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O世界第一的代價,小米CC9 Pro全面評測: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本文是黑貓評測原創文章,在今日頭條首發

小米2019年的收官之作

不知道你有沒有一種感覺,在2019年,紅米的作風更像是曾經的小米,而小米卻像是一個全新的中高端品牌,讓我們熟悉它的人感覺到陌生。不管是小米9,小米9 Pro、小米CC9系列,還是這一次的「小米Note10」,變面上雖然沒有變化,但戰略上完全是另外一種思路。

DXO世界第一的代價,小米CC9 Pro全面評測: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最根本的區別在於,以前的小米手機,是同價位裡較完美的水桶機,只求不犯錯,不求太亮眼,是用來過日子的「老婆型」手機。而如今的小米手機,更傾向於追求過人之處,單點突破,並且為此寧願犧牲一定的用戶體驗。

如果要用四個字來形容今年小米的戰略轉變,那就是「轉守為攻」,進攻是最好的防禦,同時也會破綻百出。在我的印象中,雷軍其實是一個很佛系的風險投資人,猶如眺望遠方的狙擊手,盯的是下一個時代的風口,制敵於千里之外。

如今卻要上刺刀,嗷嗷叫地親臨戰場,手機行業競爭的嚴峻程度可想而知。

比如小米9,為了放下20W無線充電線圈,犧牲了續航,電池容量只有3300毫安;小米9 Pro瘋狂挖掘5G的潛力,為此犧牲了性價比,閃存停留在UFS2.1,沒跟上主流水平;小米CC9 Pro的相機做到了DXO世界第一(並列),卻也是2500元價位中,為數不多還在用驍龍730G的機型…

DXO世界第一的代價,小米CC9 Pro全面評測: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智能手機的本質是一種工具,好用才是基礎,然後才能談更高的追求。評價一個產品是否合格,首先取決於最短板。作為小米今年的收官之作,小米CC9 Pro到底是不是一個合格的產品?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換一種思路來解決——那就是先排除DXO121分這個最大的賣點,先來談談基礎配置。

小米CC9 Pro:黑白素描

上手小米CC9 Pro的瞬間,我的第一反應是沉重,第二反應是驚豔,第三反應是廉價感。這三種的情緒交雜在一起,我很難說喜歡它,也很難說討厭它。這是一個矛盾的產品,優點和缺點同樣明顯,很難用「一切都剛剛好」來形容。

DXO世界第一的代價,小米CC9 Pro全面評測: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小米CC9 Pro採用了6.47英寸維信諾曲面柔性屏,顯示效果不如三星最新的E3屏,觀感不夠通透豔麗,看久了有點累眼。此外,它使用了比較先進的COP封裝工藝,額頭、下巴的邊框都非常窄。

DXO世界第一的代價,小米CC9 Pro全面評測: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令人疑惑的是,雖然同樣是曲面屏手機,但是小米CC9 Pro並不像華為Mate30 Pro一樣,通過曲面弧度完全隱藏邊框,這樣視覺效果會更好。

DXO世界第一的代價,小米CC9 Pro全面評測: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小米CC9 Pro的曲面屏正面看是能看見邊框的,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中框保護性更強,降低了碎屏幾率,缺點就是看起來不那麼「高級」。

DXO世界第一的代價,小米CC9 Pro全面評測: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用了兩個小時之後,不得不說,小米CC9 Pro的雙曲面機身,帶來了鵝卵石一樣的手感,握起來特別柔和。缺點就是由於塞進了5270毫安的電池,整機重量高達208克,實在是太重了。

DXO世界第一的代價,小米CC9 Pro全面評測: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白天的時候還沒什麼,到了睡前刷手機的時候,就會感覺手腕異常痠痛。十分鐘不到,我就開始受不了了。

DXO世界第一的代價,小米CC9 Pro全面評測: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小米CC9Pro的機身厚度高達9.67毫米,其中相機模組的厚度為超過11毫米,鏡頭依然突出將近2毫米。看到這裡,我才明白它所有的「缺點」,其實都是實現DXO世界第一的代價。

DXO世界第一的代價,小米CC9 Pro全面評測: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鏡頭本身厚度就已經超過11毫米了,機身不可能輕薄,乾脆曲面屏、大電池全上了吧。我就是不明白,為什麼有那麼大的內部空間,用的還是轉子馬達,用起來廉價感十足,「嗡嗡嗡」的,還不如直接關掉。

DXO世界第一的代價,小米CC9 Pro全面評測: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性能方面,驍龍730G+UFS2.1沒什麼好擔心的,絕大多數主要場景都能輕鬆應對,安兔兔跑分25萬分。如果拿來和驍龍855Plus機型比,的確會感覺沒那麼流暢,區別在於一個是「快」,一個是「絲滑」。實測王者榮耀特效全開,能穩定維持在59幀率左右,但是玩和平精英、崩壞3就不行,肉眼可見的掉幀。

DXO世界第一的代價,小米CC9 Pro全面評測: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此外經我實測,驍龍730G的ISP對一億像素模式來說,的確有點力不從心,拍攝之後要等個2到3秒,成片才能渲染完成,比較順暢的,還是2700W像素默認模式。

MIUI11:要溢價,也要廣告?

