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為了病人

對於大多數工薪一族來講,每個週末都是一個期盼的日子,或可陪伴家人享受溫馨的親情,或能約三五知己享受安逸的時光。但對於廣大醫務人員來說,卻是一個“奢侈品”,他們肩負“懸壺濟世,治病救人”的神聖職責而無暇休息,依然戰鬥在各自的崗位上,甚至會比平時更加忙碌。

高州市中醫院外二科是茂名市重點專科、粵西硬 膽鏡培訓基地,負責著肝膽胰、胃腸、血管疝等專科疾病的診治。由於技術精湛,服務優質,吸引了粵西眾多的患者慕名而來,常年住院病人均在60人以上,最高峰時甚至達80多人。而科內只有醫生8人,護士14人,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但一切都是為了更好服務病人,他們將對親人的愛,對朋友的情全部轉化到病友上,忘卻了日夜,忘卻了週末,忘卻了節日,甚至忘掉午休,忘掉三餐,毫無怨言在奔走在各病房、手術室中。

一切都是為了病人

這是一個極為普通的星期六,外二科醫務人員除了對70多名住院病人進行查房、開醫囑、換藥、補液、病情記錄等常規工作外,還新收治了4名病人,開展了5臺急診手術和搶救了1名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人。

中午10:30—12:30

開展一例左側腹股溝斜疝嵌頓鬆解復位修補術

今年53歲的患者呂某,在5年多前就發現左側腹股溝區有一約荔枝大小腫物,用力咳嗽或站立較長時間時突出明顯,平臥休息時自行消失。由於呂某對手術一直心存恐懼,故將病情一拖再拖。

早上6時半,呂某出現左側腹股溝腫物突出並不能還納,在家中忍受了兩個小時疼痛後,連忙到高州市中醫院急診科求診,確診為左側腹股溝性斜疝並嵌頓後轉入外二科住院治療。

經驗豐富的外二科醫生深知,腹股溝嵌頓疝隨著嵌頓時間的延長,疝囊隨時會出現壞死,並繼發感染而加重病情。看著呂某痛苦不堪的樣子,他們馬上啟動了急救綠色通道,趕緊為呂某進行必要術前檢查,並在上午10點半將呂某送到手術室,為他施行了左側腹股溝斜疝嵌頓鬆解復位修補術。中午12點半手術順利完成,及時解除了呂某的痛苦和生命危險。

下午3:30—5:00

搶救一名消化道大出血、胃大部分切除後失血性休克病人

來自邊遠山區大坡鎮73歲黎爺爺, 早兩天早上因“嘔吐咖啡樣胃內容物約4小時,並伴有血塊,頭暈、心悸”而緊張呼叫該院出車接回外二科治療。經檢查診斷為上消化道出血、重度貧血、右腎結石和腹水。開始兩天,在醫護人員的治療下,黎爺爺病情比較穩定。

下午3點半,支持中心人員正準備送黎爺爺作進一步的胃鏡檢查時,黎爺爺突然嘔吐出紅色胃內容物約500ml,血壓急劇下降到70/40mmHg,並煩躁不安。

正在為其他病人診治的吳永強副院長聞訊起來,“開放多條靜脈通道,緊急配血、輸血。通知手術室,馬上進行急診手術。”見此狀況,吳永強當機立斷,指示在場參與搶救的醫務人員。經過大約半小時的緊張搶救,黎爺爺的血壓終於上升至100/50mmH,症狀有所緩解。

消化道穿孔是消化性潰瘍的常見併發症,患者常會出現突發性腹痛,隨著消化液的流出,繼而出現瀰漫性腹膜炎。如不能及時治療,腹膜炎會進一步加重,並可能出現多器官功能的不全、衰竭等而出現生命危險。

一切工作都忙而有序地進行著。下午4點,黎爺爺被緊急送到了手術室,吳永強帶領助手馬上進行了急診手術。術中,見胃腔內有多塊血塊,殘胃內有一處約4cm×4cm的潰瘍在不斷滲血。考慮到黎爺爺年邁體質差,雖然是殘胃出血,但不能耐受長時間手術,醫生果斷地為他施行了“殘胃部分切除術”。

