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明的本质区别与历史的归宿

笔者曾在悟空问答上,分别回答了两次关于东西方文明有何区别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笔者意犹未尽,所以把以前原创观点,再整合梳理一遍。

一、西方文明

主要指欧美文明,包括:基督教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社会达尔文主义三者的杂合。如今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社会达尔文主义碾压一切。

东西方文明的本质区别与历史的归宿

1.基督教文明——脱胎于中东西亚的犹太教,后传入欧美,成为其主体宗教,并衍生出其他派别。基督教,颇似佛教的净土宗,你不需要理解教义,只需要信仰她就行了。讽刺的是,盛行于西方的基督教,却起源于东方;更讽刺的是,世界三大宗教都起源于东方。

2.古希腊罗马文明——所谓的“民主”、“辩论”、“议会”、“法制”等西方常用概念起源于此。

1-2上都是西方文明的表象,接下来才是西方文明真实的一面。

3.社会达尔文主义——达尔文基于对动物世界的观察,撰著了《物种起源》一书,掀起了西方思想界的一场大变革。“社会达尔文主义”是“自然达尔文主义”在社会领域的延伸。

有趣的是:达尔文本人提出的只是“自然达尔文主义”,但因为“人是猴子演化而来的”这个假设搭起了“禽兽达尔文主义”与“人类达尔文主义”之间过渡的桥梁,被人偷换概念,将他的理论移植到人类社会领域,遂成为“社会达尔文主义”,也就是人类拜兽像、向禽兽看齐、成为兽从者,为人类世界向动物世界堕落找到了理论依据、为西方人的“原罪”找到了自我辩解的借口。

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基督教教义,恰似一对矛盾体。好比平时秉持社会达尔文主义造恶;然后在周六周日,去基督教堂忏悔罪恶,然而这并不妨碍下周继续造恶;至于古希腊罗马文明,则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基督教之间的缓冲地带,在天堂和地狱间维持着勉强的平衡。

这就是无限轮替的原罪和忏悔的奇妙结合。

亚当·斯密《国富论》、《道德情操论》,前者实际上默许了财富原始积累的罪恶,后者又提醒要注意道德,处于自相矛盾的两难境地。

据说,达尔文晚年反思《物种起源》,认为不应把它引入人类社会领域;亚当·斯密晚年要求焚毁《国富论》、保留《道德情操论》。

西方文明体系内部,蕴藏着深层次的矛盾,这属于最底层的冲突,犹如大厦基座三种主材料不能无缝黏合,只是极力支撑着大厦不倒,明眼人知道——迟早会出事。

二、东方文明

东西方文明的本质区别与历史的归宿

以中华文明为主体(东亚、东南亚文明都源于中华儒释道文明),此外还有古印度、中东西亚文明。

儒家——修身养性,倡导“仁义礼智信”、“中庸”、“修齐治平”、“天人合一”。

佛家——明心见性,倡导‘“觉悟生命实相”、对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俱舍双超。

道家——修心炼性,倡导“道德”(非世俗含义的道德)、“无为无不为”、“返本归真”。

三家看似各有主张,甚至相互攻击,其实“一以贯之”,方向一致,只是高度不同、视角差异,没什么可争的。

三、东西方文明对比

1.关照对象

(1)东方文明——心性。

我们天然知道外部世界与内在心性间的联系,儒释道都致力于对心性的研究,各有千秋;同时我们也关注外部世界,比如古代天文学就领先世界。但我们仍然把心性的关照作为头等大事,探索外部世界始终放在第二位。所以,东方文明可称之为“心学”。

(2)西方文明——外物。

西方人执着于对物质世界的研究,发展出物理、化学、经济学、生理学、医学、建筑学、天文学等各类学科,实质为“格物致知”。西方文明可称为“物学”。

2.关照方向

(1)东方文明——向内。

我们似乎冥冥中预感到:要从自心寻找外部世界的答案,儒释道三教皆言“心性”,即是返照自身、向内探索的明证。

(2)西方文明——向外。

卢克莱修《物性论》即表明了这种倾向。为探索外部世界,西方科技曾一枝独秀,不断以机器为延伸把人的触角伸向天空、大海、地下,意图揭示一切奥秘。然而,柏拉图的“囚徒困境”也曾短暂反思:人也许是被外部世界所迷惑而看不清真相。这种思考没有延续下去,西方文明依旧朝着“物化”狂奔。

