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成長:一位黃岡空軍軍嫂的育兒寶典

和孩子一起成長:一位黃岡空軍軍嫂的育兒寶典

丈夫是軍人,結婚時我並未有太多不同的感受。只是覺得嫁給軍人,有很強的安全感,這是每個女人所期望和最想得到的。可是,當肚子裡懷上了兩個人的愛情結晶時,我才發現因為老公的特殊的身份,讓我們孩子註定較普通人,在成長路上會多了很多波折。

丈夫因為他的工作,我們都一直是分居兩地。從最初的懷孕,到孩子出生,他才請了一個月的假回家來陪我。可在孩子滿月後的幾天,他又匆匆踏上了回部隊的火車。爸爸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或許只是一個的不知含義的詞語而已。看著牙牙學語的丫頭慢慢長大,父愛的缺失讓她比別的孩子膽小、害羞。於是我做出了今生最重要的決定:放棄工作,到駐地隨軍。

因為部隊在南方的一個偏遠小縣城,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但是一家人能夠團聚,給孩子一個正常成長環境,我覺得比什麼都重要。但是,隨著丫頭的慢慢長大,我發現在孩子教育問題上的經驗不足,頗讓我們夫妻倆煩惱。其中,我們認為最嚴重的一個問題就是,丫頭3歲了,可還是不願意自己吃飯。這時的我已經開始有些著急了,因為同幼兒園很多比她小的孩子,都已經會自己吃飯了。有什麼辦法能讓孩子吃飯呢?我聽從幼兒園老師的建議,鼓勵、比賽、玩遊戲,試了很多方法,但是都沒什麼效果。直到有一次,到老公戰友家去聚餐,才學到了一個好方法。

和孩子一起成長:一位黃岡空軍軍嫂的育兒寶典

那個戰友家也是一個女孩,這個叫希希的孩子當時年齡還不到兩歲,比我家丫頭小。我們大人吃飯的時候,她也自己坐在高椅子上,煞有介事地捧了一個碗,拿了一把勺。我當時還以為那只是娛樂她的一套把戲呢,誰知她可是真和我們一塊吃飯。碗是一個大塑料碗,想必是為了儘量減少飯食掉在地上的可能性;勺是一把頂端平滑的塑料勺,可以避免傷到小嘴;飯是和我們一樣的內容——米飯,只是菜切成了小節。希希的樣子十分笨拙,每送一勺米飯到嘴邊,你都會忍不住把自己的嘴也張得大大的,擔心她會喂錯了地方,想伸手幫她一把。當然,你很快會發現,所有的擔心都是多餘的,希希是那樣的享受自己吃飯的樂趣。她會間或停下來,自己說說話,愜意地喝一小口杯裡的湯水,或者不滿地敲敲碗沿,提醒我們她的存在。那樣一個小小人兒,在沒有任何人幫助的情況下,獨立吃完了一餐飯。高椅子和掉滿地的米粒,希希的小臉也花得一塌糊塗,但是她卻一臉的開心和滿足。

可作為姐姐的丫頭,這頓飯卻還是我喂著吃的,雖然她對於希希妹妹如此自立的表現有些不好意思。希希的母親告訴我,從希希七八個月開始,她就有意識地讓孩子自己餵食小塊的固體食物,比如煮得軟軟的胡蘿蔔、小餅乾、雞蛋白等。在這一階段,給孩子食物最主要的目的並不在於讓她吃飽,而是培養孩子對食物的興趣,滿足她的好奇心。慢慢的,可以在她吃得半飽的時候把勺子給她,讓她自己在餵食的過程中體會吃飯的樂趣。如此這般,到希希1歲多的時候,她就差不多能獨立吃完一餐飯了。

