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22年前的ThinkPad,奠定了ThinkPad的市场地位

配置

380D和385CD搭载了Pentium 150MHz处理器,800x600分辨率的STN显示屏,16MB RAM(这台已经扩展到了80MB),2.1GB硬盘,重3.1 kg。众所周知,早年的IBM ThinkPad一直都有良好的键盘手感,这台也不例外。直到今天,在上面打字的手感依然很舒服。

这些22年前的ThinkPad,奠定了ThinkPad的市场地位


这些22年前的ThinkPad,奠定了ThinkPad的市场地位


从上往下分别为385CD、380Z和380D

这些22年前的ThinkPad,奠定了ThinkPad的市场地位


380Z搭载了Pentium II 300MHz处理器,1024x768分辨率的TFT真彩色显示屏,32MB RAM(这台已经扩展到了96MB),4GB HDD。因为Pentium II和更高分辨率的加持,这台电脑运行Windows 2000都没有问题。因为屏幕尺寸相比380D、380ED较大,IBM ThinkPad的标不得不移到屏幕下方,而IBM ThinkPad标移到掌托右下角则是更往后的事情了。直到今天,380Z的背光也没有明显老化,十分难得。而且,380Z后面还有一个USB接口。380Z就是380系列中配置最强的存在了。380Z使用的是锂电池,380D和385ED均使用了一块镍氢电池。

这些22年前的ThinkPad,奠定了ThinkPad的市场地位


这些22年前的ThinkPad,奠定了ThinkPad的市场地位


这些22年前的ThinkPad,奠定了ThinkPad的市场地位


这些22年前的ThinkPad,奠定了ThinkPad的市场地位


这些22年前的ThinkPad,奠定了ThinkPad的市场地位


在今天,也只有游戏本能够做到380系列笔记本电脑这么厚了。

最早的图形化BIOS设置界面

由于年代久远,主板的CMOS电池早已耗尽,在不更换CMOS电池的情况下,开机会循环报错161和163,并要求设置时间。好在ThinkPad 380系列更换CMOS电池并不难,只需打开内存盖即可更换。更换完成后,电脑就可以正常进入系统了。380D和385CD的CMOS电池均为CR1220规格,而380Z使用的是和现在的ThinkPad一样的带插线的CR2032。

这些22年前的ThinkPad,奠定了ThinkPad的市场地位


这些22年前的ThinkPad,奠定了ThinkPad的市场地位


这些22年前的ThinkPad,奠定了ThinkPad的市场地位


IBM早在1995年就推出了最早的自有图形化BIOS设置界面,被叫做IBM Easy-Setup。这种BIOS设置将用户最常见的功能以图标的形式直观表示,使得即便看不懂英文的用户也能够轻松猜测出功能的含义。可惜从2000年起,IBM放弃了自家的BIOS改用Phoenix BIOS而持续至今。屏幕中间的那只小鸭子是鼠标光标,移动的时候小鸭子也会动,十分有趣。

这些22年前的ThinkPad,奠定了ThinkPad的市场地位


这些22年前的ThinkPad,奠定了ThinkPad的市场地位


进入IBM Easy-Setup的方法和现在的PC不太一样——你需要按住F1键开机才能正确进入。如果像使用其他电脑一样反复按F1的话,则会触发301错误。

由于当年的PC技术远没有今天这么成熟,IBM Easy-Setup还内置了一个很实用的硬件自检功能,从而帮助用户自行判断电脑的某个特定硬件是否出现了故障。

这些22年前的ThinkPad,奠定了ThinkPad的市场地位


这些22年前的ThinkPad,奠定了ThinkPad的市场地位


STN屏的显示特性

STN显示屏是早年液晶屏技术不成熟的年代的产物。和当时被认为是高端的TFT显示屏相比,STN显示屏的生产成本低,相比TFT屏的笔记本要便宜很多,但同时也有很多缺陷:显示响应时间长、对比度低、会产生crosstalk、色彩饱和度低、对比度不均匀,以及可视角度比现在的TN屏都要小。

凡是搭载STN显示屏的笔记本电脑,都还会附带一个对比度调节的滑块或者按键。在屏幕显示内容复杂程度发生变化的时候,对比度就会变得很不均匀——有时候某一块对比度很低,有时候又太高,这时候就需要在每次画面内容发生变化的时候就必须要重新调节分辨率。分辨率越高,这个问题就越严重,因此市面上STN显示屏的分辨率没有超过1024x768的。即便整个桌面只是单色的,你依然会觉得背景颜色很不均匀。

这些22年前的ThinkPad,奠定了ThinkPad的市场地位


在屏幕出现小窗口的时候,窗口的顶部出现了奇怪但不太明显的条纹,这就是STN显示屏的crosstalk现象。注意看画图窗口的右上角,这种现象在同样使用STN驱动的单色/灰阶液晶屏也有出现。

这些22年前的ThinkPad,奠定了ThinkPad的市场地位


默认情况下晃动鼠标光标,会因为屏幕显示响应速度太慢,很容易在移动的中途找不到指针了。因此,Windows系统自带了一个在移动鼠标时显示轨迹的功能,那个功能的真正意义就是为了缓解STN显示屏上移动光标时容易使人找不到光标的问题。同样因为屏幕显示响应速度太慢,一旦屏幕内出现了运动物体(例如播放视频、玩一些比较激烈的DOS游戏),整个画面就好像开了动态模糊一样,容易使人头晕。可视角度很小,甚至比现在低成本的TN屏还要小。要不是当时TFT液晶屏成本高,台式机用的甚至是更加伤眼的CRT显示器,当年的用户也只能够选择忍受这种屏幕。

因为存放环境较差,即便不去刻意破坏显示屏,也容易出现漏液,漏液的部分就会显示固定的橙色而不是TFT的黑色。

这些22年前的ThinkPad,奠定了ThinkPad的市场地位


在当时,除了笔记本电脑之外,很多彩屏的按键功能手机使用的也是STN显示屏。虽然分辨率相比笔记本电脑低很多,对比度不均匀的缺陷不易被察觉到,但响应速度慢的问题依然存在。

日常应用

虽然STN屏幕效果比较难受,但考虑到当时PC的主要目的就是办公而并非游戏,真正要用于生产力的时候反而就没那么难受。快20年过去了,Office的核心功能一直没有变过。很多外国公司为了节约运维成本,他们现有的安装了老旧版本Office的古董电脑依然被用于办公和文字编辑工作。

在视觉上的娱乐性受到妥协的前提下,多亏了380系列附带的光驱,用户还可以将自己喜欢的音乐CD放入电脑播放,或者是将购买回来的商业软件安装到电脑上。在当时MP3格式并不普及,互联网也没有如今这样发达。

这些22年前的ThinkPad,奠定了ThinkPad的市场地位


总结

ThinkPad 380系列的诞生伴随着进步和妥协。STN显示屏降低了当时笔记本电脑的售价的同时,也牺牲了视觉上的体验;和当时的台式机相比,它也可以保证在和台式机体验相同的基础上也能拥有齐全的硬件;手感一流的键盘使得整部电脑在当时看起来并不是那么低端。ThinkPad 380系列在中端市场的成功,俘获了大量的忠实用户,他们也渐渐成为了如今的小黑粉。IBM为我们留下的遗产,值得每一位小黑粉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