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熱“小迪拜”探訪阿塞拜疆

火熱“小迪拜”探訪阿塞拜疆

該國擁有400多座泥火山,數量在全球排第一,堪稱世界“泥火山之都”。這裡是拜火教的發源地,寺廟中那熊熊燃燒的火焰,向人們述說著“火之國”的悠久歷史!這裡是阿塞拜疆,一個位於東歐和西亞“十字路口”的神秘小國。

歷史悠久“火之國”

外高加索的“小迪拜”

火熱“小迪拜”探訪阿塞拜疆

阿塞拜疆位於外高加索的東南部,東臨裡海,接壤伊朗和俄羅斯等國,國土面積8.66萬平方公里,人口980萬。和外高加索其他兩國一樣,阿塞拜疆的地緣位置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的歷史命運。三個國家都屬於軍事緩衝地帶,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一直處於東西方帝國的威權之下。

火熱“小迪拜”探訪阿塞拜疆

上千年的軍事對抗帶來的,是多元的城市面貌和文化融合。而與亞美尼亞和格魯吉亞不同的是,阿塞拜疆自公元6世紀起的很長一段時間,都處於波斯的控制下,因而歷史上沒有統一過外高加索地區,與前兩者民族、語言、宗教都不相同。擁有奧斯曼突厥血統的阿塞拜疆人,一方面深受伊朗和土耳其影響,國內大多數人信仰伊斯蘭教;

火熱“小迪拜”探訪阿塞拜疆

另一方面,天然的地理優勢,令它坐擁裡海無盡的資源,僅屬於阿塞拜疆領土範圍內的石油探明儲量就有20億噸,天然氣探明儲量2.55萬億立方米!

阿塞拜疆“靠海吃石油”,富裕由來已久。蘇聯時期曾和俄羅斯比肩,成為當時僅有的兩個不需要中央財政補貼的共和國,國力相當雄厚。坐擁如此豐富的資源,歐洲國家亦會與其產生莫大的經濟聯繫。於是,東西方文化的影響在這個有著“外高加索小迪拜”之稱的國家相互碰撞、交織,社會風氣較為開放。

火熱“小迪拜”探訪阿塞拜疆

如果說藏在海里的石油是肉眼看不見的隱性財富,那麼拜火教神廟裡終年燃燒的紅色火苗,和世界上最大的泥火山群,便是它宣誓火性的外在表現,也是阿塞拜疆“火之國”名字的由來。距離阿塞拜疆首都巴庫30公里,有一處叫做蘇拉漢內的村莊。

陸上絲綢之路興盛時,古印度拜火教的教徒途經此地,看到此處地表有天然的噴火現象,以為神蹟,就地建造廟宇進行膜拜,這就是阿蒂什吉亞克神廟,被奉為拜火教的起源。

火熱“小迪拜”探訪阿塞拜疆

在一個盛產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地表產生噴火現象實屬正常。但對於沒有科學常識的古人來說,將其奉為神蹟也是情理之中。如今,隨著陸上絲綢之路的衰落,阿蒂什吉亞克神廟的宗教功能名存實亡,已成為一處遺址,偶有遊人造訪,才會去探尋神廟內供奉了不知多少年的“神火”。

火熱“小迪拜”探訪阿塞拜疆

另一個顯性標誌,是裡海沿岸大大小小400餘座泥火山。世界上擁有泥火山的地方屈指可數,最著名的無非有美國黃石公園、伊朗馬克蘭等少數幾處,但在阿塞拜疆,泥火山觸手可及。首都巴庫不光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泥火山群,就連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的世界最大泥火山——高1000米、長達數百千米的泥火山,也眷顧這方土地。

火熱“小迪拜”探訪阿塞拜疆

之所以叫泥火山而非火山,一是因為它不具備岩漿通道,噴出物不是岩漿,而是泥漿和氣體;二是泥火山由不斷變化的小地形構成,雖然同樣千溝萬壑、層巒疊嶂,但遠沒有普通火山那麼大且穩定。所以,既有人說阿塞拜疆的泥火山地貌像極了火星,也有人說當太陽將乾涸的黏土反射出耀眼的白,這種不可思議的奇幻彷彿來自月球。