3.文明核心

(1)东方文明——道德、自觉、分正邪、和谐共生、人治。

“道德”的内涵,儒道两家理解不同,我更倾向于道家对“道德”的理解,即天道以及人道顺应天道而呈现的样子。心中的“公序良俗”超过了外在规则的制约作用。在中国历史上,法家一度取得了成功,但始终无法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的必然,无论怎样雄辩地证明法治第一的优点,也改变不了我们的天性,就如同你把西餐捧上天也无法改变中国人的胃口,我们就喜欢中餐,对不起,西餐不合我们的胃口。这里没有对错,只有适合与不适合。

我们对正邪之分比对强弱之分更重视,即便历史充斥着强凌弱、众暴寡,但绝对无人敢公然挑衅这个法则。

我们秉持和谐共生文明,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道”的人与人和谐共生,还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

我们认识到:再好的法治也是通过人治来实现的,如果作为主体的“人”没达标,再好的“法”也会扭曲变形。那种认为“只要制定了一套全世界最完美的法律,就可以实现最好的治理”的观点,只能是天真幼稚的。问题的关键是执行,而执行者是人,而人比法复杂一千倍。

(2)西方文明——利益、斗争、分输赢、分强弱、法治。

西方人在“术”的层面,直面“利益”,毫不回避,把“追求次好的境界”一度发挥到极致,也曾可圈可点。他们并不在意正邪之分,更在意利益、输赢、强弱之分,他们相信“强权即公理”、“真理就在大炮射程之内”,炮舰外交是他们的本能。

他们相信法治,发展出一整套繁琐完善的法律体系,一度以此为傲,成为各国学习的榜样。

4.个人与集体

(1)东方文明——注重集体。

儒释道均强调“自我完善”,对自己严格要求,并坚信这是一切的出发点。

儒家,要求个性服从集体,从自我出发,建立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同心圆哲学,认为:个人、家庭、国家、天下四者“一以贯之”,像涟漪层层荡漾,实现了从“小我-大我”的“人与我、个人与集体”的统一。但是儒家对个人价值重视不够。

中华民族提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唯一具备“世界大同”理念的民族。同样是诸侯林立,中华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大国;而欧洲至今仍然是列强并存,从未统一过,这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的铁证。

道家,倡导“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道家的精神是自由的。

佛家,直接提出“无我”,非普通人能行之,但世界性影响力却大于儒、道两家。

(2)西方文明——注重个人。

文艺复兴鼓吹“自我觉醒”与“个体解放”,提倡人文主义精神,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将人抬高到与神平起平坐的高度,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肯定现世;承认欲望的合理性,甚至走向极端——以欲望作为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

5.一和万

(1)东方文明——通学,我们是“一”。

中华文明,历来是文史哲不分,没有分科判教。

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人造出机器人,但我们并不鼓励这种“奇巧淫技”,斥为“非道”。

我们始终强调“执中守一”、不失本心。

(2)西方文明——分科判教,他们是“万”。

文艺复兴后,西方由单一的神学,分裂出各学科,物理学、化学、经济学、医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逐渐形成庞大的学科体系,弊端就是如盲人摸象,各执一端,无法拼出一个整体。

西方科技发展到最后,最大的危险,就是很可能“行远而迷失”找不到回家的路;更有甚者,会带着大家一起跳悬崖,找人陪葬。

6.重商和重农

(1)东方文明——重农、重士人、重政治。

古代中国,重农轻商。

我们是“内循环”为主的经济体,不足部分通过外贸解决。

古代中国,重视士人,学而优则仕,从政或当教师是主要出路。

(2)西方文明——重商主义、重商人、重经济。

文艺复兴始自意大利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邦国家,自身经济体量太小,所以重视商业、贸易,与之相匹配,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凯恩斯等经济学家也应运而生。

7.本能与超越本能

(1)西方文明——本能。

薄伽丘《十日谈》,就是对中世纪教会禁欲主义压抑人性的反弹,之后走向另一个极端——解放身心,鼓吹欲望,纵欲享乐,拜金主义。

承认欲望的先天存在,是西学诚实、宽容的一面;但纵容甚至蛊惑欲望,造成物欲横流,主动打开潘多拉魔盒,是在作死,必然走火入魔。

(2)东方文明——超越本能。

强调对个体的抑制、对欲望的消解与升华。

儒释道都把调伏心性作为头等大事,都认为失控的欲望是洪水猛兽。

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设立礼教,反映了儒家对欲望的强行抑制;

