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西區的社區簡介

溫哥華西區,歷來是上流社會的居住區。

擁有獨特的地理位置, 基本都被大海環抱,環境優美。

街道整齊劃一,大多被茂密參天的樹木覆蓋,無論是開車或是步行,都如在公園中一般。

溫哥華百多年來的城市發展和文化交融,都表現在各幢不同風格不同年代的建築上。

加拿大_溫哥華西區的社區簡介

「社區友善」

溫西區下轄13個社區,分別是:Granville Island、Fairview、Mount

Pleasant、 Kitsilano、 West Point Grey、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BC)、Dunbar-Southlands、 Arbutus Ridge、 Shaughnessy、 Oakridge、 South Cambie以及Kerrisdale and Marpole。

溫西距離溫市中心僅咫尺之遙,交通四通八達。

無論是開車去餐館鱗次櫛比的Richmond,或者去Granville Island (格蘭湖島)的藝術畫廊和精品店閒逛,都只是十幾到二十多分鐘的車程。

加拿大_溫哥華西區的社區簡介

「South Cambie-甘比區」

位於南北走廊Oak Stree和Cambie Street,以及西16街和西41街所圍成的狹長區域,鑲嵌於著名的伊麗莎白公園和房價最貴的香納西區之間,是溫哥華最小的社區之一, 佔地217公頃。

加拿大_溫哥華西區的社區簡介

社區特點

甘比區居民人數僅為6,995(2001年統計); 一半左右的居民以英文為母語,其次有3成左右的人以中文為母語。

South Cambie 以擁有龐大的醫療設施服務群而知名,包括 BC兒童醫院、BC婦女醫院和健康中心(BC Women's Hospital and Health Centre)以及Shaughnessy Hospital。

一些文化古蹟也座落於此地,包括Heather Street上1912年的都鐸式Tudor-style建築物,現在用於皇家騎警 Royal Canadian Mounted Police 的培訓基地。

歷史淵源

1874年,第一批非原住民來到這裡居住,金礦主買下了現在位於Douglas Park的區域,約65公頃。1910年陸續興建房屋,20世紀40年代開始進行了大規模開發。

Cambie 街以加拿大鐵路公司CPR 主管西部鐵路建設的工程師Henry Cambie的名字命名。

交通道路

Cambie街是連接列治文,溫哥華西區和Downtown的交通幹線。

隨著加拿大線的開通,該地區的房地產項目,特別是公寓樓盤項目發展迅猛。

從16街到23街的Cambie地段也是知名的商業街區。

學區教育

區內學校包括:

Eric Hamber Secondary School,

Emily Carr Elementary School,

Edith Cavell Elementary School以及由Conseil scolaire francophone de la Colombie-Britannique運用管理的法語學校 Rose-des-Vents和 École secondaire Jules-Verne。

加拿大_溫哥華西區的社區簡介

「Marpole-馬寶區」

位於溫哥華西區最南端,西起Angus Drive、北到西57街、東街Ontario Street,南面則瀕臨菲沙河的北支流與列治文的魯魯島和海島對望,總面積為561公頃。

加拿大_溫哥華西區的社區簡介

社區特點

Marpole稱不上是一個時尚社區。

也許臨近機場和航線的緣故,該區域相較溫哥華西區的其他社區,價位較為便宜。

Marpole是最大的、也是最老的社區中心之一,但很難找到具有歷史古蹟或有藝術感的房屋,大部分獨立屋和無電梯公寓建於二戰後至70年代之間。

Granville街南段(5th and 16th 街之間)也是購物、餐飲一條街。

馬寶有23,832名居民(2011年),其中45至64歲居民為區內最大群體,其次為30至44歲居民。區內居民有42%以漢語為母語,是眾語言之首,其次為英語(37%)。

