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喝過卻沒搞明白的小曲酒

猶記得很早的時候,父親總會從鄉間的酒坊覓得些許酒來,酒是農閒時有經驗的老師傅自己吊的,手法很傳統,喝起來柔而不烈,就像江南的鄉土風情。


很多年以後,我才知道這種酒叫做——小曲酒。工藝並不算複雜,喝起來卻別有風味,只是現在越來越少見到了。再後來,走遍大江南北,才知道中國的小曲酒雖工藝相似,卻風味大不相同:有川派的、湘鄂贛派的、雲南派的、廣東派...



風味上還可初略分為:小曲清香型、米香型、藥香型、豉香型,甚至還有的是糟香、谷香、糯香......各有一番奧妙所在。



01

川派小曲——現代工藝產物

這些年在市面上流行的一款X小白,便是屬於川派小曲清香酒,它的前身便是重慶的江津白酒,與其齊名的還有永川高粱酒。其風味與大麴酒不同,在於多了一絲突出優雅的“糟香”味。

不過,如今的川派小曲酒的風味還是屬於比較現代派的。上世紀60年代之前,四川酒小曲酒的釀製方法還是比較傳統的,後來局面就改變了。在1963年,輕科所研製出“麩皮根曲”(即提純的釀酒菌種),逐步替代了傳統的米曲。1977年又研製出釀酒產量高的Q303根黴菌種,在四川及全國範圍普遍使用。

許多人喝過卻沒搞明白的小曲酒

不過,筆者私以為這種酒不夠傳統,口感欠佳。有些專家也是這樣的觀點,認為雖然菌種純淨,產量大,但風味卻比較淡薄,少了傳統小曲酒的醇厚豐滿之感。

02

湘鄂贛派——更傳統的味道

中部內陸地區的湖北、湖南、江西地區,因相對保守反而留存了正統的小曲酒風味。當地釀酒人仍然是遵循著祖輩流傳的制曲、釀酒工藝。

許多人喝過卻沒搞明白的小曲酒

他們使用當地“綠衣觀音土”製作小曲,有些地方還會加入辣蓼草等植物入曲,這種曲又稱之為“南曲”,釀出的酒名為“南酒”。

許多人喝過卻沒搞明白的小曲酒

這兩種制曲原料都是記憶裡最常見的,猶記小時候家門口的小溪旁長滿辣蓼草,老人們叮囑不能摸會辣眼睛,沒想到竟然可以用來釀酒。這種純正植物做的小曲,自然勝過提純菌種千百遍,它源於自然的風味無法輕易模仿。

許多人喝過卻沒搞明白的小曲酒

其實很多人都喝過這酒,湖北的勁酒便是以傳統派小曲清香為酒基,加入中藥材製成的保健酒。湖南也有款瀏陽河小曲酒,不過好多年不見了。

03

雲南小曲——比日本清酒更佳

雲南的小曲清香型酒比較傳統,也比較有民族風情。它採用了小罐發酵,而不是像川派小曲清香那樣泥池發酵。

許多人喝過卻沒搞明白的小曲酒

這樣做的特點是不與地面接觸,潔淨衛生,口味更純淨。

許多人喝過卻沒搞明白的小曲酒

所以它的口感和伏特加有點相似,也有人將它與日本的清酒對比。曾有一位日本學者來怒江研究民俗文化,品嚐到怒江的小鍋布什酒後很驚訝,認為雲南的酒與中國的其他酒都不同(醬香、濃香),卻與日本的清酒很相似,但比清酒更純、更有勁、更好喝。

許多人喝過卻沒搞明白的小曲酒

因為純淨的特點,它也像汾酒一樣,成為了各種配製酒的基酒。當地人加入鮮花、熱帶水果,製成非常誘人的——桂花升酒、玫瑰升酒、青梅酒、薄荷酒、菠蘿酒、桔子酒、獼猴桃酒等。

許多人喝過卻沒搞明白的小曲酒

其中最具昆明特色的,莫過於楊林肥酒,它加入了黨參、圓肉、大棗、陳皮、丁香等十多味中藥,又從小茴香、豌豆尖、竹葉等綠色植物蒸溜提取綠色色素並配加蜂蜜、蔗糖,經過十多道傳統工藝配製,酒色翠綠如玉、藥味清淡似無、香甜可口,與竹葉青有的一拼!

04

兩廣小曲——別具一格的米香

兩廣地區的小曲酒主要採用當地的大米或糯米為原料,其風味多為米香型或豉香型。特別是酒麴工藝上,保留著手工製做的傳統。

《草木狀》記載:“南海多美酒,制曲但杵米粉,雜以三五種草藥,如山桔、辣蓼,馬蓼之屬,和豆與米飯而成者,故又稱之為“草曲”。

許多人喝過卻沒搞明白的小曲酒

這種酒風韻獨特,廣西最負盛名的——桂林三花酒,曾在1957年獲得中國小曲酒評比第一名,被確定為“中國【米香型】白酒的代表酒”;

許多人喝過卻沒搞明白的小曲酒

廣東地區最有代表性的小曲酒,則有——長樂燒、九江雙蒸酒、玉冰燒。特別是玉冰燒,在製作過程中放入肥豬肉浸製,吸附酒中的腥氣和陳化,併產生一種獨特的味道。這種風味被單列稱之為【豉香型】。

許多人喝過卻沒搞明白的小曲酒

許多人喝過卻沒搞明白的小曲酒

上述提到的各種酒,僅僅是中國小曲酒種類裡的一小部分。小曲酒延續著中國酒的歷史,有著成熟的製作工藝,但在現代世界裡並不為人熟知。僅藉此文,希望能夠帶您走近小曲酒的世界。

你記憶中的小曲酒是什麼樣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