開機進系統,就是MIUI11了,我登錄小米賬號之後,第一時間關閉了內置廣告,發現了幾點非常有意思的細節。

DXO世界第一的代價,小米CC9 Pro全面評測: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先下個結論,MIUI11並沒有完全去掉系統級廣告,只不過方式更隱蔽了一些,變得更加剋制,但依然存在。比如:

1,在負一屏中,MIUI11新增了「我的購物」,號稱能歸類手機上的購物內容,其實點進去之後是喚醒內置的「快應用」,實際上是變相的電商導購廣告;

DXO世界第一的代價,小米CC9 Pro全面評測: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2,在官方瀏覽器下載第三方APP,只要檢測到文件後綴是「APK」,就會自動彈出「猜你喜歡的APP」,點擊圖標自動下載、安裝;

DXO世界第一的代價,小米CC9 Pro全面評測: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3,使用頻率較高的安全中心,乍一看沒有廣告,清理完垃圾、掃描完病毒之後,還是會有信息流彈出,或者推薦自家的「政企服務」。

DXO世界第一的代價,小米CC9 Pro全面評測: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注意:這都是我關閉了廣告之後遇到的。說實話,用慣了iOS,我真的對這種「貼心服務」感到非常反感。小米手機既然已經不追求性價比了,為什麼還要植入廣告呢?給用戶一個乾淨、高效的系統,比什麼都實在。

MIUI11已經是國內第一梯隊的系統了,配合小米家的生態鏈,小愛語音助手的超強識別率,各項功能的貼心程度,完善性無出其右。

DXO世界第一的代價,小米CC9 Pro全面評測: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但我始終還是覺得,MIUI11還需要繼續做減法——剋制在廣告上盈利的慾望,不要在無法卸載的系統內置軟件上植入推廣,哪怕推廣的是自家的生態。

至於主題、字體,該收費就收,因為可能只有10%的用戶才有這個需求,為什麼需要另外90%的用戶也來承受這個「福利」?

MIUI自我改革的決心是有的,但是不夠堅定、果斷,一邊喊著要去廣告,一邊又捨不得。這是一個單選題,沒有兩個答案,舍而不棄,反而更加危險。

假想敵

每個人都認為,小米CC9 Pro的假想敵是華為Mate30 Pro,因為它們的DXO總分同樣都是121分,並列世界第一。

我並不這麼認為,兩者的價格差距如此懸殊,將近一倍,小米CC9 Pro吃錯藥了才會把它列為競爭對手。小米CC9 Pro真正的假想敵,只有一個,那就是DXO的榜一。

DXO世界第一的代價,小米CC9 Pro全面評測: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目標就是拍照最強,至於對手是誰,根本就不重要。

道理很簡單,華為靠拍照和麒麟芯片,站穩了高端,那麼小米就要用最權威的分數,來殺一殺華為的威風,告訴大家:華為6000元機型能做到的,我們2500元機型也能做到,拍照第一,算什麼真本事?

DXO世界第一的代價,小米CC9 Pro全面評測: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小米CC9 Pro真的是一個純粹為相機而誕生的機型,先介紹一下參數。小米CC9 Pro的後置一共有5顆鏡頭,從上到下,分別為800萬像素的長焦鏡頭,四軸光學防抖;1200萬像素的中焦鏡頭,雙核急速對焦,主打人像拍攝;1億像素的廣角主攝,支持四合一輸出,實際成片為2700萬像素,四軸光學防抖;2000萬像素超廣角鏡頭,同時支持1.5cm微距;200萬微距鏡頭,用來拍2cm-10cm的圖片。這套五攝方案,應該是目前堆料最猛的了。

DXO世界第一的代價,小米CC9 Pro全面評測: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小米送測DXO的樣機是8P鏡頭的尊享版,被手機中國稱為「下一代的技術」,拿來和華為比「有失公允」。筆者想說,我們只看結果,管你是什麼時代的技術呢……對普通消費者來說,我們更關心相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所以我避開了風景照,專門去拍一些非常日常的畫面,全程手持,不帶穩定器。

