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連舸:金融科技以迅猛態勢改變金融行業生態和服務模式

新浪財經 張緣成

劉連舸:金融科技以迅猛態勢改變金融行業生態和服務模式

11月8日,在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年會上,中國銀行董事長劉連舸表示,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金融科技浪潮席捲而來,以迅猛態勢改變金融行業生態和服務模式。

劉連舸直言,在金融科技發展初期,一些科技公司依託技術、平臺、流量優勢,從網絡支付切入,逐步向網絡融資、資產管理等金融領域滲透,迅速積累了大量客群,對傳統金融機構形成衝擊。

不過,在劉連舸看來,行業格局目前正在從競爭競合到融合共贏。隨著金融廣泛的覺醒,投資的加速,整個數字化轉型、科技公司創新、技術、數據等方面賦能,整個金融行業也正在走向前臺,逐漸走向融合共贏。很多金融機構積極打造“開放銀行”,與合作伙伴共建場景生態,積極開展多平臺接入、全場景營銷,拓展新的獲客渠道,尋找新的發展引擎,助力實體經濟數字化發展。

談及金融科技對金融業的影響,劉連舸表示,金融科技簡化供需雙方的交易環節,降低資金融通邊際成本,開闢融達客戶的全新途徑,推動金融機構實現服務模式創新、業務流程再早、運營管理變革,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為金融業轉型升級持續賦能。

具體到實踐上,劉連舸介紹,通過運用生物識別等各種新興技術,以及引進第三方數據建立模型,大大提高了效率,可以把業務覆蓋面推向了更多的中小企業,使普惠金融成為現實。此外,金融科技也有利於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第三方數據的接入,我們通過交叉印證,通過建立前置的風險監測預測系統,提升整個風險動態感知能力和管控水平。

“每一件事總會有兩個方面。”劉連舸指出,發展金融科技的同時要注重維護金融安全。越大的系統承載的數據、運行的空間、產生的影響就會越大,在挖掘這些數據運營系統的同時,也必須關注到可能產生的風險,所以一枚硬幣的兩面都要有所兼顧。

監管對金融科技的態度也在發生改變。劉連舸認為,監管態度正從密切關注到鼓勵創新。由於金融科技具有跨行業、跨領域、跨地域等特徵,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一定風險,監管科技正在成為金融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國際經驗看,各國監管部門都在積極探索,以合規為底線,在此基礎上力求鼓勵創新和防控風險之間尋求一種平衡。劉連舸表示,近年來,我國先後出臺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_2021年)》等政策文件,為金融科技發展創造了良好政策環境,強化了行業發展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