回到家,我在網上搜索了一些關於孩子為什麼不喜歡自己吃飯的文章,才發現,我家丫頭的問題其實在很多家庭都會出現。很多父母都會和我們一樣說:我家孩子就不愛吃飯!其實,孩子愛不愛吃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態度。很多父母最大的擔心是孩子吃不飽,所以總是想方設法地儘量喂孩子多吃,哪怕孩子已經表示出反感,家長們也總是鍥而不捨,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多喂點算點。這其實是一個誤區。因為孩子也許不會說話,但那並不意味著他們不瞭解自己的需要。忽視他們的想法,一味地把成人的意志強加給他們,結果往往會事與願違。當時看完這些文章,再回想希希那笨拙的動作,突然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於是,我開始不再因為擔心孩子餓壞身體,而追著餵飯。每天把丫頭的飯添好,放到桌上,擺上她漂亮的小餐具,吃不吃不強求。剛開始的那幾餐,不習慣的丫頭還真是樂做神仙——滴米不沾。不是看著我和老公吃或者是自己興高采烈的在一旁玩她的玩具。但是,效果在第二天就出現了,肚子餓了的她,看著我和老公吃得津津有味,開始嘗試著自己給自己餵飯,雖然她的動作與希希一樣笨拙,但我喜悅地看到了希望。於是,我幫她往碗裡夾了兩塊她喜歡吃的紅燒肉,鼓勵她說:“丫頭,你太棒了。比希希吃得還快哦!”這一句話,讓丫頭立刻來了精神,她開始大口大口的往嘴裡扒飯,雖然有很多米粒掉到地上,但我當沒有看到,只是默默的在一旁給她夾菜,適時的進行鼓勵和表揚。

第二天,送丫頭上幼兒園時,我特意把她的班主任叫了出來,跟她談了談,請她在小朋友面前,就這件事表揚一下丫頭。目的就是為了增加她的積極性,把效果保持好。果然,在老師的表揚,還有小朋友崇拜的眼光下,丫頭每頓都是主動自己吃飯,這個吃飯難的大問題終於解決了。而且,從這件事後,丫頭開始變得勤快了,不僅自己笨手笨腳地穿襪穿鞋,還學會自己刷牙、洗臉。

和孩子一起成長:一位黃岡空軍軍嫂的育兒寶典

到了四歲,丫頭變得更獨立了。一天,她看見好朋友宣宣跟著媽媽去商場買回了漂亮的床上用品,便對我說:“媽媽,我也想要宣宣那樣的床單和被套!”。趁著這個機會,我決定引導她,學會晚上自己獨立入睡,不要大人陪伴。於是反問她:“你知道宣宣媽媽為什麼要給她買新的床上用品嗎?”丫頭搖搖頭:“不知道!”我蹲下身子,非常神秘的說:“因為,她是大孩子了,從今天起要自己一個人睡了。你比宣宣小,等你也能和她一樣自己睡的時候,媽媽也給你買漂亮床單。”丫頭若有所思的想了一下,認真地對我說:“媽媽,我現在也是大孩子啊,也可以自己一個人睡呢!”一切都比我想像的順利,第二天,我給她換上了新的床單和被套,丫頭洗完澡自己興奮跑到新床上,很快睡著了。

這天晚上,我和老公都沒有睡好,因為擔心孩子會因為害怕或者其他原因半夜醒來。但是,一夜無事。第二天一早,我喊丫頭起床時就開始表揚她勇敢,誇她是個能幹的小大人。丫頭更開心了,臨出門前偷偷問我:“媽媽,我今天晚上還想一個人睡!”呵呵,我當然點頭同意了。所有這一切都給我一種新鮮的感覺,原來只要換換行為方式,孩子還可以這樣帶。

然後,孩子的成長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丫頭五歲時,開始有她自己的思想,表現出一些叛逆的情緒,我原來的一套策略對她已經不大起作用,甚至有時連怒吼、打罵她都不怕了。此時,我只能選擇轉換方法,以情動人。

一天,丫頭從幼兒園回來跑到廚房找到我問:“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這幾乎是所有孩子的問題,也是家長比較敏感且棘手的嬰幼兒初始性教育問題。孩子出世前,我便為將來解釋這一問題做好了準備,我完成保存了從孕期到現在,孩子成長的各階段照片。晚飯後,我便和孩子坐到沙發上,一邊翻閱影集,一邊讓她觀察自己肚子上的疤痕,講著小故事:“每個媽媽的肚子裡都有一個小房子,當你還很小很小的時候,就住在媽媽這個肚子裡的小屋子裡。在這間房子裡,你通過臍帶從媽媽身體內攝取營養,在羊水中游玩、睡覺、哭笑、做鬼臉、打哈欠……還時不時練練拳腳,與媽媽開個玩笑。”

