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陸地面積最大的城市 坐擁國內唯一火山海岸 風光不輸夏威夷


位於海南島西北部、瀕臨北部灣的儋州市,古稱“儋耳”,轄區陸地面積3398平方公里,海岸線307公里,是全省土地面積最大、海岸線最長的城市。儋州還是海南最早設置行政建制的地區,早在西漢元封元年就在此設郡,唐武德五年改稱儋州。

儋州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全市森林覆蓋率54.7%,100萬年前火山噴發形成的火山熔岩地貌,在海水沖刷打磨下,奇峰林立、怪石嶙峋,綺麗景觀可與夏威夷、地中海相媲美。此外,儋州還是海南受颱風影響最小的區域之一,這裡的氣候既不潮溼也不炎熱,非常適合旅遊度假。

綿延數公里的儋州海灘,素有“萬畝沙漠落海南”之美稱,尤其是位於峨蔓鎮海濱一處宛如城門的巖洞,高30餘米,寬20餘米,中空通風,自古被譽為“南天一門”。當海浪撞在石門上,鳴聲如鼓,迴響10餘里,早在明代就得名“龍門激浪”,為儋州古八景之一。


距今已有1200多年曆史的儋州洋浦千年古鹽田,相傳是福建莆田遷移而來的鹽工所造。鹽工們將海邊的天然火山岩石削去一半,把中間打磨平滑,鑿成像硯臺一樣的淺石槽,海水漲潮時會自動漫入這些石槽,退潮後,烈日將石槽中的海水曝曬成鹽。

這種高產的曬鹽方式,開創了“日曬製鹽”的先河,清朝乾隆皇帝還特意給儋州鹽田人題寫了“正德”匾額。在最鼎盛時期,海灘上形態各異、高低錯落的的鹽槽多達6800多個,目前仍現存1000多個,鹽田村30多戶鹽工也依然沿襲著1200多年來的古老方式勞作。

在距儋州市區僅28公里的英島山下,有一處形成於140萬年前的岩溶石洞——石花水洞。洞內鐘乳石形態各異、異彩斑斕,尤其是“一石二花”捲曲石、文石花、方解石晶體花,在地質學界聞名遐邇。因其地處北緯18°,又被譽為世界最低緯度上的溶洞奇觀。


悠久的歷史還給儋州市留下了眾多古蹟,其中最著名的,是始建於宋代的東坡書院。公元1097年,蘇東坡被貶至儋州流放,期間他為儋州培養了多位舉人秀才,深受海南人民的敬重與愛戴。返回大陸後,蘇東坡仍一直懷念儋州,還寫下了:“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的詞句。

最後要說的就是儋州的美食了,當地流傳的一首山歌這樣唱道:“長坡米爛洛基粽,王五狗肉香透胸。馬井紅魚香破釜,排浦薯香吃肚膨”,這其中的洛基粽就產自儋州洛基鎮,剝開熱乎乎的粽子,芭蕉葉混合著糯米的清香撲面而來,吃上一隻,定會讓你念念不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