道家、佛家都是从心性修养出发,对欲望进行化解、转化与升华。

认识到欲望泛滥的危险性,并提前设防,是一种深谋远虑;但一味地硬性压制欲望,是对人性的摧残,适得其反。

调伏心性,关键是度和方式方法。首先应该承认欲望的存在,不是消灭欲望,而是限制过度的欲望,同时引导、转化和升华欲望。社会风气不是强制规定,而是以身作则、自上而下潜移默化地影响。所以,儒家反人性的硬性压制,只能造就心理疾病患者或者乡愿(伪君子);佛家的方式,一般人很难实行;而道家顺其自然的方式最具备可行性。

8.文明特性

(1)东方文明——自生自养文明,基本没有侵略性,但具备防守反击能力。

鲁迅讽刺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却用来做鞭炮,西方人用我们发明的火药反过来打我们。这话有一部分真理,但怒斥祖先没变成狼,这对祖先不公正。基于我们的经济结构和体量能够自给自足,所以东方文明不需要侵略。

(2)西方文明——掠夺性文明、侵略性、食肉动物文明,充满攻击性。

有人形容:当今西方世界是新时代的匈奴,不过从刀枪剑戟改成了经济掠夺,狼性、食肉、掠食者的本性未变。西方世界的繁荣是建立在掠夺东方世界的基础上的,一旦这个游戏玩不下去了,西方世界将崩溃。因为食肉动物不掠夺就无法生存,你让那些长着狼牙的家伙去啃草根草叶子,他们不喜欢草腥味,也嚼起来费劲,吃下去还不管饱。

举例:

羊吃草,狼吃羊。

食物链顶端的狼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它的生存其实极为艰难,处于最脆弱的位置。狼的存在依赖于羊,没有羊吃,就会灭绝,让它们改吃草,比登天还难;羊只需要吃草就能生存,而草,理论上遍地都是。

狼需要羊,羊不需要狼。

所以,西方文明的侵略性也是其掠食者生产方式决定的。西方文明遇到绝境就发动一场“屠戮式抢掠”,以暂时缓解危机,两次世界大战即如此,然后等待着下一次抢掠。这一场场厮杀,既有狼群内部分赃不均的争斗,也穿插着群狼围剿羊群的掠食者的苟合。

西方文明的内在逻辑,注定要发展到自我毁灭的绝境,每当这时,他们就会蠢蠢欲动、故伎重演。

狼,自然有着更强大的攻击力;羊,不是狼的对手。

但如果狼的对手升级了,结果会怎样?

据说,猛禽雄鹰如果在万米高空遭遇天鹅就注定失败,天鹅,只需要翅膀拦腰一挥,就能把雄鹰斩成两段;凶残的鲨鱼会被友善的海豚赶跑;武功最高的是王重阳,不是欧阳锋。

最强大的,不一定是长着尖牙利齿的食肉动物,而是充满灵性的善性动物,它们像天鹅、像海豚、像麒麟,拥有击败猛兽猛禽的力量,守护着这世间的美好。

四、历史的归宿

东西方文明的本质区别与历史的归宿

1.人类物质科技正在以自己的逻辑不断地趋近真理,西方文明靠着“格物致知”兜了一大圈,也将上演“回归曲线”,势必回归本源,他们的“术”发展到极致,将会印证“道”的存在。然而“术”到顶级状态,仍然非“道”。

正如: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却发现始终在如来的手掌心里。

2.东、西方文明以“向内”、“向外”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远行,最后将相互印证,殊途同归,一起归向东方秉持的“大道”,在这里东方文明为主、西方文明为辅。西方文明只有工具意义,没有终极价值。

3.西方文明正面临不能自救的局面,西方人也从来没告诉过东方人:他们深层次危机的根源以及能够在一次次危机中逃生的原因。他们自己最清楚:这种转嫁危机、损人利己的游戏“快玩不下去了”。

4.当西方文明再次面临绝境时,他们可能会再度铤而走险。

5.历史学家说过:中华民族是能够融合一切外来文明,并转化为自身营养的伟大民族,别人只会被我们同化,能够同化或征服我们的民族从来没有。

两种文明相遇,我们是由“道”向“术”的向下兼容、降维打击,何况

我们道、术双修

“草船借箭”。一切挑战者,都是给我们供箭的。

所以,我们必定会在东方文明基础上,再创出一个中西合璧的、更伟大的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