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規模公共住房建設啟動 深圳探索新時代“住房生態”

史上最大規模公共住房建設啟動 深圳探索新時代“住房生態”

深圳大規模建設公共住房,並且房價不超過5萬每平米的消息,今天引發大範圍圍觀。

如何理解“大規模”呢?從現在開始,每個月開工3個公共住房項目,年底前建設籌集8萬套;到明年底,預計籌建42萬套,比十三五目標超額2萬套;到2035年要新增各類住房170萬套,其中公共住房100萬套。

如何看待“5萬/平米”原特區內住房價格呢?而且這是未來三年後的新房價格。深圳人都知道在原特區內新房成交價格方面,這個價格幾乎是腰斬。就在今天,深圳一口氣推出五塊住房用地,位於龍華、坪山、光明,嚴格規定房屋入市的每平米均價在3到4萬左右。

可以看出,深圳在公共住房建設上的力度超乎很多人的想象,在全國具有試點意義,也是先行示範區後深圳摸索突破的一個重點領域。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不讓“高房價”成為深圳創新發展、集聚人才的絆腳石,已經成為本屆政府特徵鮮明的施政行動。許多來深圳打拼的青年人和無房戶,終於有盼頭了。有了居住的地方,才有詩和遠方。

幸福,來得並不突然。其實,深圳方面已經默默運作了兩年。從2017年啟動,到2018年6月披露“二次房改”計劃,再到今年以來的大規模實施,相信市區各級都在積極行動。值得注意的是,深圳此次並非簡單大規模建設供應公共住房,而是相當於建構一個新的“城市住房生態系統”。在這個生態系統中,商品房與公共住房的關係,租與售的關係,公共住房體系內和體系外的流轉等核心問題,都會有新的重大界定和新的重大調整。

從工作實施的角度看,深圳會接續搭建幾個系統,穩步實現“住有所居”,並逐步過渡到“住有宜居”。一個是公共住房的土地供應系統,解決土地從哪裡來的問題,以及“住有宜居”的配套問題,住房的醫療教育等公共設施土地從哪裡來;接著是公共住房的建設系統,解決怎麼建誰來建,資金從哪裡來,社會力量如何進入等問題;還要確定好住房分配系統,誰有資格租賃或購買,有效的退出機制,公開透明可監督的流程如何設計?最後還有關鍵的流轉系統,公共住房在保障體系內如何流轉,如果到體系外有什麼限制等等。這個工作量是相當繁重的,也讓人充滿期待。但也唯有如此才能讓深圳新的“城市住房生態系統”,經得起來自四面八方的考驗。

正如媒體反覆引用的一句話,城市不等於建築,城市等於居民。讓來深圳奮鬥的人們,有一個落腳的地方,成為深圳書寫於新時代的發展宣言。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