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耳機參數怎麼看?這些常識你知道嗎?

阻抗是什麼?

因為阻抗的單位是歐姆,所以許多朋友認為耳機的阻抗就是線圈的電阻,其實是錯誤的。阻抗是指在具有電阻、電感、電容的電路中對交流電流的阻礙,單位為歐姆。阻抗與耳機的音質沒有特別絕對的關聯性,並不是說某個耳機音質好,賣得貴是因為阻抗高。小阻抗有小阻抗的優勢,小阻抗耳機容易出聲,許多手機、便攜播放器都能很好的驅動。

產生阻抗原因之一:線圈

好耳機參數怎麼看?這些常識你知道嗎?


既然小阻抗就足夠了,為什麼還要有這麼多大阻抗的耳機呢?雖然阻抗並不能直接反應音質好壞,但高阻抗耳機確實在聲場、層次方面有一些優勢。當然高阻抗耳機也需要功率更大的放大器材支持,一般都是臺式系統經過多級放大才能夠驅動。

說到阻抗就要說到靈敏度。靈敏度是指耳機輸入1毫瓦功率時(以1KHz為標準),所能夠發出的聲壓級,也就是音量大小。通常來說(也有例外),阻抗越小,靈敏度越高。同時,耳機越容易驅動,越容易出聲。

如果你用手機或者便攜播放器聽歌,在挑選耳機時儘量選擇低阻抗高靈敏度的耳機。通常阻抗在16、32歐的耳機手機都能很好驅動。除了阻抗和靈敏度,常見的耳機參數還有頻響範圍,耳機單元直徑,有些耳機還有低頻調節等等。下面筆者帶著大家一起來看看這些參數都是什麼意思。

好耳機參數怎麼看?這些常識你知道嗎?

頻響範圍是什麼?

頻響範圍,也就是頻率響應範圍,也稱為頻率特性。是指在振幅允許的範圍內音響系統能夠充放的頻率範圍,以及在此範圍內信號的變化量。許多朋友的耳機和音響系統播放一些低於最低範圍的測試音樂,比如10Hz以下的聲音,聽不見聲音,但確實能看見振膜在大幅度的震動,就誤認為自己的耳機能能夠播放比頻響範圍更低的音樂。其實,雖然能看見振膜震動,但振幅已經達到或者超過振膜能夠承受的極限,非常容易損壞耳機或者音箱。


振幅不能超過振膜的極限

人的聽力範圍一般在20~20kHz。我們常見的耳機頻率響應也都是20~20KHz。30Hz以下你應該就很難聽到了,但好的耳機會盡量將將這些信號轉化為聲音,也就是燒友們說的“下潛”。“下潛”深的耳機會讓你聽音樂的低頻時更加沉浸,低頻充沛有彈性。既然說到了下線,那再來說說上線。人類聽的到的上線是20KHz,其實已經很高很高了。我們日常聽到的聲音、歌曲遠遠小於20KHz。

有些廠商標稱頻響範圍非常寬,筆者見過的甚至有5Hz~40KHz。但並沒有標清楚頻率誤差範圍。如果頻率誤差範圍過大,頻響範圍這個參數可能就沒有意義。頻率誤差範圍是什麼呢?如果一個耳機參數這樣表示“20~20KHz +\\-3dB”表示的是耳機從20~20KHz,各個頻率的響度誤差範圍在正負3分貝之內。

好耳機參數怎麼看?這些常識你知道嗎?

某耳機的參數頁 並沒有說明頻率響度誤差

我們知道頻率越低,越不容易被聽到,頻率在往下降的過程中,響度也在變小。在相同音量下,低到20Hz的響度與1kHz的響度差距越小,就可以認為耳機下潛或者上浮越好。不少高端耳機,像HiFiMAN的香格里拉,頻響範圍雖在7~120KHz,但在人耳能聽到的範圍內頻率誤差非常小。所以頻率誤差範圍也是一個需要特別注意的參數。

總結:

耳機的參數不是絕對的,但耳機的參數確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耳機的聲學設計,以及做工。同時,筆者也希望朋友們不要太過糾結於耳機的參數、用了什麼技術等等這些,因為好的耳機需要你集中精力去聆聽,最終需要回歸聽感。筆者還是認為沒有完美的耳機,只有最適合自己的耳機。希望筆者的文章能夠幫助大家形成自己的觀點,不被廠商所迷惑,真正選出最適合自己的耳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