渥街(Oak)橋於1957年開通後,來往列治文和溫哥華的交通改經渥街,令馬寶區原有坐落於哈德遜街和西南海旁大道交界的商業區生意一落千丈。

阿瑟·萊恩橋於1975年開通後,與其接駁的固蘭湖街(Granville)南端則變成馬寶區的商業活動焦點所在。

歷史淵源

馬寶區的人類聚落史可追溯至公元前3500年的原住民聚落;非原住民族居民則從1860年代起到此定居。1881年,哈里·伊本(Harry Eburne)在現馬寶區開設一家商店,再於翌年加開一家郵局,並將之名為“北支流郵局”(North Arm Post Office),小區圍繞著他的商店和郵局而成型。隨著跨越菲沙河北支流通往海島(Sea Island)的橋樑開通,1891年伊本將他的商店和郵局遷至海島的東北端;坐落菲沙河北支流兩岸的小區亦於往後年間以他命名為伊本。

1905年,連接溫哥華和史提夫斯頓的市際電車開通,並於現馬寶區設立伊本站,刺激了區域經濟的發展。鋸木廠和其他工廠陸續進駐該區,而1911年另一家郵局以“伊本站郵局”之名於開業。1916年,為了名城上區別於海島的伊本區,伊本站郵局周圍的小區以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高層理查德·馬寶(Richard Marpole) 命名為馬寶區。1929年,馬寶區所屬的格雷角自治區(Point Grey Municipality)連同南溫哥華自治區併入溫哥華市,隨之成為溫哥華市的主要工業區之一。

交通道路

固蘭湖街、渥街和甘比街則為區內三條主要南北向道路。架空列車加拿大線於2009年開通,並於馬寶區東部甘比街與西南海旁大道交界設有海旁大道站。連接列治文的兩座重要的橋樑包括:1957年建造的Oak Street Bridge(直通99號路)和1975年建造的Arthur Laing Bridge(通往機場)。

學區教育

Marpole的

中學學區為知名的 Magee Secondary School或Sir Winston Churchill Secondary School。

小學有:David Lloyd George Elementary School、Sir Wilfrid Laurier Elementary School Laurier Annex、McKechnie Elementary School、J. W. Sexsmith Elementary School和St. Anthony of Padua Independant Catholic School。

加拿大_溫哥華西區的社區簡介

「Shaughnessy-香納西區」

以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CPR(The Canadian Pacific Railway)前總裁Thomas Shaughnessy, 1st Baron Shaughnessy 而命名。現有多種中文譯名:桑那斯桑、香拿斯、香榭區或香納西,寄託了對該地區的美好感覺。她北起西16街,南至41街 東起oak街,西至 Arbutus/ WestBlvd街的一片區域內,是溫哥華最知名的傳統豪宅區。 第一桑那斯的區域就更小了,南只到King Edwards街。如果在這個社區散散步,大約一個多小時就能走遍這些街道。過了King Edwards再向南的第二、第三桑那斯是一戰後慢慢擴展過去的。

加拿大_溫哥華西區的社區簡介

社區特點

Shaughnessy社區坐落著眾多美輪美奐、瀰漫著濃郁的歐風建築古典氣息。

區內大多數房屋建造於1940-1950年代,風格大氣尊貴,富於歐美風情,房屋構造精美,是加拿大傳統貴族階層所鍾愛的區域。

無論是十八世紀喬治亞風格別墅,還是19世紀聯邦時代的華麗房屋;無論是西班牙色彩的精緻莊園,還是小巧玲瓏的鬥蓬式建築;無論是加州式寬大宅院,還是現代風格的亮麗豪宅,均和諧完美地匯聚於此,熠熠生輝。區內幾乎每一處精緻屋宇的後面,都濃縮了一段產業鉅子的輝煌故事或商業傳奇。