一切都是為了病人

下午5:15—6:20

開展一例腹腔鏡下胃竇部潰瘍穿孔修補術

這邊手術剛結束,在另一手術間醫生又馬上進行了另一臺手術。

原來今年69歲的患者羅伯,當於上午在家中突感到腹部疼痛,以為是普通的胃疼,忍一忍就過去了。就在羅伯以為已經沒事的時候,腹部疼痛突然加劇,疼痛呈持續刀割狀,難以忍受。在家屬的攙扶下,到當地衛生院就診,經X光檢查懷疑是消化道穿孔。在中午11點半緊急轉往高州市中醫院外二科住院,經檢查確診為胃竇部潰瘍穿孔。

隨著時間的推移,羅伯的病情越來越嚴重,為減少合併症發生率和縮短住院時間,該科副主任張權鋒在下午5點多為羅伯施行了腹腔鏡下穿孔修補術。

傍晚 6:20—7:15

開展一例左側腹股溝嵌頓疝鬆解復位加修補術+小腸部分切除+腸吻合術

今年70歲的範婆婆,半年前無誘因發現其左側腹股溝區有一約拇指大小腫物,平臥體位時腫物可消失或縮小,站立體位或者咳嗽時腫物可突出或增大,但基本上沒有疼痛,所以她也一直未進行治療。三天前,範婆婆左側腹股溝區的腫物如雞蛋般大小,並伴有噁心嘔吐及腹痛腹脹症狀,也不像以前自行消失或縮小。下午範婆婆在家人陪同下到該院緊急求醫。

“患者嵌頓時間長,疝囊已經瘀黑,腸管可能已經壞死,通知相關輔助科室進入綠色通道,完善相關檢查,無絕對禁忌則行急診手術。”剛從手術間回到科室的吳永強來不及作片刻休息,馬上為範婆婆診治。

開通了急救綠色通道後,各科室密切配合,以最快的速度為範婆婆完成了必要的術前檢查。6點20分,範婆婆也被緊急送到了手術室,醫生為她施行了“左側腹股溝嵌頓疝鬆解復位加修補術+小腸部分切除+腸吻合術”。

晚上7:30—8:20

開展一例腹腔鏡闌尾切除術

今年47歲的患者王叔,在當天早上7點開始,無誘因出現劍突下疼痛不適,數小時後劍突下疼痛逐漸減輕、緩解,疼痛轉移至右腹並固定,程度有所加重。期間,王叔曾自服藥物治療,但疼痛並未得到緩解,於是到該院急診科治療。經行彩色B超檢查示為急性闌尾炎,在下午14點半轉入外二科住院治療。

痛在王叔的身上,急在醫生的心上。經與患者及家屬溝通,醫生決定接臺為王叔行急診手術。晚上七點半,剛為範婆婆做完手術的醫生,同樣來不及喝上一口水,就馬上到另一間手術間為王叔施行了腹腔鏡闌尾切除術。

一連數臺急腹症手術,連續十多小時工作,對於外二科的醫護人員來說其實是家常便飯了。但他們總是忙而不亂,用自己專業的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從容應對。

“作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務人員,幾乎每一天都會像今天一樣忙碌。但我們大多數醫務人員都甘願“早上提一提,中午連一連,晚上延一延”,為病患者實現無縫隙的醫療服務,幫助他們早點解除痛苦。”吳永強淡淡地說。

像這樣忙碌的週末,僅僅是廣大醫務人員中普通的一天,外二科也只是眾多臨床學科中的一個代表,一個縮影。“健康所繫,我們不遺餘力;性命相托,我們不耽分秒。”該院醫務人員這樣說,更是這樣做。

“你們望週末,他們忘週末;你們忙過節,他們過節忙。”這是一名醫務人員家屬樸實又無奈的心聲,卻道出了廣大醫務人員最真實的工作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