火熱“小迪拜”探訪阿塞拜疆

戈布斯坦古巖畫

絲路重鎮巴庫老城

在很多人看來,建國時間本就不長的阿塞拜疆,除了它的“特產”石油和天然氣,在歷史沉澱上似乎總少了些能量。

翻看這個國家的歷史,不難發現它被東西兩大帝國支配的命運,但同時也容易忽略產生於這裡的舊石器時代文明,以及由絲綢之路牽引出的文化脈絡。事實上,阿塞拜疆同樣擁有深厚的人文底蘊。

火熱“小迪拜”探訪阿塞拜疆

距今約300萬年到約1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是以人類使用打製石器為標誌的物質文化發展階段。1930年,一支礫石開採隊在阿塞拜疆的戈布斯坦山區發現了古代人類聚居的遺蹟——約6000幅內容不一、囊括阿塞拜疆舊石器時代及之後各個時期人們生活場景的巖畫、村落遺址和墓碑等,2007年被列入世界雙遺產名錄。其中,數量最多、研究價值最大的是巖畫。

經過了解,再步行進入山區,駐足觀摩巖畫,才能激發想象的活力,聯想出原始男女的體態特徵,以及他們狩獵、歌舞、航海、勞作等活色生香的生活場景。最後,走出山區,來到一個天然的觀景臺,出現在眼前的是寬廣無垠的裡海,古阿塞拜疆人揚帆起航、乘風破浪的震撼場面彷彿映入眼簾。

火熱“小迪拜”探訪阿塞拜疆

要想感受阿塞拜疆的絲路文化,最好的方式是深入巴庫老城。巴庫老城曾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商人們在這裡留下了大量歷史遺蹟。城內,供商人居住的客棧大部分保存完好,現在大多數或作民居,或被改造為餐館,一應餐桌傢俱動輒幾百年的歷史,讓人感懷。如若想體驗古人的居住環境,古城內尚有少數客棧可供住宿。

火熱“小迪拜”探訪阿塞拜疆

偌大的巴庫老城,遍地都是11~15世紀的古老建築,所以,它於2000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而這其中除了絲綢之路的功勞,還有城內融合了歐式和伊斯蘭建築風格,古樸典雅的希爾萬沙宮殿和少女塔。

火熱“小迪拜”探訪阿塞拜疆

希爾萬沙宮殿是希爾萬尼王朝時期的宮殿,修建於14~15世紀,由當地特色建材阿格納石頭建造,通體呈黃色,內部極致的挑高設計,彰顯著王室的氣魄。宮殿包括居住區、伊斯蘭教寺院、矩形王宮、王室成員的寢陵、浴室等,極具規模且保存十分完好。如今,宮殿中展示有阿塞拜疆的手工藝品地毯,以及一些充滿異域風情的金屬器皿、刀劍和宮廷飾品等。

火熱“小迪拜”探訪阿塞拜疆

從希爾萬沙宮殿步行到少女塔,幾分鐘便可抵達。少女塔建於12世紀,以石灰岩塊壘砌而成,呈圓柱狀,塔高27米,有8層,每層可容納50餘人,內有一口水井,井水四季清涼甘美。塔上每層窗口都有防禦設施,可傾瀉滾燙的熔鉛,或投下燃燒的石油火把,抵抗外敵的進攻。就外觀而言,這座塔與“少女”二字完全不搭邊,反而更像莽漢。

火熱“小迪拜”探訪阿塞拜疆

關於其名字的由來,有許多說法。其中一個是說一對戀人,男貧女富,少女的父親拒絕答應這場婚事,遂將女兒關入高塔。少女性烈,縱身一躍跳入海中,隨後男子也與之殉情;另一版本則更加現實,是說這塔因內部寬廣,又有活井,曾經在戰爭中保護了很多女孩兒,因此得名。站在少女塔的頂端,可以眺望不遠處的巴庫新城,一座座光鮮亮麗的21世紀建築與腳下飽經風霜的古建築,形成了鮮明對比,令人感嘆。