Shaughnessy社區環境優雅,花木別緻,濃蔭匝地的街道兩邊,不乏早期商家大賈從海外精心挑選運來的珍貴植物,來自世界各地的珍奇樹種,包括大葉茉莉、白蠟樹、蝴蝶花樹、栗子樹等等,遍地奇花異草,一年四季鮮花盛開,稱為“植物園中的豪宅區”。這些住宅也成為溫哥華重要的觀光景點,並因特殊、多樣化的建築風格,成為好萊塢電影的常選外景地。 在加拿大商業雜誌2013年的評選中,Shaughnessy共有4個社區入榜“最富有社區”:W 28th St、Beverly Crescent、Cypress Crescent及Cedar Crescent,其中Cedar Crescent及Beverly Crescent更屬於“全國最富有”社區。Shaughnessy是加拿大傳統貴族階層所鍾愛的區域,近年來具有較深文化背景的富裕亞裔人士也特別鍾愛此地。 鑑於區內獨特的建築風貌和所承載的百年曆史,市政府已將此區列為“歷史保護區”,規定屋主必須保持房子外觀不變,只能夠整修內部,使得眾多有著上百年曆史的住宅完好地保留下來,而區內居民們也以其精心保養的百年豪宅為榮。

歷史淵源

溫哥華久負盛名的Shaughnessy於1907年由當時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CPR開發,是二十世紀初期經濟蓬勃的富裕產物。

為了滿足當時暴富族群們追逐高端居住的需求,這片佔地六千公頃的華麗住宅區被規劃在溫哥華市區的最高點,並從東岸延請到紐約中央公園的設計師群進行規劃設計。爭奇鬥豔的各式宅院,彙集了世界各地頂尖的建築藝術,包容了傳統英式及美國早期殖民地的建築風格,並以鬱鬱蔥蔥的林木及瑰麗多樣的花木為襯托,凸顯出Shaughnessy的獨特風情。

尤其是步行在第一香納西,如同將進入了一座露天的19世紀建築展覽館,各種風格的建築鱗次櫛比,如都鐸復興式,英國鄉村風格,新古典主義風格、荷蘭殖民復興風格、英國工藝美術風格等,難怪政府將其作為歷史遺產保護起來。

教育學區

區內Shaughnessy小學和Prince of Wales均屬上乘,毗鄰著名的私校York House及Little Flower。不過,區內多數家庭的子女都就讀於不受地理位置限制的優質私校中,因此這個地區的學區概念相對單薄。

加拿大_溫哥華西區的社區簡介

「Point Grey-格雷岬區」

北起英吉利海灣,南至16大道,東起Alma大街,西至UBC大學捐贈地東界,有樹有水,位置獨特,是溫西的高檔社區。 居民55510人(2001年),面積23.77平方公里。

加拿大_溫哥華西區的社區簡介

社區特點

Point Grey與世界級著名大學UBC接鄰,遍地的公園和一望無際的森林,向北可欣賞到English Bay(英吉利海灣)沿岸壯麗的海景,加上濃郁的人文氛圍,造就了難得的高檔社區。

因有1922年的建物法規,整個社區的房子以獨立屋為主,為數不多的多層及高層公寓主要集中在沿Alma大街,近西5街和西8街之間的區域。作為溫哥華西區的文化聚集地,該社區擁有較深的文化底蘊,社區內居民素質教高。高爾夫和各類休閒設施豐富。

Point Grey區內公園眾多,總面積達42萬平方米,800米範圍之內即可找到屬於區內的七個公園,意味著區內居民每千人即擁有近4萬平方米的公園綠地,而全溫哥華市的千人擁有值是約1萬平方米,前者4倍於後者。著名的森林公園Pacific Spirits Regional Park就在家門口。 更有美不勝收的沙灘美景,包括傑瑞科公園、洛迦諾海灘、西班牙海岸等等。

歷史淵源

根據古老的印第安神話,Point Grey意指“西風戰場”。 代表西風的岩石坐落在據點的邊緣,叫做“Homolsom”。 由於岩石位於兩個區域中間, Homolsom 由“Squamish”語言和菲沙和語言組合而成。Point Grey 以George Grey海軍上校命名, George Grey是George Vancouver的朋友。