注:原圖分辨率太高,上傳上來的圖片,可能會被壓縮,降低分辨率,並不是原來的畫質。

首先是在暗光環境下拍小區綠化植物,開啟夜景模式。我的肉眼觀察到的是一片漆黑,只有朦朧的燈光,小米CC9Pro直接拍出了夜視儀的效果,連地上的落葉都拍得清清楚楚。

DXO世界第一的代價,小米CC9 Pro全面評測: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第二個就是有多個光源的城市夜拍,在這裡我發現小米CC9 Pro的夜景模式有一個缺點,高光壓制做的不夠好,太亮了就容易糊掉。

DXO世界第一的代價,小米CC9 Pro全面評測: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第三個要測試的是人像模式,小米CC9 Pro新增了一顆專門針對肖像模式的鏡頭,主體範圍識別精準,虛化效果自然,可以媲美單反了。

DXO世界第一的代價,小米CC9 Pro全面評測: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其它如微距模式、一億像素模式我也把玩了一下,個人感覺,一億像素拍出來的畫面觀感還不如默認模式,按下快門要等挺久,畫面也沒有本質上的提升,高光區域容易過曝。

最下方的那顆200萬像素微距鏡頭並不好用,單手握持拍照的時候,容易被手指擋。我並不是很明白它的存在意義是什麼,找不到特別適合的使用場景,拍出來的畫面也很一般。

DXO世界第一的代價,小米CC9 Pro全面評測: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5X光學變焦,我簡單地隔著3米拍了一下公交站牌,確實能拍清楚站牌上的小字。但是我拿一加7T的2倍光學變焦對比了一下,發現一加7T也能拍清楚,但是模糊了一點。

DXO世界第一的代價,小米CC9 Pro全面評測: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至於視頻拍攝,我用很誇張的速度去移動相機,進行拍攝,畫面卻和拍電影的鏡頭一樣,畫面過渡非常自然、順滑。因為採用了雙OIS光學防抖,加上一億像素的主攝,

小米CC9 Pro的視頻拍攝能力非常強悍,甚至不需要穩定器,自帶電影級的防抖效果。

小米CC9Pro也許不是一個出色的水桶機,但絕對是一個出色的迷你相機,加上5270毫安的電池,65分鐘充滿的30W快充,低功耗的驍龍730G處理器,堪稱VLOG神器。

一次悲壯的衝鋒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是我對小米CC9 Pro的最終評價,它是一款有極致追求的中高端產品,也因此誰也不討好。

DXO121分的代價,對小米來說實在是太過於沉重,雖然打擊了華為的銳氣,但同時犧牲了輕薄、犧牲了性能、犧牲了性價比,最終誕生的是一款畸形的產品。之前小米手機引以為傲的核心賣點,在這一款產品中都煙消雲散,唯一的亮點,只剩下「DXO世界第一」這個稱號。

DXO世界第一的代價,小米CC9 Pro全面評測: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以相機為唯一的突破口,能幹翻華為嗎?我替小米捏了一把汗。要知道,華為手機之所以倍受市場熱捧,相機只是一方面,「中國芯」才是最核心的市場號召力。在這方面,國內消費者是非常感性的。

單靠DXO121分,想要擊敗華為基本不可能,只是有利於小米高端品牌形象的塑造。想必小米也明白這一點,所以才沒有把小米CC9 Pro做成旗艦機,本質上還是一個針對線下渠道的中端機型——用了線下觀感較為驚豔的曲面屏,就是一個證據。

DXO世界第一的代價,小米CC9 Pro全面評測: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小米CC9 Pro這款手機的受眾,和我們印象中的米粉無關。對米粉來說,很難花3000元去買一個驍龍730G的中端手機,難道小米9不香麼;對女生來說,208克的重量就足以勸退,後置相機再強悍,也不如一個美顏相機實用;對我來說,轉子馬達+曲面屏真的有點違和,相機對我來說好用就行,不是特別剛需,更追求整體的質感。

願意為了相機性能而犧牲其它方面的人,始終只是小眾。「DXO總分世界第一」這個賣點,其實應該是旗艦機的特權,而不是中端手機的唯一賣點,這就本末倒置了。

只能說,小米CC9 Pro註定不是一個被大眾所接受的爆款。我更願意把它稱作是「量產的概念機」,能生產出來,證明了小米是可以擊敗華為的,已經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

魅族,堅果窮追不捨,OV時刻準備著抄底,華為如同「滅霸」,一個響指就滅了一半的市場份額。在這個無比殘酷的戰場中,小米CC9 Pro是一次悲壯的衝鋒,前方已無退路,只剩下雷軍的四字箴言:「幹翻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