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王思聰成了“老賴”?

都在嘲笑思聰,我覺得還得等等看,到底是啥情況。

欠錢不還肯定不對,但是如果據此說思聰破產了等等,這就是在瞎湊熱鬧。這兩年我們明顯看到建林、思聰父子在集體走向低調。

其實應該也沒有發生什麼事情,但是各種媒體的各種解讀,就好像有一種強大的力量要要把他們倆從中國趕走一樣。這種感覺像病毒一樣傳播,各路媒體小編從這些媒體的集體反應中,擔心萬一真有什麼事情,到時候刪稿子也來不及,所以乾脆就跟風製造這種情緒。

我想這是大可不必的。

中國社會從境外觀察,的確是有一些對互聯網等領域的管制措施,但是從內部觀察而言,我們是一個非常開放的社會,不能給企業家制造恐慌情緒。現在國家在高調肯定企業家,地產企業也是企業家,而且是很重要的企業家。

所以,我們在談及企業家精神的時候,不能把地產企業家排除在外。我們可以管制資金向地產行業流動,但不能製造對地產企業家的恐慌情緒。

就思聰本人而言,今天受人嘲諷,應該與他一貫的行事風格有關。他以前的確很高調,但是那時是地產行業的空前大繁榮的時代,而且思聰以前太年輕,受到的挫折相對少,還特別有錢,自然就沒法低調下來。

以我的觀察看,人的財富到達一定級別後,會有一種很特別的感覺,尤其是年輕的時候暴富的,簡直有一種:萬丈乾坤,我來把握;千秋霸業,唯我獨尊的特殊霸氣。思聰當年應該就是這種感覺。

建林同志應該也沒有少批評他,但是年輕人的成長,靠說服教育是沒有用的,必須要下放到基層,從一線重新創業幹起來,才有更深刻的體會。經歷的事情越多,成長的越快。這幾天的熱搜,本身也是一種成長。

思聰、建林身邊有一個非常厲害的法務團隊,他們也不缺錢,這幾天應該會去把欠下的債還上,這兒件事情就又過去了。

思聰刪博也好,建林不再上新聞也好,這都是刻意低調的產物,不能做過度解讀,可以評價,但無須去嘲笑。[/c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