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最好的狀態:界限感越明晰越自在

01 媽寶男、扶弟魔、老好人有共性:沒有清晰地界限感

最近,微博上關於“媽寶男”和“扶弟魔”的話題還挺火熱的,大家都說:

“嫁人不嫁媽寶男,娶妻不娶伏弟魔。”

什麼樣的人被稱為媽寶男和扶弟魔呢?一般他們各自具有以下的特點:

媽寶男的特點:

1.總是把“我媽說”掛在嘴邊。

2.沒有主見,有事就找媽。

3.媽媽說什麼就是什麼,媽媽說的都對。

4.當女友和媽媽發生矛盾,不分青紅皂白指責女友,維護媽媽。

5.長大了還黏著媽,行為幼稚。

6.自理能力差,什麼都是媽媽包辦。

7.工資全部交給媽,經濟不獨立。

8.極度崇拜媽媽,認為女人就該像媽媽一樣。

9.成了家還要和媽媽住在一起,甚至還和媽媽一起睡。

人際關係最好的狀態:界限感越明晰越自在

扶弟魔的特點:

1.認為親弟弟的忙必須要幫

2.弟弟有困難開了口,借錢也要幫忙,弟弟沒開口,自己也要先想到並主動幫忙。

3.認為自己的小家庭沒有孃家重要,不管什麼時候都要幫孃家。

4.心甘情願不求回報的為孃家做貢獻,並且認為自己什麼事都有義務去管。

如此看來,其實,無論媽寶男還是扶弟魔,都有一個共性特質:界限感缺失。

還有,生活和職場中的“老好人”,也一樣有這樣的關係弱點:自身無邊界地任人呼來換取、不知道什麼忙該幫、什麼不該幫;怕拒絕、怕丟臉、怕別人評論.....

人際關係最好的狀態:界限感越明晰越自在

而我們日常關係中,不管是在家庭、朋友之間還是職場,大多數的矛盾都來自於此:界限感模糊。

所謂界限感,就是人際關係中,彼此交往舒適的一種距離,舉個很常見的例子:

在我們乘坐電梯的時候,一般都會習慣性的找一個自己覺得自在的位置,當陌生人進來時也會不由自主挪動一下,與之保持距離;而當電梯里人特別多的時候,也會盡量找自己認為合適和自在的位置。

說到這裡,我們 可能會想到“刺蝟法則”:

為了研究刺蝟在寒冷冬天的生活習性,生物學家作了一個實驗:把十幾只刺蝟放到戶外的空地上。這些刺蝟被凍得渾身發抖,為了取暖,他們只好緊緊地靠在一起,而相互靠攏後,又因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長刺,很快就又要各自分開了。

可天氣實在太冷了,它們又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時的刺痛使它們不得不再度分開。挨的太近,身上會被刺痛;離的太遠,又凍得難受。就這樣反反覆覆地分了又聚,聚了又分,不斷地在受凍與受刺之間掙扎。最後,刺蝟們終於找到了一個適中得距離,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於被彼此刺傷。

而在心理學上,刺蝟法則則指的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

你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

  • 越是親密的人之間越容易因為雞毛蒜皮而發生摩擦和矛盾,比如父母子女夫妻之間;
  • 原本一個很讓你欣賞的人,當你們時常相處時,不知不覺就會改變感覺,甚至會疑惑當時自己為什麼看走了眼;
  • 曾經的戀人在分手時都會氣恨:我怎麼就看上了這樣的一個人?
  • 職場上原本很令人敬畏的一個前輩,接觸多了之後,光環消失,也不過如此;
  • .........

俗話說,距離產生美。無論多麼親密的關係,一旦超過了應有的界限,就會像兩隻靠得太近的刺蝟。要麼傷人,要麼傷己,更甚者傷人又傷己。

如家庭中的媽寶男和扶弟魔,以傷害自己的小家庭為代價卻也未必能夠得到受益方的體諒;

而職場老好人,要麼不知建立自己的邊界,忍氣吞聲,自我壓榨;要麼,不能感知他人的邊界,打破職場原則…

如此界限不清,分不清自己和別人,分不開小家和大家,最後導致後果就是:隨時入侵別人的世界的同時也輕易被別人入侵。剪不斷理還亂,為人為己帶來無盡的糾結和疲累。

人際關係最好的狀態:界限感越明晰越自在

02 界限不清晰都有什麼表現?

1、拯救心理:總有一種使命感,俗稱:聖母心。典型代表就是扶弟魔、強勢父母、催婚的七姑八婆.....

