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越多病情越嚴重?3種情況結局不同,醫生教你不同對策

尿蛋白是檢驗腎臟的常規指標,蛋白尿定量則進一步表明了腎功能受損的程度,這兩項指標都是腎病治療過程中不容忽視的,一定程度能夠幫助判斷出腎病發展的走向及預後結果。不少腎友也非常重視蛋白尿的變化,稍有升高,都唯恐病情惡化了。

在不少腎友眼裡常把蛋白尿越多與病情越重劃等號,實際上,雖然蛋白尿越多意味著腎小球濾過功能越差,但判斷病情的好壞,不僅僅只有蛋白尿一項指標,包括病理類型、高血壓、電解質等相關指標也是影響腎功能很關鍵的指標。

尿蛋白越多病情越嚴重?3種情況結局不同,醫生教你不同對策

蛋白尿對病情的反應,一般分3種情況,看你屬於那種,又該如何應對?

第一種:病理類型嚴重,導致蛋白尿較重

慢性腎病種類較多,不同病理類型的腎病反應在蛋白尿上也不同,有些腎病病理類型差,早期往往就伴有大量蛋白尿,因此治療重點應從病理根源上解決,而不單純是控制蛋白。

病理類型較差的腎病常見的包括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多囊腎等等,多為繼發性腎病,患者本身長期存在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從而造成腎功能的損傷,多方面因素影響更難治癒,比原發性腎小球腎炎更嚴重。

治療策略:先控制發病因素,如血糖、血壓等,其次進行消除炎症、降蛋白治療,此外還要注意預防併發症的發生,比如感染性併發症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感染,還要心血管疾病、及電解質紊亂誘發的併發症如高鉀血癥、腎性骨病等等。

尿蛋白越多病情越嚴重?3種情況結局不同,醫生教你不同對策

第二種:尿蛋白分析檢測差,預示病情預後差

腎臟漏出的蛋白中,除了單純的大分子蛋白,還含有不同類型的蛋白,也都是判斷腎功能受損情況的關鍵指標。其中尿蛋白分析檢測,包括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及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等。比如如果檢測僅微量白蛋白升高,多提示腎臟損傷主要侷限於腎小球,病情相對較輕;如果除了微量白蛋白升高之外,同時還合併有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 或NAG等升高,多提示腎臟損傷重,病情較重。也就是說漏出的蛋白中含有其他蛋白質越多,說明腎功能受損越重,對身體的影響越大,則病情預後越差。

治療策略:降蛋白主要在兩方面,一消除腎臟內炎症,可以服用激素配合免疫抑制劑治療。二堅持低蛋白飲食,平衡體內蛋白質,有利於減輕蛋白尿,同時能預防低蛋白血癥。

尿蛋白越多病情越嚴重?3種情況結局不同,醫生教你不同對策

第三種:蛋白尿且同時伴有這2種情況

蛋白尿的多少主要在於腎小球濾過功能的好壞,如果腎臟本身受損較嚴重,蛋白尿越高則對腎功能的損害越大。如果這兩項指標都存在問題,多提示腎病加重:一是腎臟B超顯示腎臟萎縮、包膜不光整,表明腎臟出現明顯的纖維化甚至硬化的情況,二是血肌酐、腎小球濾過率等指標升高,則表明腎功能受損過半,代謝毒素的能力水平變差,尿毒症風險增加。

治療策略:一方面抑制腎臟內炎症反應,防止感染的發,以減少病情復發幾率。對維持病情長期穩定更有利。另一方面,促進體內毒素的代謝,減少毒素在腎臟內的蓄積,減輕腎臟負擔及對腎臟的危害,可以採取中醫傳統療法如藥浴、督灸等,以促進血液流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