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上的母愛

49歲的姜昌菊,是桃園路菜市場後門馬路邊上一個普通的裁縫女工,坐在牆角,如果不是你仔細去看,你甚至都不會發現她,她擺攤已經20年了,這是她在菜市場路口擺攤的第十個年頭,攤位雖小但是這是家裡兩個大學生生活費來源的一部分。

縫紉機上的母愛

一切要從姜阿姨的老家講起,她是重慶人,剛結婚的時候家裡很窮,老公家裡的兄弟姊妹很多,老人們並沒有給他們留下什麼,一貧如洗的他們選擇了自力更生,丈夫遠在他鄉,年輕的姜阿姨留在重慶老家學習了裁縫的手藝,可是那時做一條褲子才一塊四毛錢,根本養不活家裡,她只能去深圳打工。

縫紉機上的母愛

打了兩年工,老公在石泉找到了穩定的工作,她就來到了石泉,並做起了裁縫,穩定後生下了一兒一女,可是拮据的生活一直沒變,為了撫養子女,她一邊做著裁縫一邊在工地幫老公扛水泥、篩沙子、搬磚;說到這裡她笑了笑,也許是因為尷尬,也許是因為怕被別人笑話。

縫紉機上的母愛

“我現在還年輕,那些七八十歲都還在努力,我憑什麼不努力......”這是姜阿姨對於她的人生規劃,說起最初擺攤,她說以前老公工地幹活,工資拖欠好幾個月不發,孩子要上學心急,她只能出來擺攤幹裁縫,別的什麼都不會,也只能賺點辛苦錢,天寒地凍也擺在路口,有時一天一個生意都沒有。

縫紉機上的母愛

對於子女姜阿姨看的很開,她常說子女有子女的路,她只要能把孩子供出來就心滿意足了,她不需要子女為她做什麼,只要子女知道他們辛苦就夠了,擺攤閒時她總是看著遠方,搓著手,她總說哪個父母不關心孩子,她老公其實很關心孩子,雖然在家和孩子不怎麼說話,但是其實心裡對孩子愛的很。

縫紉機上的母愛

現在的姜阿姨在路口也擺了十年攤了,每天能掙個幾十塊錢貼補家用,街坊鄰居都是老顧客,縫個拉鍊,裁個袖口,放放快遞,早上買的菜說一聲就放在她這,等逛完街回來再來拿,時常有老街坊過來找她閒聊,她戲稱這是她的好姐妹,每天坐在路口看著人來人往,冬夏寒暑,這就是姜阿姨的二十年,也是上一代人人生的縮影。

縫紉機上的母愛

我們是九零後,父母一代都是掙辛苦錢的,那個時代和現在不一樣,姜阿姨彷彿是那個時代的縮影,是那個時代所有辛苦父母的縮影,憑著自己的手藝和外出務工養活自己的子女,自己很苦很累但是從來不跟子女吐露,平時很少和子女溝通,但是心裡最牽掛的還是孩子,就是這樣一代人拉扯我們長大,這樣一代人從農村來到城市,努力拼搏,就是這樣一代人,是我們記憶中父輩母輩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