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入门珍藏课件系列第五讲:静态磁盘分区管理(图文)

Linux入门珍藏课件系列第五讲:静态磁盘分区管理(图文)

磁盘分区管理

理论引导:Linux磁盘的管理分为静态磁盘管理和动态磁盘管理,其中静态磁盘管理我们称为分区管理,动态磁盘管理我们称为卷管理,本文给大家介绍静态磁盘管理,在讲解课程前,我们要了解分区的分类,静态磁盘中,分区分为三类: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此案例将一块10GB的硬盘分为三个分区,如下图所示:

Linux入门珍藏课件系列第五讲:静态磁盘分区管理(图文)

图1 磁盘1分区情况

磁盘1中,主分区5GB,扩展分区5GB,在扩展分区下建立两个逻辑分区,3GB和2GB。

实验环境:vmware workstation虚拟机安装CentOS7,并添加一块10GB的硬盘。

实验步骤

Linux入门珍藏课件系列第五讲:静态磁盘分区管理(图文)

图2 添加新磁盘

图2中,添加一块新的10GB硬盘。

Linux入门珍藏课件系列第五讲:静态磁盘分区管理(图文)

图3 fdisk指令分区

图3中,用fdisk指令进行分区,新的磁盘用sdb表示,是系统中第二块磁盘,这里注意,Linux磁盘编号是用英文字母表示的,sda是第一块硬盘,sdb是第二块硬盘,sdc是第三块硬盘,以此类推。Linux中所有的硬件都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dev目录下。

Linux入门珍藏课件系列第五讲:静态磁盘分区管理(图文)

图4 查看fdisk子命令

fdisk的子命令很多,用的比较多的是n(新建分区),p(显示分区),w(保存分区),q(退出分区不保存),d(删除分区)。

Linux入门珍藏课件系列第五讲:静态磁盘分区管理(图文)

图5 创建主分区

图5中,输入n指令后,选择 p (primary:主分区),输入大小+5G。

Linux入门珍藏课件系列第五讲:静态磁盘分区管理(图文)

图6 创建扩展分区

图6中,输入n指令后,选择e (extended:扩展分区),直接按回车,表示使用剩余全部可用空间。这里要注意,扩展分区的空间是不能直接使用的,需要在其上创建逻辑分区才能使用。

Linux入门珍藏课件系列第五讲:静态磁盘分区管理(图文)

图7 创建逻辑分区

图7中,输入n指令后,选择l (logical:逻辑分区),创建第一个逻辑分区,输入+3G。创建第二个逻辑分区直接按回车,表示使用剩余全部可用空间。

Linux入门珍藏课件系列第五讲:静态磁盘分区管理(图文)

图8 查看分区情况

图8中,使用p指令查看,可以看到sdb1(主分区),sdb2(扩展分区),sdb5(逻辑分区),sdb6(逻辑分区),再按w指令保存分区表。分区工作完成!

Linux入门珍藏课件系列第五讲:静态磁盘分区管理(图文)

图9 格式化主分区 使用ext4格式

Linux入门珍藏课件系列第五讲:静态磁盘分区管理(图文)

图10 格式化两个逻辑分区,使用fat32格式

Linux入门珍藏课件系列第五讲:静态磁盘分区管理(图文)

图11 创建挂载点

图9和图10是格式化分区过程,在Linux系统中,称为创建文件系统,这里我分别使用了ext4格式和fat32格式。格式化结束后,分区还需要挂载才能使用,要创建三个挂载点,这里我模拟windows盘符,便于大家理解,在mnt下创建三个目录。

Linux入门珍藏课件系列第五讲:静态磁盘分区管理(图文)

图12 自动挂载文件/etc/fstab

图12中,我配置自动挂载,修改/etc/fstab文件。

Linux入门珍藏课件系列第五讲:静态磁盘分区管理(图文)

图13 自动挂载信息

图13中,写入自动挂载信息,因为有三个分区,所以要写三行信息,格式如上图所示。

Linux入门珍藏课件系列第五讲:静态磁盘分区管理(图文)

图14 查看挂载信息

图14中,编辑好/etc/fstab文件后,可以重启系统,也可以使用mount -a指令,刷新/etc/fstab文件,再用mount指令查询,可以看到挂载成功界面,后续的操作大家应该都懂了,/mnt/C:、/mnt/D:、/mnt/E:就表示新硬盘的sdb1、sdb5、sdb6三个分区。

总结

静态磁盘分区是磁盘管理中的基础,本文只讲解了操作过程,大家还需要对分区的理论知识进行补充,我罗列了几点,便于大家更好的理解分区的概念。

  • 主分区+扩展分区最多4个
  • 扩展分区数量0或1个(要么没有,要有,有且只有一个)
  • 扩展分区空间不能使用,要使用,需要在其上继续创建逻辑分区
  • 逻辑分区数量不受限制,可以创建1~n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