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高門檻類壟斷 為什麼格力茅臺賺錢 中國石油石化不賺錢?

1.競爭,是消費者的蜜糖,也是投資者的砒霜。

2.只要防守有漏洞,所有的競爭者都會鑽進來搶奪,更何況敞開大門不設防,那是瘋了。

3.回顧歷史,所有非壟斷的行業都是一地雞毛。只有壟斷格局裡的王者才會稍微好些,如果真的能夠進入到壟斷格局的話。

4.即便成為了細分行業的王者,還需要擔心跨界的巨頭們侵吞自己的市場。新技術,新市場,新工法,每一種新東西都是顛覆你的潛在要素。

5.只有壟斷,才可能是時間的朋友。否則,時間永遠只是讓你逼近死亡。

6.那些長青的企業啊。要麼是拼命撕殺,最終成了壟斷的巨龍(格力電器、中國平安),要麼是天生壟斷,無人匹敵(貴州茅臺、片仔癀)。剩下的人兒啊,廝殺啊,拼命啊。而那些壟斷者們只是翹著腿,望著拼命的人們,在關鍵的時刻施以援手換回股權就好。

7.投資者啊,為何要陪那些正在廝殺的人兒拼命呢?我在一旁,為你們鼓掌。但我的金錢,都給了在旁邊觀看的壟斷者們。

壟斷的定義是有進入門檻

,競爭者無法隨時投入資本參與競爭。

從可量化的角度來看,壟斷者有調價空間,即使它漲價,競爭者也無法加入戰局。相應的,非壟斷者只能隨行就市,一旦漲價超過市場價格,市場份額立刻會被場內競爭對手取代,或吸引外部對手入場競爭。

同樣是高門檻類壟斷 為什麼格力茅臺賺錢 中國石油石化不賺錢?

以需求定律來看,當價格上漲時,需求量下降,故形成一條向右下方的曲線。

壟斷格局裡,壟斷者可以在曲線上尋覓自己的價量最優解。若尋求的目標是收入最大化,則只要Pa*Qa矩形的面積最大化即可。若尋求的是利潤最大化,則要考量規模效應因素(產量增加,成本是否會更快速降低),但依然是在曲線空間裡尋覓最優解。他們有調價空間的根本原因是即使壟斷者調價,競爭對手依然無法侵入自己的市場。此時最優解的資本回報(ROIC)一般會遠遠大於市場利率。

舉例:貴州茅臺可以選擇降價到1000,也可以選擇漲價到5000。即使這樣寬幅的調價,也沒有多少對手可以大幅替代它。茅臺只需要考慮的是降價到1000後,產能是否可以滿足市場大量突增的需求。漲價到5000後,是否會銷量下降造成存貨積壓。然後在這個價格區間內,向市場尋找一個自己舒服的位置。看,這近乎是一場輕鬆寫意的單人舞。

非壟斷格局裡,無數的競爭者不可能和諧地共同選擇上述的價量最優解,因為最優解的ROIC遠遠超過市場利率,這必然引來想要瓜分利潤的群狼。既然擴產無限制,邊際收益率又大於市場利率,任何競爭者的理性選擇都是繼續擴產。接下來的場景必然是,產量越來越大,價格越來越低,於是Pb*Qb矩形的面積越來越小,行業獲得的收入越來越少,早已經偏離了最優解。但是對於每一個個體而言,他們毫無辦法。直到有一天,收入繼續下降,資本回報率小於市場利率時,這場遊戲才可能停止。

此時會有人扼腕痛惜,你們這些場內競爭者,就不能不要瘋狂擴產,互相殘殺嗎?一起默契地少擴產,大家都能活得好。可是,你們忘記了場外的潛在競爭者嗎?只要ROIC大於市場利率,場外的人會毫不猶豫投資入場參與競爭。與其把利潤讓給場外,場內人士還不如選擇自己瘋狂擴產。

舉例:光伏行業,過去六年裝機量增長了十倍,組件價格卻下降了近80%,大部分企業的資本回報率慘不忍睹。

這一切的命門在於:進入門檻,進入門檻,進入門檻。只要沒有進入門檻,所有超過市場利率的資本回報都會被場內場外的競爭者瓜分殆盡。

以此推理:投資的核心便是識別一門生意的進入門檻,並衡量這個門檻是否可以長期持續。長期持有一門壟斷生意,長期回報會接近於它的ROIC。而長期持有一門非壟斷生意,長期回報只會接近於市場利率。(作者:Withmetta)


文末思考:

意識高門檻到才是好生意,只是第一步。下一個問題更有價值:為什麼中國石化、石化、移動、聯通、自來水公司不賺錢?

真正的壟斷型企業,定價權和市場需求很重要。 沒有定價權的市場壟是無效壟斷。

所以,尋找壟斷企業,就要找有真正的價格自主權的企業。

寫在最後:

一年五倍者如過江之鯽,五年一倍者寥如晨星。點擊頭像,關注公號一手研報,分享全球明星股的成長紅利。在一手研報,做更確定的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