教育學區

Point Grey最大特徵則為學區,是中國移民鍾愛的社區。著名大學UBC近在咫尺,區內Lord Byng中學為頂級公校,歷來是重視教育的亞裔家庭首選,小學主要有Queen Mary,Queen Elizabeth和Ketchener小學。私立學校有PreK-12 school West Point Grey Academy。

加拿大_溫哥華西區的社區簡介

「Arbutus/阿布塔區」

溫哥華西區富庶的居民小區,她北起西16街,南到西41街,西界為Mackenzie街,東至Boulevard。著名的PW中學就在此區。

加拿大_溫哥華西區的社區簡介

社區特點

Abutus Ridge坐落在溫哥華西區微微隆起的平原,因此雖不臨海,卻可輕易地眺望溫哥華美不勝收的山光水影,在家裡便可欣賞每年一度的溫哥華煙花秀。居高臨望,可輕易欣賞春天四處的櫻花粉色,夏季生機盎然的陽光綠影,直到時序入秋,街景又由各種不思議的漸層楓葉浪漫接手。該區房屋地塊通常較大,建築風格彰則顯高貴大氣。 運行於1905年至1958 年間的Lulu Island 鐵路就經過於此地,這條鐵路是隸屬於BC電器鐵路歸屬(British Columbia Electric Railway)的 Vancouver-Steveston 城際線路,目前仍然保留部分軌道。另外,建於1913年的英國國教會教堂St. Mary's Kerrisdale是區內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交通道路

Arbutus Ridge位於溫西中心位置,非常方便去往Downtown, UBC, Jericho 海灘等地,西4街、西10街和西41街等商業街也近在咫尺。更不必說輕鬆駕車前往列治文。

教育學區

中學是著名的Prince of Wales Secondary School(PW),小學是 Carnarvon Elementary School和Trafalgar Elementary School。

加拿大_溫哥華西區的社區簡介

「Dunbar-Southland/丹巴區」

由2個街區組成,即Dunba和Southlands,北接West 16th Avenue,南至Fraser River,西臨UBC保留地,東到Mackenzie and Blenheim Streets。

加拿大_溫哥華西區的社區簡介

社區特點

區內處處綠樹環繞,靜謐的家居被美麗的花園環繞,以遍佈的花園和林蔭大道而享譽大溫。每年春天,這裡數以百計的櫻桃樹競相開放,燦若煙霞,美不勝收。不少私家還擁有網球場、泳池乃至馬廄和跑馬場,也是另一特色。

Dunbar街遍佈歷史悠久、別具風味的家族式特色小店以及各種特色風味餐廳,還有80餘年歷史的Stong’s Marcket。充滿活力和動感的棒球俱樂部Dunbar Little League以及歷史悠久的溫哥華足球聯合俱樂部也落戶這裡。Southlands獨立屋多為大地大宅,不少還擁有網球場、泳池乃至馬廄和跑馬場,這裡的生活瀰漫著低調的鄉村貴族之風,享受著鄉村生活的恬靜與舒適,低調的奢華,在溫哥華市內所有區域中獨一無二。然而,驅車十幾、二十幾分鍾即可置身繁華都市的繁華熱鬧,是熱愛戶外運動階層的樂土。

風景如畫的Southlands還是溫哥華打高爾夫的最佳去處,Mrine Drive Golf Club、 McCleery Golf Course、Point Grey Golf & Country Club、Eaglequest Golf Club等公立或私人的高爾夫球場每年舉辦多項賽事。Southlands早年一直作為農業保留用地,區內擁有多匹練習和比賽用的良馬,是愛馬和養馬人士聚居的一個社區。

