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給軍人,方知離別的滋味

嫁給軍人,方知離別的滋味

雲一朵,雲兩朵

雲三朵,雲四朵

愛人別看雲朵了,請送別我

……

無意中聽到這首名為《別送我》的民謠,聽著它的旋律,品味著這看似簡單,卻道出離別時無奈和悲傷的歌詞,過往那些和老公離別的場景如電影般一幕幕閃現眼前,不知不覺竟讓我溼了眼眶。

每一個人生活中都不乏離別的場景,可能是和家人抑或是和同學、朋友。於我來說,真正讓我體會到有心痛感覺的離別,是在嫁給一名軍人後。

婚後第一次離別,心碎了一地

和老公剛結婚那會兒我們沒車沒房沒存款,這可能在有些年輕人看來會有點不可思議。但這還都不算什麼,更重要的是因為老公軍人的身份,兩地分居使得我們婚後的生活一直是在離別、等待、相伴之間交替輪迴。

畢業後,我一直獨自一人在一個小城市生活,住著單位的單身宿舍。婚後沒房的我們只好租房,為了省錢樓房也不敢租,只好在單位附近租了兩間平房,一張床,一張桌子,簡單的炊具這就算我們臨時的家了。

雖然簡陋,但畢竟總算是有了屬於自己的小窩,於是滿心歡喜地開啟了屬於我們自己的生活。

一碗簡單的雞蛋麵條就能讓人心滿意足;一盤並不怎麼美味的土豆絲也能讓人吃得津津有味;一勺熱騰騰的玉米粥就足以溫暖我們的胃。甜蜜的相伴和內心的知足讓我從不知苦是啥滋味。

那時,因為我晚上要去學校加班上自習課,老公每天都會在辦公室等我。從學校到出租屋還有一段距離,是一段沒有路燈的黑漆漆的衚衕。正值冬季天氣很冷,老公總習慣性地將我的一隻手握住,然後放在他的上衣口袋裡,暖暖的。

一路上我們說著笑著,周圍的寒冷,漆黑沒有給我們帶來任何的困擾,反而製造出浪漫的氛圍,這也許就是所謂的愛的魅力吧。

可轉眼老公的休假到期了,我一直以為我很堅強早就做好了準備,可真當他走後我才發現自己其實很脆弱。臨別的那一天,他堅決不許我去送他,他怕我哭也怕自己哭,可我們心裡都知道這也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離別的痛苦並不是躲避就能解決的。

他走後的那個晚上,下班後我還是嚮往常一樣走在那段熟悉的路上,可形單影隻的自己彷彿完全被黑暗籠罩甚至快要被吞噬,我的心裡好怕好怕,整個身體被寒冷包裹著,好冷好冷。

一路跌跌撞撞回到出租屋,看到熟悉的一切,只是沒有了那個熟悉的身影。我完全垮了,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我沒想去剋制,也剋制不住,只是呆呆坐在床上一直不停的給他發短信。

我不知道自己說了些什麼,只是覺得這樣的方式能靠近他近一點,我實在害怕停止聯絡後心中的那種孤獨寂寞和無助會瞬間將自己淹沒。

後來老公告訴我,當時看到我一條接一條的短信,他心裡其實也很擔心,感覺我就在崩潰的邊緣。但是我不知道的是,電話那一頭,他的心痛和無奈並不比我少。

雖然已經過去了好多年,可現在想起來那個夜晚的情形依舊曆歷在目,每每想起就讓我心底隱隱作痛。

特別喜歡村上春樹的一句話:對相愛的人來說,對方的心才是最好的房子。是啊 ,愛的人不在身邊,這個棲身的租住地對我已毫無意義,它只是一個房子。第二天我就義無反顧地又搬回到學校單身宿舍。

家的另一面,仍是離別的方向

兩年後,我們終於有了一個真正意義上屬於自己的家,我原本以為這時離別時的心痛會有所緩解,對老公的依賴感會有所減少,可事實卻遠不是自己想的那樣。

每次他要離開時,我從不主動問他何時訂的火車票,訂的幾時的;從不會幫他收拾行李箱,準備要帶的東西,老公也從不指望我做這些。因為他知道我在逃避,也就從不怪我。

他始終不許我去送他,每次都是自己拎包離開,就像是出去買菜馬上就會回來一樣,裝的若無其事,免得惹我傷心。可他不知道,每次我都會悄悄地站在窗前看著他離去的背影,直到那一抹綠漸漸消失在那條路盡頭的拐腳處,而陪伴自己的只有無聲的淚水。

有時,我會恍惚間覺得,那條路的盡頭是不是有某種魔力可以將人擄走,要不為什麼老公會突然消失在那裡?

日子久了,學會了不辭而別

接下來,女兒的出生讓我在面對離別時多了很多的慰藉,對老公的依賴和依戀也在忙碌的生活工作中得以緩解。可人的心情好像突然有了反轉,對於向來假裝堅強和灑脫的老公來說,對於家庭來說,卻是更多了一份牽掛和留戀。

女兒上一年級那年,一開始約定好他在家吃完午飯再去火車站。於是,我安慰自己反正中午回來他還在家,再加上我學校還有早課,就去上班了。可等到中午我推開家門,卻發現包沒了,他人不見了,我猜到了結果可不想承認。

這時,婆婆從臥室出來說“阿輝提前走了”,聽到這裡我說不上來當時是生氣還是委屈,眼淚一下子就下來了,嘴裡一邊嘟囔著“不是說好的吃完午飯走嗎?”,一邊趕忙去翻手機,想著馬上聯繫到老公質問他為什麼騙人,為什麼不辭而別?不知道他這樣做讓我很難接受嗎?

婆婆在一旁忙解釋說他本打算是午飯後走的,可今早上他在送女兒去學校後,回來就紅腫著兩隻眼睛,說看到女兒蹦蹦跳跳消失在學校門口時,他那假裝的堅強完全崩塌了。

他怕了,怕了這一次次的離別的場景,怕了這種不捨無奈的心痛,於是,他偷偷地走了。

其實他的心我都懂,可這種不辭而別所帶來的傷心一點也不亞於當面離別時的心痛,他想通過逃避來消彌一下離別的傷感,可事實證明,這一切都是徒勞。


習慣了離別,也懂得了“離別”

多年的婚姻,對於兩個成年人來說內心已難起波瀾,唯有這一次次週而復始的離別總是激盪起心頭那一面湖水的淺淺漣漪。我們習慣了離別,在也離別中學會了彼此珍重。

對於離別,梁實秋倒是有一番自己的理解,也道出了我的心聲:“我不願送人,亦不願人送我,對於自己真正捨不得離開的人,離別的那一剎那像是,凡是開刀的場合照例是應該先用麻醉劑,使病人在迷濛中度過那場痛苦,所以離別的苦痛最好避免。

“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風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我最賞識那種心情。

歡迎投稿,稿件請發至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