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終身的修行——初中語文學習規劃

人生似流水,奔騰不息。而有一條小魚,原本在小溪裡生活得很快活,覺得天地間沒有什麼難事。有一天,它順著水流遊進了小河,在這裡,它不知道哪裡可以找到豐富的食物,不知道哪些魚可以做,朋友哪些魚是天敵。更糟糕的是,這裡的水情複雜的多,天地寬廣得多,要想生存下去並生活得好,原先適用的生存技能幾乎派不上用場。它覺得茫然無措甚至害怕退縮。這時,它能夠退回小溪嗎?已經不可能!不僅不能,有一天它還要遊進大海,去面對更加無法預知的世界。

我們的孩子就是這樣,小學階段像那條小溪,簡單明澈,不必具有很高級的生存技能,只要稍微用力,就可以活得不錯,所以對於小學的學習,大部分孩子是一種自然的學習,沒有壓力,也沒有動力。但初中遠非如此,初中像那條小河,它是遊向大海、魚躍龍門的過渡,面對的是淘汰選拔性質的中考,進入初中,希望孩子們首先意識到,學習只是一個媒介,而學會學習,從自然學習上升為自覺、自發的學習,並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應對不斷變化的情況和未來。那麼,到了初中,語文有什麼變化呢?

語文是終身的修行——初中語文學習規劃

一、小初語文大不同

1

首先是能力要求的改變。

小學重視的是拼音、字詞、句子、簡單修辭等最基礎的漢語知識,以識記為主;而初中則注重在識記基礎上的理解、分析、欣賞與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很多學生進了初中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小學怎麼答怎麼對的閱讀,到了初中,怎麼答怎麼不對。為什麼?

小學的要求是淺層理解文章,初中的要求是精準分析文章(高中也是如此,只是在文章難度層級上有所提高)。小學如果好詞好句多,作文往往可以拿高分,可是初中,弄不好會被批為語言華麗空洞,言之無物,判為離題(在中考閱卷中,這種情況並不罕見)。為什麼?因為對應試作文來說,寫對是首要原則(這是中考作文45分的分界點),而寫好不僅是外在的語言形式變化,還有內在的思想內涵深化。總之,能力要求的改變會直接帶來教學內容的改變。

2

教學內容的改變

小學語文教材以記敘文為主,故事性和趣味性較強,一般要求字詞的識記和文章內容的淺層理解,知識點少;而初中語文教材內容的廣度、深度都有增加,篇幅加長,古詩文大量出現,尤其到了初二,出現集中的文言文單元,課內任務翻倍上升,知識點數量和難度相應增加。除了大量的積累識記以外,更側重於分析與理解,對學生的文化、文學底蘊要求不斷提高。同時,出現科學性強的說明文和邏輯性強的議論文,對知識的廣度和思維的深度要求更高。

簡單來說,小學的教學內容有點像麥當勞、肯德基等西式快餐,食材、烹製程序固定,簡便快捷;而初中則是包羅萬象的中餐,食材萬千,手法多變,派系龐雜。因此,大廚的手藝如何變得至關重要,也就是老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對學生的學習感受和效果影響加大。教得好,則萬龍點睛;教不好,有可能萬象同毀。那麼,教學方法方面小初有什麼不同呢?

3

教學方法的改變

小學是圈養,初中開始走向放養。小學教師講課速度較慢,課堂容量較小,重點的知識會反覆講練,作業也批改得較細緻,儘量保證學生每個知識點都過關。而初中課時緊張,教師講課速度快,課堂容量大,除了初一上為了給孩子們適應的時間會放慢速度外,後面就一直是加速度了,許多知識點往往一帶而過;同時,主課老師通常負責兩個班的教學任務,面對100多個學生,教師不太可能逐一做細緻輔導,因此課前的預習、課後的複習、佈置的作業以及廣泛的課外閱讀等等,都要求學生認真獨立地完成。

這就需要初中學生有較強的自覺主動性,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合理地安排學習和休息的時間,理性分析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不斷查缺補漏,提升自我。家長們也要明確初中語文在能力要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的改變,從初一開始幫助孩子主動進行學習習慣、方法、思維模式的調整或培養,掌握先機。

當然,在此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初中三年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劃。

語文是終身的修行——初中語文學習規劃

二、初中三年語文學習的規劃

1

你看到靶心了嗎?

當我們射出一支箭,並不是無的放矢,而是瞄準靶心或目標的。那麼當孩子們在初中的學習生涯中啟程時,他和他的家長看到了自己瞄準的靶心嗎?或者,她們知道,自己應該要瞄準某一個靶心嗎?也許並不是每一個人都知道。我遇到過很多家長,在孩子剛進初中時,以一種豁達的口吻說:“學得怎麼樣沒關係,快樂就好”。其實家長說這句話的時候,大多數有一種盲目自信,就是我的孩子再差也差不到哪兒去。結果,這種自信往往到了初二就會蕩然無存,因為她們發現,孩子不僅在學習上遭遇了困境,學得不怎麼樣,快樂,也已消失不見。這是為什麼呢?

事實上,要一個孩子在學習被動,成績落後,似乎沒有希望,看不到美好未來的處境中還能夠快樂,那真是太為難他們了。梁啟超曾說:“天下第一等苦人,莫過於無業遊民,終日閒遊浪蕩,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擺在哪裡才好,他們的日子真難過。第二等苦人,便是厭惡自己本業的人,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卻滿肚子裡不願意做。不願意做逃得了嗎?到底不能。結果還是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去做。這不是專門自己替自己開玩笑嗎?”