Southlands南端美麗的Deering Island還可以觀看壯觀三文魚迴流,每年秋季約有三百萬條三文魚經此逆流而上,引來無數海鷗前來覓食,壯麗場景令人歎為觀止。

歷史淵源

十九世紀最後的二十年,Southlands以及北邊的Dunbar幾乎還是大片的森林,鮮有人居住。1863年,第一批歐洲自耕農Fitzgerald and Sam McCleery在這片土地上開墾農場。之後,伐木業清理出大部分土地開始建設住宅。到1927年Dunbar地區已有3條有軌電車。1922年通過的法案也使得該地區保留了頗具特色的住宅,一直保留到今天,如規定所建住宅必須離宅地大門保留足夠距離,形成了鮮明的“大地大宅”之區域特色,1946年以前建造的房屋多以英式Arts and Crafts 以及愛德華(Edwardian)樣式為主,典雅而氣派。

教育學區

Dunbar 北部毗鄰著名的卑詩大學(UBC) Lord Byng和Point Grey當屬公立中學名校,距大溫頂尖私立女校Crofton和私立男校St George亦僅數分鐘車程,吸引了眾多重視子女教育的家庭來此區域定居。

加拿大_溫哥華西區的社區簡介

「Kerrisdale/克里斯戴爾區」

即克里斯戴爾區,南起South West Marine,北面為西41街,西到Blenheim,東迄Granville Avenue。

加拿大_溫哥華西區的社區簡介

社區特點

Kerrisdale房屋大多建於1970年代,2000年以後建造的房屋不足一成。獨立屋約佔50%,公寓樓佔到30%左右,其他為商業和配套物業,相較於溫哥華西區的其他地區,這裡獨立屋比例較低。

Kerrisdale人口較多,常住人口在1.5萬人左右。就像一個獨立的城鎮社區,其商業和服務配套非常充足。當然,41街以南同樣擁有大量傳統的獨立宅院,一直延伸至南端的Fraser 河。但因為學區和社區特色,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口移入,催生了現代化高層公寓的開發;Kerrisdale亦維持了溫哥華一貫的綠化方針,街道綠樹成蔭,擁有8處市民公園和完善的社區活動中心。

Kerrisdale在溫哥華西區扮演著心臟角色,像一個低調的小鎮,卻應有盡有,瀰漫著獨具特色的悠閒人文氣息。漫步咖啡店、餐館、精品小鋪以及與金融銀行林立的主要動脈41街上,卻沒有都市慣有的喧鬧匆忙氣息,而是一條精緻的休閒街區。

歷史淵源

Kerrisdale 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後期,1905年BC電氣化鐵路公司經理R.H. Sterling請William McKinnon太太命名城際鐵路在Wilson Road (如今West 41st Avenue)的站名,她以她的蘇格蘭的姓Kerrydale起名為"Kerry's Dale"。Kerrydale意為仙人的小座椅"little seat of the fairies"。Kerrisdale真正的商業繁榮則是20世紀BC電氣化鐵路公司開始在該區投入運行有軌電車之後。而後,Kerrisdale成為了Point Grey社區的商業和政治中心。很多人並不知道,Kerrisdale早前曾經是個獨立的市,1912年併入Vancouver市而成為一個居住區,當時的kerrisdale City Hall就是現在的Kerrisdale Park Cyclone Taylor Arena溜冰場所在地。

學區教育

區內小學有:Kerrisdale Elementary School, Kerrisdale Annex, Maple Grove Elementary School, Dr. R. E. McKechnie Elementary School和Quilchena Elementary School。中學包括 知名的Magee Secondary School, Prince of Wales Secondary School 和 Point Grey Secondary School。而著名私立女校Crofton House School位於其西側。

加拿大_溫哥華西區的社區簡介

「Kitsilano-基斯蘭奴區」

簡稱“Kits”,以斯誇米什人(BC北美印第安人)首領August Jack Khatsahlano命名。北臨英吉利灣(English Bay)南岸的Kitsilano Beach 和 Jericho Beach,南至西16街,東西則分別以Burrard街和Alma街為界。Kitsilano以獨特的商業和休閒氛圍而成為溫哥華市內最受歡迎的社區。

