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的“溺愛”需要剋制

沒有一個家長不盼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未來社會的優秀人才。孩子的成長有賴於父母親的撫養與教育,家庭教育的質量取決於家長的素質,好家長才能培養出好孩子。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家長、教育好子女呢?

對孩子的“溺愛”需要剋制

中國式父母總是擔心給孩子的愛不夠,導致會出現父母對孩子寵愛過度的情況。父母們不會想到自己的愛總有一天會害了孩子,會成為束縛他們活出自己的人生的牢籠。

在綜藝節目《我家那小子》中,39歲的朱雨辰講述了這樣一個片段:他已經吃過了晚飯,但是母親特意為他準備了雞毛菜,他實在是吃不下,於是表示自己不想吃,而母親執意讓他吃,他沒有辦法只得把雞毛菜拌在麵條裡硬是吞了下去,最後撐得胃難受。他試圖反抗過,但是最後也只能無奈的說一句,"你會把我搞死的。"這就像在人生的30多年裡他不是沒有想過反抗,但是面對母親的愛,他只能束手無策。

對孩子的“溺愛”需要剋制

他的母親在節目裡也直言說,她用整個生命來愛兒子,她甚至沒有自己的人生,她對兒子付出很多,但不可置否的是他讓兒子也沒有了自己的人生。面對母親的愛,朱雨辰深陷情感勒索的漩渦之中,而朱雨辰的姐姐也覺得自己無法做到像媽媽那樣愛孩子,所以一直處於恐婚的狀態。

由此可見一個不懂得收斂的媽媽對於孩子造成的心理負擔有多麼可怕,父母以為只要愛孩子就沒有錯的,但他們忽視了愛的背後是掌控,父母應該如何正確的對孩子表達愛呢?

1. 尊重孩子的獨立性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有一句名言:"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 讓他自己去做。"

像有的孩子都六七歲了還不會自己吃飯,連穿衣服都是讓大人穿,這樣的孩子以後做什麼都會對大人有依賴性。什麼都不想自己做。

聰明的父母會尊重自己的孩子,把孩子看成獨立的個體,而不是自己私有品,給予孩子個性獨立的空間,父母愛孩子就要收起自己的掌控欲,否則最終只會落得兩敗俱傷。

對孩子的“溺愛”需要剋制

2. 對孩子的愛也要有邊界

用專家的話說,愛要適度,給孩子的愛要有邊界。

李子勳認為,有兩個關鍵點:一是確立邊界,做父母的關心孩子、愛孩子,要有自己的邊界。要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是必須孩子自己去面對去解決的。二是確定程度,愛要適度,過多地給予孩子愛,就不是為了孩子,而是為了父母自己的情感需要,並且剝奪了孩子的成長機會。

3. 愛是尊重

孩子不是動物,他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權利,父母不能左右孩子的想法和生活。尊重是最深刻的愛,因為尊重才能使孩子產生自尊,而自尊才能使孩子產生內部動力,得到主動的發展。一方面是對孩子的溺愛,只要考個好分數,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把孩子捧為小皇帝;而另一方面又絲毫不尊重孩子的合理需求,不給玩的時間,不給獨立活動、思考的空間,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可以任意侮辱,拳腳相加,又成為了可憐的小奴隸。而智愛把尊重作為最重要的內容,因此是一種應該提倡的深刻的愛。

對孩子的“溺愛”需要剋制

其實愛的表達方式有很多種,父母需要懂得的愛是有剋制的愛,過於放縱孩子的言行是溺愛,過於操縱的愛是孩子的牢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