計也可以將潛在風向降至最低,避免一損俱損的情況。

作為世界級的大廠,華為也讓我們司感受到了其強大的行業號召力。雖然這套園區網解決方案看似簡單、成熟,但在其背後,華為和十多家行業合作伙伴還為其提供了30多種行業應用,範圍涉及醫療、電子價籤、資產管理等領域,其中的一些正好可以覆蓋我司未來轉型的難點項目,可以算是意外的驚喜。

園區數字化轉型,找對抓手是關鍵

不同企業、不同行業都有屬於自己的數字化轉型路徑。

在部署華為這套萬兆園區網絡的過程中,我們司也認識到:雖然數字化轉型看上去是一個要持續數年,涵蓋整個共業務的大戰略;但只要找到正確的抓手,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我們司的具體情況而言,之前實施的轉型工程重點都放在了終端和單獨的業務系統,這樣的轉型雖有成效,但絕談不上高效。網絡部門“跑斷腿、累成狗”的狀態和始終不斷出現的網絡狀況、幾近枯竭的帶寬資源都就是最好的例證。而如果前期便以網絡為抓手,基於數據和業務的互聯互通來實現整體數字化轉型,情況就會好很多;在減輕整體壓力的同時也讓分領域、分業務進行的小規模改造實現1+1大於2的效果。

而回到IT管理者的角度,這套華為萬兆園區網絡網解決方案的確能夠極大的提升網絡運維管理的效率,無論是配置的自動化下發部署還是網絡故障和安全問題的自動診斷都能極大的降低工作量,使複雜問題變簡單。

過去,在這個不大的園區裡,即便騎著電動車,網絡管理員們每天2萬多步也是稀鬆平常的事;現在,自動化配置省去了大多數的來回奔波和而AI則消滅了大部分的故障和錯誤配置,每個人的工作效率都大幅提高,可以把更多經歷放在業務相關的問題上。

雖然生活上還是會被很多偽“智能”產品所累,但在工作中,由AI技術加持的華為IP網絡著實讓我輕鬆不少。

對於AI時代來說,這應該是個不錯的開頭。

(原標題:萬兆園區網裡的智能時代——我終於感受到了未來)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