加拿大_溫哥華西區的社區簡介

社區特點

在繁忙的忙碌麥克唐納(Macdonald)大街及附近一些寧靜林蔭社區內,很容易地看到1910-1920年代建造的極富特色的老房,她們承載了建築藝術的歷史感。

居民有75.0%以英語為母語,其次為中文(4.5%)和法語(3.2%)。體現了濃濃的“本色溫哥華”氛圍,成為最有味道的社區。眾多的藝術家、年輕一族和國際學生定居此區,令本區充滿活力。儘管區內絕大多數房產屬於獨立屋,但大約有89%的當地人口居住在公寓中,表現了獨特的居住習慣。據說,不少社會名流和藝術家也居於此地,包括著名的環保人士大衛鈴木(David Suzuki),作家William Gibson、Philip K. Dick,著名演員Chelah Horsdal、Jason Priestley,著名冰上曲棍球球員Trevor Linden,等等。

區內的Kitsilano中學和戈登將軍小學校舍也是著名的歷史遺址。區內著名擁有兩個商業區-西四街和西百老匯大街,矗立在各式時尚零售店、美味餐館和有機食品市場,讓本區居民及慕名前來的遊客流連忘返,與溫哥華市中心相比毫不遜色。包括墨西哥餐廳Las Margaritas、著名的素餐廳Naam、馬來西亞風味蕉葉屋Banana Leaf、印度餐館Chai、日式風味餐廳Hapa Izakaya等等。

Kitsilano的藝術、休閒娛樂等人文環境也堪稱首屈一指,擁有多達17家公園,包括6個遊樂場和一家最受愛狗人士歡迎的自由遛狗公園(off-leash dog park);包括溫哥華最受歡迎的著名海灘之一Kitsilano海灘。Kitsilano游泳池是溫哥華乃至全加規模最大的泳池,長達137米,相當於奧運游泳池的三倍長度,也是溫哥華唯一擁有加熱系統的鹹水泳池。

Kitslanno不僅融合了極其完美的生態環境,更瀰漫了濃厚中產階級情調的好去處。無論是田園牧歌式的碧海藍天、群山環抱的絕佳海灘,還是琳琅滿目的現代化都市購物餐飲、藝術欣賞之樂,又或者動感活力的運動與社交,您都可以在Kitslanno這個以大海和群山為背景搭建的巨大“露天舞臺”上盡情享受。各類文娛活動極其豐富,包括溫哥華國際兒童節、每年夏天的遊船音樂演出、戶外莎士比亞戲劇節和國際煙花表演大賽。

歷史淵源

20世紀初期,介乎布勒街和阿爾瑪街之間的土地還未被開發,仍是一個森林,夏季吸引大批溫哥華市的居民到此度假。現特拉法加街以東一帶的大地主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後來開始發展該區,而卑詩電力鐵路公司的電車線和布勒橋相繼開通後,更刺激基斯蘭奴的發展,但該區還要到1940年代後期才全面開發。二戰後區內多座獨立屋被業主改成公寓出租,吸引不少大學生和年輕家庭遷入該區。

加拿大_溫哥華西區的社區簡介

「Oakridge/橡樹嶺區」

是溫哥華西區的一塊長方形區域,約402公頃,邊界為:西到Granville Street,東到 Main Street,北到West 41st Avenue ,南到West 57th Avenue。Oak Street和Cambie Street是溫哥華最繁忙的貫穿南北的交通要道,早晚都很繁忙。

加拿大_溫哥華西區的社區簡介

成熟社區

Oakridge區主要居住著中產階級和富裕家庭,50%左右的人口以中文為第一語言。過去許多房屋是50和60年代建造的一層平房,現在不少已經拆掉建成了多層住宅,該區域也是猶太社區。