這類人總是喜歡把別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過分熱心、過度干涉,恨不得替你做所有的事,插手你的學習、工作、生活、交友、戀愛、婚姻等等。

2、控制慾強:不一定強制要求才是控制,因為控制有三種:硬控制、軟控制和無形的控制。

硬控制:批評、教育、命令、懲罰、指責、羞辱、跟蹤、調查、限制人身自由等。

軟控制:討好、利誘、撒嬌、無理取鬧、苦肉計、要挾威脅等。

無形的控制:利用信用、承諾、保護、恩賜、以身作則、威望、自信、勇猛等進行心理綁架。

是不是感覺細思極恐呢?貌似我們時刻都在控制與被控制中。

3 過度敏感: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很容易被其他人的情緒、意見、行為所影響。

敏感的性格具有兩面性,首先,很感興趣能共情,很容易理解他人;另一方面,會受到他人的影響,而從而感同身受,把他人的事和情緒都當成自己的來在意。

4、分離焦慮:害怕分開,甚至害怕想象中的分開。

如戀人之間,一方時時糾纏另一方,稍微離開一會兒就會不斷打電話、發信息,常常反覆要求對方保證不會拋棄他。

5、不尊重隱私:每個人都有隱私和個人空間。但是,界限感不清晰的人總喜歡窺探別人的隱私或者暴露自己的隱私,如:

  • 跟彼此關係很一般的人分享自己的秘密;
  • 穿著睡衣會客、隨意借別人的衣物、甚至護膚品;
  • 隨便進入別人的臥室、翻抽屜;
  • 不經允許看別人的電話信息;
  • .........

6、佔有慾和猜忌心:一般是出現在夫妻、戀人的關係中,也有朋友或者父母子女之間會出現這種情況。這種人要求對方覺得忠於自己,甚至想法和情緒都要和他一致,否則就在不斷猜忌、窺探中糾正你的想法,要求你的行為。

因此可說:一個人越是關係界限模糊不清,就越難成為自己。當成為不了自己,就會不停的允許和縱容別人踐踏自己的界限,和無意的跨越和踐踏別人的界限。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並且每天都在我們生命中上演。

人際關係最好的狀態:界限感越明晰越自在

03 如何設立清晰的界限?

正如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清晰界限才能讓我們活得更自在。而建立界限,需要找到原因。

之所以很多人界限感不清晰或者很難設立界限,一般原因如下:

把別人的需求和感受放在首位

不瞭解自己

認為自己沒有權利

認為設立界限會破壞情感關係

從來不學習如何設立健康的界限

因此,首先我們在心理上一定要進行不斷建設:

1、建立界限的第一步,牢記自己的權利

比如我們每個人都有權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放在第一位,並且用有隱私權、拒絕權、被尊重、改變主意、取消承諾、求助、獨處、保持沉默等各種權利。

想一想,這些權利都適用於哪些情形,並寫下你的感受:

(1)面對哪些情況,你經常心裡說“不”,卻仍然口頭答應?寫下來,列出你的權利清單。(2)什麼阻止你不去堅持這些權利?寫出你的底線。

(3)要記得,在爭取權利時要禮貌而堅定:“非常感謝您想到了我,但很遺憾我不能參加”。

(4)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負責,不埋怨別人;當你受人埋怨時,如果不是你的責任,無需辯解或道歉。

2、明確自己的界限: 界限分為外部界限和內在界限。

外部界限包括身體界限和物資界限。

身體界限:關乎個人空間,包括隱私和身體。

物資界限:決定你是否願意給予或出借金錢、汽車、衣服、書籍、食物等。

內在界限包括心理和情緒界限:

心理界限:關乎你的想法、價值觀和信念等。

情緒界限:這就像一條虛擬的線或力場,把你和他人隔離。

健康的情緒界限能限制你向他人提建議、責怪他人或接受埋怨。同時你不會因為別人的負面情緒和問題而感到內疚,也不會太在意別人的話。

我們可以參照以上內容進行梳理,按照自己的感受制定“結界”。

3、學會察情緒

情緒,是我們內心的反映,也是我們採取下一步行動的信號。

如果你覺得憤怒、委屈、糾結、抱怨,那麼就意味著在當下這件事你還沒有設立界限。

而剛開始建立界限時,我們可能不習慣,甚至依然怕我們建立的界限會損壞我們與他人的關係,從而感覺內疚、焦慮。

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應,畢竟建立界限需要一個過程,也需要時間和反覆學習、磨鍊。但是我們可以一點一滴堅持;慢慢地,你就會感到自己心理和氣場都在變得更加強大,隨之也更受人尊重,各種關係也反而得以改善!

人際關係最好的狀態:界限感越明晰越自在

04、如何使我們的界限保持有效呢?

只有一個原則:堅定、自信、冷靜、禮貌,不發怒;溫柔絕對不是軟弱,而設立界限的目的也不是懲罰、隔絕他人,只是讓自己得到幸福和保護。

另外,當別人越界時,我們除了堅守界限,還可以把越限的後果明確告訴對方;也許有的人還是明知故犯,那麼做好充分準備,尋找時機,給與還擊。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座獨立的城池,那人與人之間的界限就像護城河。不可無河,也不可無橋連接外界。而每一次的人際交往都是磨合,願我們都能堅守本心,彼此合理調整,讓護城河有適宜的寬度,讓我們的人生更清明自在。

葉小魚跑跑跑,《文案變現》《新媒體文案創作與傳播》作者,在這個賬號上,由她和她的文案訓練營的小夥伴為大家寫作。本文作者:君小羊,文案訓練營第3期學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