“真的嗎?”丫頭聽著很驚奇,也很感興趣,忍不住插嘴問道:“那我是怎麼出來的?”我笑著摸摸她的頭回答:“當你越長越高,身體越來越大,媽媽肚子裡的房子已經裝不下你了。所以,媽媽到醫院請醫生打開房門,把你接了出來。”

“哦,原來是這樣啊!”丫頭聽到這裡似乎已經明白,不過看著那道因為剖腹產而留下的長長疤痕,她又問道:“那醫生打開你肚子裡的房門時,你會痛嗎?”我聽到這個問題,心裡湧上一陣暖流,孩子開始知道關心父母了。於是趁這個機會,我告訴丫頭:“當然會疼,但是為了早點和你在一起,我們一家快樂的生活,所以再疼媽媽也不怕。”

“媽媽,你真勇敢,真厲害!”丫頭聽我說完這句話,非常滿意地表揚起我。從那天起,丫頭似乎不再那麼叛逆了。每次遇到一些自己不懂的問題,也不再堅持自己的觀點,開始喜歡與我討論和交流,聽取我的意見。

和孩子一起成長:一位黃岡空軍軍嫂的育兒寶典

正當我為丫頭的改變感到高興時,孩子的爺爺奶奶從老家來到我們家小住。他們的到來,幾乎讓我的教育計劃功虧一簣。老人對孩子的溺愛讓聰明的丫頭一下看出了端倪,在我和老公教育她時,她有了擋箭牌,再也不聽了。一段時間以後,她身上一些很輕微的小毛病開始有了嚴重的傾向。一天,我從外面回來,孩子奶奶就向我告狀,說丫頭脾氣特別大,還有攻擊性行為。我忙問丫頭怎麼回事,丫頭撅著嘴,語氣非常衝:“我就要玩水,不要你們管!”我觀察了一下,知道原來是丫頭想玩部隊院子裡沙地的沙子。但是奶奶立即制止她,怕弄髒了衣服。我拉過不高興的丫頭,首先告訴她用這種語氣跟奶奶和媽媽說話,是不禮貌。然後許諾晚飯後帶她到沙地裡玩,丫頭聽到這個結果後高興極了,順從地按照我的要求給奶奶道歉了。

晚上等孩子睡著後,我與婆婆做了一次長談,闡明瞭我對孩子教育的觀點:“孩子本應該放在探索世界上的精力,卻花在看電視、吃東西上,這正常嗎?要保護孩子是好事,但是不應該侵犯孩子的空間,剝奪孩子的自由。當你給孩子自由,孩子就能專注地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就不會搗亂、發脾氣。衣服髒了可以洗,為了成年人方便省事兒而阻攔兒童自由地發展,遏制兒童大腦和心靈的健康成長,卻會帶來不可逆轉的嚴重後果。”這些話說完,婆婆長久沒有做聲,雖然她沒有表示同意,但以後沒有再見她干涉丫頭的自由活動。

過了一個月後,公婆回老家了,家裡又只剩下三個人。我拉著丫頭的手坐到桌子邊,與她拉勾約法三章,明確告訴她什麼是可以做的事,什麼是不可以做事。當然,我也與老公達成了統一意見,當孩子需要自我發展時,不阻礙她;當孩子探索時,不打斷她;當孩子提出要求時,給她自己選擇的機會……但與此同時,我也經常在心裡告誡自己,別讓愛淹沒了孩子。花兒只有經過風雨的洗禮才能強壯起來;鳥兒只有在空中自由的飛翔過才能真正長大。當丫頭做錯事又無法理解時,我會編個童話小故事,採取與現實情景對照等方法,使她理解記憶,讓她養成了自己動腦的好習慣,同時啟迪她活躍的思維,這種編講故事使我們和孩子獲益匪淺:丫頭改掉了很多壞習慣,而我也成了一名兒童作家,在各家報紙、兒童刊物發表了很多受孩子們歡迎的作品。

現在丫頭馬上就要步入小學了,回顧她的成長經歷,作為母親我很驕傲。因為她的同年是健康、快樂、幸福的。我覺得自己也是與她一起又經歷了一次成長,只不過她是從嬰兒成長為兒童,而我是從一個少女成長為母親。對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我們這些家長只有拿出耐心,不怕麻煩,不斷地重複重複再重複,這也是孩子學習、成長的必然過程。(作者系黃岡廣播電視臺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