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立身,新村幹為群眾致富“鋪路”

宿遷網訊(記者 吳慧林)在網絡創業的路上,現任泗陽縣盧集鎮新莊村黨總支副書記的李孝將恪守誠信承諾,十年裡,他用電子商務營銷手段,提高農業特色產品的流通速度和廣度,打通了農產品進城的“最後一公里”。如今,盧集的生態大米、蒲公英、土雞蛋、鮮桃等農產品插上電商的翅膀,源源不斷地銷往各地。

李孝將是泗陽縣盧集鎮成河村人。10年前,李孝將大學畢業,在蘇南地區一家外企上班。工作中,他敏銳地發現,有的人雖然不喜歡看書,但喜歡在辦公室裡擺放一些書籍。他從中發現了商機,決定做仿真書裝飾品,用於裝點“門面”。於是,他自學制造技術,並將製作好的仿真書放在淘寶上賣,不到兩天居然有買家要貨了,這更激發了李孝將的網絡創業熱情。李孝將一邊自學仿真書裝裱工藝,一邊進行業務拓展。從剛開始的小打小鬧到後來的年銷售額過百萬元,李孝將的網店生意越做越大。

得知泗陽縣鼓勵年輕人返鄉創業,並且扶持創業的政策很好,2013年,李孝將辭去了外企待遇優厚的工作,返鄉創業。他在泗陽縣電子商務創業園西康孵化基地開啟了新的創業之路。經過幾年打拼,李孝將的網店規模越多越大,店鋪知名度也在不斷提高,仿真書不僅賣給了個人,也有一些名人故居、博物館等前來購買。李孝將說:“我的產品是純手工製作,可以根據客戶要求定製,銷量非常可觀。在保證銷量的同時必須保證質量,這樣才能站穩腳跟。”

2017年,李孝將成為了一名新村幹——盧集鎮成河村黨總支副書記。李孝將清醒地認識到,農民想要增收致富,必須要改變傳統觀念,一方面需要調整產業結構,改變一稻一麥的現狀;另一方面要對農產品深加工,才能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還有最重要一點,就是一定要有銷路。

李孝將在自己網店裡增加了農產品分類,利用自己的經驗積極拓展成子湖周邊農副產品的銷售渠道,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並註冊了“成河益農”“華亙工藝”等農產品品牌。盧集鎮作為宿遷市生態經濟示範鎮,桃果產業發達,李孝將看到桃樹下閒置的土地浪費很可惜,為了增加經濟效益,他率先發展林下經濟,在桃林裡套種了300畝蒲公英,並帶動周邊25名低收入群眾就業。

為了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李孝將對蒲公英進行深加工,製成蒲公英茶,使得蒲公英畝收益突破8000元。現在,李孝將網店裡的蒲公英茶、生態大米、無花果、鮮桃等農產品深受買家喜愛。由於店鋪誠信經營,銷路越來越來廣。他還成立了蒲公英生產合作社和泗陽膳味農產品商行,帶領村民入股,以產業助脫貧。

2018年8月,正是蒲公英上市期間,李孝將從村民手中收購了近5000斤的蒲公英,通過網店促銷活動,3天就全部售完。但由於快遞沒有及時派送,導致蒲公英到客戶手中時出現了腐爛,他當即給客戶全額退款。李孝將說:“做人要講誠信,買家大部分是老客戶,雖然自己這次有損失,但維護顧客利益,也就維護了網店的聲譽,更何況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更應該帶頭講誠信。”誠信經營為他贏得了更多客戶,他的很多客戶都會自發給他“打廣告”。

李孝將說,為了能在洶湧的“互聯網+”浪潮中佔得一席之地,他始終努力在服務和品牌上“深耕細作”。功夫不負有心人,泗陽縣膳味農產品商行的產品銷量逐年增加,全國大部分省份都有“鐵桿客戶”。

不管是在線上還是線下,誠信都是至關重要的。兩年來,李孝將免費發放蒲公英種子給一些低收入農戶種植,並以高於市場價格10%以上的價格統一回收,讓低收入戶得到更多實惠,早日脫貧致富。

今年10月,李孝將調任泗陽縣盧集鎮新莊村黨總支副書記。他說:“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虛擬經濟下,誠信是電商做大做強的根本,只有誠信經營,才能給客戶信任感、親近感,從而贏得信譽、贏得顧客、贏得市場,進而贏得效益、提升競爭力。我們會將最好的產品提供給客戶,讓消費者認可泗陽好生態孕育出的優質農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