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這兩種情況發燒,這種發燒吃藥,還不如不吃藥

從中醫角度來說,發燒️很多種類型,如風寒發燒,積食發燒,陰虛發燒,驚嚇發燒、生理發燒等等……

有時候孩子發燒,喂點美林發發汗,或者生薑紅糖水,睡一覺出汗了就好了。可是,為什麼有時候吃了美林,汗出了,燒卻沒退?

孩子這兩種情況發燒,這種發燒吃藥,還不如不吃藥

中醫講一定要辯證,出汗退燒僅對於風寒感冒發燒有效。

如果是積食引起的發燒體內的積滯沒有排出去,就像燒開水,鍋裡開了,你加水進去等會依然會開,但是你把柴火退去,鍋裡的水溫度才會降,所以積食的孩子把體內的積滯排出去了,燒自然就退了。

孩子這兩種情況發燒,這種發燒吃藥,還不如不吃藥

但是如果是陰虛發燒,陰就是體內的津液,像發動機的潤滑油,油少了,發動機就會產生大量的熱,這個時候,如果再吃美林發汗,就是把潤滑油更加減少,發動機溫度會越來越高,很危險。

孩子這兩種情況發燒,這種發燒吃藥,還不如不吃藥

積食發燒的特點:

積食發燒初期一般肚子發燙,手心燙,腹部與背部溫差大,同時還會伴有胃腸相關的一些症狀,如口臭,舌紅,大便不通或臭或拉肚子,舌苔黃膩。

這種發燒溫度一般不會很高且持續,或反覆發燒,一般在早上溫度有所降低,到了下午時候溫度就開始升高了,積食嚴重的也會高燒,但是這種孩子的身形一般會偏瘦。

所以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只要把體內的積食排出體外就可以了。

孩子這兩種情況發燒,這種發燒吃藥,還不如不吃藥

那麼積食我們要怎麼去處理呢?

清熱:清天河水,退六腑,揉湧泉。

【天河水】

定位:前臂正中,總筋至洪池(曲澤)成一直線。

操作:用食、中二指面自腕推向肘,稱清天河水。100-300次。

作用:清熱解表,瀉火除煩。

孩子這兩種情況發燒,這種發燒吃藥,還不如不吃藥

【退六腑】

定位:前臂尺側,陰池至肘成一直線。

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稱退六腑或推六腑。100-300次。

作用:清熱、涼血、解毒。

孩子這兩種情況發燒,這種發燒吃藥,還不如不吃藥

【揉湧泉】

定位: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用力彎曲腳趾時,足底前部出現的凹陷處就是湧泉穴。

操作:大拇指按揉一隻腳心的湧泉穴,按摩1分鐘左右,然後換另一腳同樣操作。

作用:滋陰降燥,保健。

孩子這兩種情況發燒,這種發燒吃藥,還不如不吃藥

排積食:清胃經,清大腸,揉板門。

【清胃經】

定位: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節(或魚際橈側赤白肉際處)。

操作:自掌根方向向拇指根直推為清,稱清胃經。100-500次。

作用:清胃經可清中焦溼熱,和胃降逆,瀉胃火,除煩止渴。

孩子這兩種情況發燒,這種發燒吃藥,還不如不吃藥

【清大腸】

定位:食指橈側緣,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線。

操作:從虎口向食指尖直推為清,稱清大腸。100-300次。

作用:清大腸可清利腸府,除溼熱,導積滯。

孩子這兩種情況發燒,這種發燒吃藥,還不如不吃藥

【板門】

定位:手掌大魚際最高點。

操作:指端揉,稱揉板門或運板門。100-300次。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滯,止洩,止嘔。

孩子這兩種情況發燒,這種發燒吃藥,還不如不吃藥

陰虛發熱的特點:

寶寶長期低熱並伴有盜汗,這種情況實際就是孩子陰虛而導致的發熱,人體講究陰陽平衡,陰不足那麼相對來說陽就亢盛,所以就會表現出一些熱像,也就是我們常常講的虛熱,陰虛內熱的孩子一般體質偏弱,先天不足或者後天營養不良。

陰虛發熱的孩子發熱一般多在午後出現,睡著以後會出汗,醒了以後汗就不出了,並常常覺得口乾,察舌頭可以發現舌頭偏紅,苔比較少,還有可能出現手足心發熱的情況,身體比較消瘦,尿少或者尿黃。

針對這樣的孩子我們該怎麼辦呢?

滋陰:揉湧泉,揉二馬,補脾經,內勞宮、三陰交

【內勞宮】

定位:手掌中心,屈指時中指,環指指尖之間中點處。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稱揉內勞宮;揉100-300次。

作用:清熱除煩,熄風,涼血,疏風解表,主治五心煩熱,發熱,口舌生瘡,煩渴。

孩子這兩種情況發燒,這種發燒吃藥,還不如不吃藥

【揉二馬】

定位:手背無名及小指掌指關節後陷中。

操作:拇指端揉之或拇指甲掐之,稱揉上馬或掐上馬。掐3-5次;揉100-500次。

作用:滋陰補腎,順氣散結,利水通淋。

孩子這兩種情況發燒,這種發燒吃藥,還不如不吃藥

【補脾經】

定位:拇指橈側緣,自指尖直至指根赤白肉際處,或拇指末節羅紋面。

操作:將患兒拇指屈曲,循拇指橈側緣向指根方向直推為補,稱補脾經。100-500次。

作用:補脾經能健脾胃,補氣血。

孩子這兩種情況發燒,這種發燒吃藥,還不如不吃藥

【揉湧泉】

定位: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用力彎曲腳趾時,足底前部出現的凹陷處就是湧泉穴。

操作:大拇指按揉一隻腳心的湧泉穴,按摩1分鐘左右,然後換另一腳同樣操作。

作用:滋陰降燥,保健。

孩子這兩種情況發燒,這種發燒吃藥,還不如不吃藥

【三陰交】

定位: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操作:用拇指揉按三陰交。

作用:健脾胃,益肝腎,調經帶。

孩子這兩種情況發燒,這種發燒吃藥,還不如不吃藥

清熱:清天運河水。

【天河水】

定位:前臂正中,總筋至洪池(曲澤)成一直線。

操作:用食、中二指面自腕推向肘,稱清天河水。100-300次。

作用:清熱解表,瀉火除煩。

孩子這兩種情況發燒,這種發燒吃藥,還不如不吃藥

針對孩子發熱,我們該怎麼樣去護理?

發燒時可以增加飲水量,尤其出汗多的時候,如果汗多,晚上睡覺時也可以增加,喝溫開水就可。

發燒時飲食:清淡飲食,暫停所有水果,豆類影響脾胃消化暫時不吃。

孩子這兩種情況發燒,這種發燒吃藥,還不如不吃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