巴庫火焰塔

阿列耶夫文化中心

作為一國首都的巴庫,從規模和城市建設上講,是當得起首都這一職能的。它不僅是阿塞拜疆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還是整個外高加索地區最大的城市和交通樞紐,擁有40餘個衛星城,人口占全國的四分之一,體量著實不小。尤其是巴庫新城,稱得上是一座頗有格調的奢華之城。

火熱“小迪拜”探訪阿塞拜疆

近一百多年,隨著石油業的興起,擁有先進技術的歐洲國家攜帶文化因子跨過黑海,進入阿塞拜疆,為其帶去了先進的文明,一幢幢歐式建築拔地而起,浪漫的哥特式、新古典、紀念碑式的蘇聯建築遍佈巴庫新城。這是石油創造的財富,也是文化融合的象徵。歷史的車轍不斷向前,巴庫新城又將設計前衛、現代化的摩天大樓以及文化、藝術中心安放在此,勢要向世界展示其雄厚的國力和深厚的文化。

大多數人感受到阿塞拜疆的現代化氣息,是從位於巴庫新城的蓋達爾•阿利耶夫機場開始的。這座頗具藝術感的機場,由土耳其的一位建築學家設計,架構靈感來源於海綿體的微結構。機場以白色為主色調,咖啡廳、酒吧、食鋪被安置在一個個白色如蜂巢的圓形空間中,未來感十足,與世界上任何一座現代機場相比都不遜色。

火熱“小迪拜”探訪阿塞拜疆

當然,名號響噹噹的火之國,怎麼會沒有與火元素相關的建築呢。2013年,耗資3.5億美元打造的火焰塔竣工。火焰塔由三座獨立的火焰狀大廈組成,從落成的那一刻起,就註定成為巴庫乃至整個阿塞拜疆的地標,向世界展示著21世紀的阿塞拜疆。

由於火焰塔建造在一座山地之上,所以在巴庫的每個角落幾乎都能看見它,它就像是巴庫的燈塔,為人們指引著方向。而從建築美學的角度上講,這座典型的現代主義建築,通體玻璃覆蓋,晴天白雲在三幢大樓的外牆流轉;到了夜裡,代表阿塞拜疆的火焰、國旗等圖樣,則投射在火焰塔上,演繹一出出炫彩奪目的燈光秀。

火熱“小迪拜”探訪阿塞拜疆

如果說火焰塔是最能代表阿塞拜疆的現代建築符號,那麼2012年建成的蓋達爾•阿列耶夫文化中心,則是阿塞拜疆政府打破傳統、立志創新的藝術作品。

火熱“小迪拜”探訪阿塞拜疆

阿列耶夫文化中心由伊拉克裔英國女建築師扎哈•哈迪德設計。扎哈是世界著名的建築師,2004年曾獲得建築界的諾貝爾——普利茲克建築獎,2016年還獲得了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的金牌,中國也有她的作品,譬如業內知名度很高的北京銀河COHO、北京望京COHO、廣州歌劇院等。

阿塞拜疆政府聘請扎哈設計建造文化中心,初衷便是擺脫規範化的風格,甚至直接表示:不期望通過模仿或是復原歷史而將城市與過去進行有機聯繫,而是要通過一個極具現代感的建築設計,重新解讀歷史在這個城市當下的意義。

火熱“小迪拜”探訪阿塞拜疆

巴庫是一個沉浸在石油資金中的現代化城市,擁有最近建成的地鐵,快速的Wi-Fi,以及大量的巴黎風格和未來主義建築。而這個國家的其他地方,則是令人難以置信的鄉村小鎮,周圍環繞著美麗的山脈和農田。在小村莊裡,帶著柺杖的老人坐在村頭小廣場中,面帶微笑凝視著路人,他們身旁有成群的白鴿在悠然覓食……一切都是那樣的閒適而美好。

火熱“小迪拜”探訪阿塞拜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