那些為了追求淺層次的快樂而放棄學習要求,把學習上的努力和奮鬥當做負累的觀念,一定會在學習難度不斷提升的情況下,造成這些不學和厭學的孩子。

我認為,快樂不應該僅僅因為輕鬆,所有遊戲的第一關都是最好過的,但如果要求你一直玩第一關,只玩第一關,還會有快樂嗎?所以,希望家長們要告訴自己的孩子,快樂學習,並不等同於輕鬆學習,而是要在學習中找快樂,凡是學習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堅持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為什麼呢?

讓我模仿梁老的話來說說:第一,學習會不斷深入和變化,時刻給你打開新世界,有新奇的快樂。第二,學習的成就,離不了奮鬥,而一步一步的奮鬥,會使快樂的價值放大,並培養出堅毅的品質。第三,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為夢想努力,相互幫助又相互競爭,結下深刻的友誼,是難能的快樂。第四,專心學習,杜絕惡趣味和惡習,可以省卻無數煩惱。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善於從學習中發現快樂,才能做到終身學習,才能不斷髮現趣味,提升自己的境界。所以,豁達很重要,但不是在開始,家長們要把那種豁達放到面對結果的時候,當中考結束,能豁達地對孩子說:“孩子,不管你考到什麼高中,我都很滿意,因為這三年,我看到了你的成長,看到你越來越堅強、獨立、明智,這比一個最終的分數重要太多了!”

希望所有家長擺正自己的觀念,明白孩子可能厭學的原因,及早引導,進行預防。同時,從孩子實際出發,堅定地給自己的孩子確定一個靶心,並共同為之努力!

有了這個共識以後,我們來看看,從這幾年的中考分數來看,考上一、三、附的學生語文平均分在127分左右。即使目標不是一三附,只是一類中較好的學校,通常而言,語文也最好不要低於125。那我們怎樣才能命中這樣的靶心呢?

2

瞭解每一段射程


讓我們瞭解一下,當你把箭放出去之後,會經歷哪些射程。請大家從最終目標開始往回推,看看自己每一個階段要做到什麼,這樣最終才能實現預設目標。我把目標放高一點,假設我在中考時語文要考130,那麼65分的作文至少要得53分(-12分),兩篇現代文閱讀27分要得23分(-4分),前面58分的基礎知識(包括字音字形、成語運用、默寫、名著、綜合性學習、古詩文33分左右等等)只能扣4分。這意味著作文至少要中上程度,現代文閱讀要優秀程度,基礎知識要很紮實。怎樣做到呢?

來看看每一個階段:

……………………………(詳情省略)

語文是終身的修行——初中語文學習規劃

三、閱讀和作文的提升

1

初中語文閱讀的特點

先看一道常見閱讀題的三種答案:

本文第14段在文章中起到了什麼作用(3分)

(1)在文章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2)這段話由上文對冬天屋外的寒冷引出了下文屋內的溫暖,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3)作者通過屋子內外的對比,由上文冬天屋外的寒冷,引出了下文屋內的溫暖,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這三種答案都沒有錯,但任何一個初中生都看得出來,第三種為標準答法,才能拿到全部的3分。這個回答包括了結合文章內容關係,說明過渡在文中的運用及過渡的作用,體現了學生對知識點的把握,對文本的分析和思維體系的嚴密性。

初中語文閱讀,要求更為嚴格正規,強調理論把握與文本分析相結合,而小學則較突出對文本的感知,能夠寫出一定的感受即可。所以,許多家長問我初中閱讀自己怎麼輔導孩子,我得說:“非專業教師,輔導難度很大”。家長對文本的體會可能比孩子更到位,但因為不瞭解答題規範和相關理論,極其容易寫成感受式回答,而一旦引導錯誤,孩子對閱讀理解的把握就會出現方向性偏差,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難以挽回。那麼怎樣答出這麼嚴密的答案呢?

………………………………(詳情省略)

四、人文素養和語文學科的關係

現實是,教育有關應試。

一個無需迴避的事實是,應試教育仍然是教育的主體,拿出成績才能吸引更多更優秀的學生。所以,我們也重視應試,這是人間煙火,凡人做不到不食煙火。但教育,要為孩子的未來負責,不能涸澤而漁、焚林而獵,就如我在前文所說,好的教育是希望孩子們明白什麼才是快樂學習,讓他們學會尋找學習中的快樂,樹立正確的、上進的人生觀,讓孩子們把自然的學習變為自覺、自發的學習,這才是終身教育,這才是在應試大潮中,一所學校應該有的大氣、定力和追求。

而同樣的,我們的語文教育也建立在應試基礎上,但我相信好的語文老師不僅要教好“小”(課本教學),更要教好“大”(人文素養);而好的語文教育更應遠遠超出應試的小格局,從孩子的一生髮展去著眼。

1978年,新上任的復旦大學校長、數學家蘇步青在自己的就職宣言中說道:“如果允許單獨招生,我的意思是每一堂先考語文,考後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科目就不考了。語文你都不行,別的是學不通的。”以前一個數學老師點評某個學生說,這個語文學不好,數學遲早會出問題。的確,這個明明在初一表現得很機靈數學成績也不錯的學生,越到後來,數學越難考出高分。

為什麼語文這麼重要?因為一個人從出生之日起就界定了他的民族語言,而他語言的涵養,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他的文化素養。所以,語文應該是一個素養重於應試的學科。分數能體現素養的一部分,而素養卻能決定分數的全部。因此培養高素養的學生,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而不管對學生的未來還是學校的未來而言,豐富的素養永遠比單純的分數要可靠得多。

高素養怎麼培養?閱讀和寫作,這就是語文的核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