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寬不如心寬,命好不如心好(經典)

心無物,天地寬

人生在世,或是短暫或是坎坷、或是榮幸或是無奈、或是堅強或是脆弱、或是開心或是難過,它們總是相輔相成地伴隨在我們身邊。

若把心中的種種凡塵雜念拋開,就會感覺到天地無比的遼闊,從而心氣暢通,所謂“眼內有塵三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

路寬不如心寬,命好不如心好(經典)


心寬一寸,路寬一丈

西晉名士王戎家有幾棵李子樹,品種優良,結出的李子個兒大味道甜,賣得十分好。

很多人也都想有棵王戎家一樣的李子樹,於是買來王戎家李子後,會將吃剩的李子核種進地裡,但令人不解的是,種下去的核從來沒有發芽的。

久而久之,細心的人發現,買來的李子核上有一個小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小洞。觀察其他的,居然也都類似的小洞,貫穿了整個核。

原來,王戎怕自家的李子被人買去後,得到核種,失了自己的專賣優勢,於是用細釘在果實上打孔,貫通核,破壞核的生長活力。

後來朝廷下詔廣納賢士,有人舉薦了王戎,但就在王戎一隻腳即將邁進朝堂時,有人卻將他鑽孔的事兒透露了出去,最後竟上達天聽,被皇帝知道了,皇帝想:“一個如此狹隘的人,如果讓他當官,簡直是國家的悲哀,民眾的不幸!”於是王戎便被請退。

路寬不如心寬,命好不如心好(經典)

心寬路就寬,心窄路就窄

一個心胸狹窄的人,考慮自己的太多,計較太多,謀劃太多,慢慢地,圈子小了,朋友少了,名聲壞了,形象倒塌了,無形中,把人生越走越窄。

而相反,一個心胸開闊的人,替別人想得多,還不計較算計,不蠅營狗苟,不爭先恐後,慢慢地,圈子大了,朋友多了,名聲響了,形象光輝了,自然地,人生的場景也就開闊了。

心小,所有的小事就大;心大,所有的大事都小。

清朝時期,宰相張英與一位姓吳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兩家比鄰而居,都要起房造屋,為爭地皮,發生了爭執。張老夫人便修書北京,要張宰相出面干預。

這位宰相到底見識不凡,看罷來信,立即做詩勸導老夫人:

千里家書只為牆,

再讓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母見書明理,立即把牆主動退後三尺;吳家見此情景,深感慚愧,也馬上把牆讓後三尺。

這樣,張吳兩家的院牆之間,就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張家失去的是祖傳的幾分宅基地,換來的確是鄰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心若計較,處處都有怨言;心若放寬,時時都是春天。

路寬不如心寬,命好不如心好(經典)

要改變你的世界,先改變你的心態。

調整心態,把痛苦轉化為能量,懂得平衡心態,煩惱就比別人少。選擇人生最積極的一面,就有陽光的未來,控制心態,別讓心態控制了自己。

沒有誰的生活是可以一直一帆風順的,生活在天堂還是地獄,取決於你的態度,我們無法去改變現實,就試著調整自己的心態。

一個人整天愁眉不展、悶悶不樂,就會感覺與世界矛盾不斷,覺得生活不順心。

生活在天堂還是地獄,取決於你的態度,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可改變現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