由於開發的比較晚,Oakridge是溫哥華或許是最沒有歷史感的地區。除了1926年經過開發的Langura Golf Course以外,Oakridge區也是溫哥華保持原生態狀態的少數幾個區域之一。

社區座落著知名的Langara College,加拿大線貫穿整個社區。Cambie街沿線的公寓開發迅猛。

該區以購物中心Oakridge Center Mall而聞名,建於1959年的這個Mall是溫哥華首個購物中心,並於1984年裝修翻新,擁有150間各式商店,3500個停車位。 該區域將進行大規模改造。

加拿大_溫哥華西區的社區簡介

「UBC區」

位於溫哥華西端一大半三角洲的綠地,絕大部分屬於UBC大學屬地,不但擁有世界級的教育及研究資源,而且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更包括高爾夫球場、健行步道、公共海灘等公共資源。

加拿大_溫哥華西區的社區簡介

文化氛圍

籌建於1925年的UBC,即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是全球著名的高等學府,以醫學、工程及商務管理等學科聞名於世。校園坐落在溫哥華西區最靠近海邊的半島尖端,面向太平洋,三面環水。大學的區域周邊,包括太平洋森林公園,是由省政府擁有的大片綠地University Endowment Land (UEL)。區域內充溢著大學校園濃濃的文化氛圍以及具有歷史感的悠久建築。

成熟社區

UBC大學區超過7000的居民居住在五個成熟社區(四個區域)中,由University Neighborhoods Association(UNA)管理,包括社區的治安,法規制定,組織社區活動及與大學協調。大學區房屋可謂“有山有水有文化”。 東區:由 East Campus和Hampton Place兩個社區組成,位於Wesbrook Mall的東面和西16街的北面,Hampton Place為較老的社區,房齡很多在10年以上,距離目前的UHill中學最近,步行5分鐘可以到達。缺點:,有房屋出租和寵物限制。 南區:UBC新開發的社區,位於西16街以南,Pacific Spirit Regional Park與S.W. Marine Drive之間,包括YU、Sail、Academy等樓盤。區內服務設施齊全,擴大後的新Uhill中學也將搬遷到這裡。西區:Hawthorn Place社區,位於East Mall和West Mall之間以及Thunderbird Boulevard 和Stadium之間的區域。區內大部分為2005-2008年之間建造的低層公寓,也有部分三層聯體別墅,還有高層建築Promontory。區內包括有UBC的教師員工的福利房,擁有目前UBC大學內設施最齊全的Old Barn社區中心。區內建造的臨終關懷中心也備受關注。北區:Chancellor Place社區,是UBC區域內最能夠欣賞到海景和西溫山景的區域,靠近UBC的玫瑰園及陳氏演藝中心,包括公寓、連體別墅以及高層公寓,大部分開發於2004年以後,居民距離公交車總站及目前的Uhill小學最近。

加拿大_溫哥華西區的社區簡介

特殊產權

UBC大學區域內房屋大多為99年使用權(lease hold)產權,也有部分永久產權(free hold)。出讓土地的財政收入用於支持學校的發展。因此,居民不僅向省政府繳納地稅,還需要向UBC大學繳納管理費UBC LEVY,資金主要用於社區建設及居民使用大學設施的費用。

知名學區

University Hill小學和中學都是在溫哥華知名的公立學校,排名名列前茅。University Hill中學建於1954年,位於UBC大學校園內部,享有得天獨厚的資源--使用UBC大學的圖書館、游泳館游泳和其他設施。University Hill以Academic學術及表演藝術等課程見長,也是溫哥華地區人數最少的中學。

加拿大_溫哥華西區的社區簡介

溫哥華西區不僅一直是大溫房價數一數二的地區,其租務市場也歷來被投資客看好。

加拿大_溫哥華西區的社區簡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