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木氏土司后裔木杰林,与石对话20余年,他在思考什么?

《奇石物语》中提到:原始初民最初居住在石头的洞穴之中,后来又用石头砌造房屋,让石头环绕着自己,包裹着自己,呵护着自己的笑声和哭声。因此,人对石头的膜拜就像婴儿投入母亲的怀抱一样,体现了人对于本源的留恋与感激,从古至今,人类对石头相依相恋,始终难以割舍。

上古神话中,女娲用五色石补天;宋代画家米芾(fú)常在石前叩拜,称石头为兄弟,被称为“米癫”;诗人白居易,触石生情,写诗向朋友借石赠石,石头成了传递友情的信物;宋代文豪苏东坡,被贬知定州时,偶得一石,取名“雪浪石”,在困境中遇到的奇石,给了他无尽慰藉。他离世后,皇帝为雪浪石作诗,画家为其作画,一块石头联系了过往、现在、将来。

丽江拥有三项世界遗产,和包括观赏石文化

在内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丽江石文化极其独特。纳西族东巴文化与金沙江为一体,把老君山千龟山作为东巴祭祀圣地;宝山石头城以石为伴,以石为居;金沙江石装饰的天井图案四蝠拜寿图,寓意“福寿”;束河青龙桥桥面上的五花石路,留下了历史岁月的痕迹;丽江人用独有的五花石作为生活器具,还有建材石、铺面石等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木氏家族对石头有着深厚的情怀,明后期木高土司打胜仗,纪功于石鼓的鼓状石碣,这是丽江所发现年代最早的石碑之一;地理学家、文学家徐霞客在丽江寻找长江之源,并确定金沙江是长江上游,因探明金矿石,对丽江作出贡献,而与木氏土司木增结下更加深厚的友谊。

在时隔几百年后的今天,作为木氏土司后裔第47代的木杰林先生

,喜欢上石头已有20多年,冥冥之中,他也将像木氏祖先一样,为丽江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丽江木氏土司后裔木杰林,与石对话20余年,他在思考什么?


01 栩栩如生的奇石


从白马龙潭寺步入古城,往里不用走多远,穿过过街楼往左看,就会看到木氏奇石馆

丽江木氏土司后裔木杰林,与石对话20余年,他在思考什么?

每天下午两点到六点,店主木杰林先生准时坐在这里。听着音乐,沏着茶水,静度下午时光。

有的客人进店看看,有的会问几句,遇到懂石的人就能多聊上几句。

丽江木氏土司后裔木杰林,与石对话20余年,他在思考什么?

陈列柜中的一块块石头呈现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图案。

一“幅”竹海,竹叶纹理清晰,层层叠加,不杂乱。红色圆点点缀,正如一朵朵梅花掩映其间。

丽江木氏土司后裔木杰林,与石对话20余年,他在思考什么?

一头站立的藏羚羊,目视前方,后面长长的羊角表明,还有几只小羊尾随它。

丽江木氏土司后裔木杰林,与石对话20余年,他在思考什么?

除了这些画面外,还有朝霞、山峰、融雪、飞龙、水牛、人物、佛像、寿桃、葫芦、靴子等各种造型。

有人出高价购买石头,木先生也没舍得卖出去。木先生说:“它们是独一无二的,卖完这一块就没有。这种独特性并不常有,它们是非常具有原创价值的天然之宝,这也是奇石珍贵的原因。

丽江木氏土司后裔木杰林,与石对话20余年,他在思考什么?

石头多半由木先生等人从金沙江边淘来。也有从山上捡来的,还有从新疆、广西等外地带来的。木先生说,能遇到它们是一种缘分。这些石头是有灵性的,他将之视为亲情的关系。

奇石经历上千年乃至上亿年的孕育,经过地壳运动的起伏升降,水与火的拷炼后存活下来,形成一个生命,被人捡到后,它的生命可以说是永恒。

奇石珍贵,这些精妙图案的形成,如同天空中变幻莫测的云,当风把云吹出一个形状,那就是属于它们的精华风貌;奇石珍贵,或许它如同天空中的云彩一样稍纵即逝。自然的作用,把石头里本来存在的生命显化出来了。


02 玩石之乐


木先生从19岁开始喜欢上石头。当时在农机厂工作,附近有个大理石加工厂,他发现了大理石上显现的图案,令他惊喜,从此迷上石头。

后来,就和伙伴们一起去金沙江边捡石。

捡石的过程,如同一场寻宝之旅。它们是天然的宝藏。虽长途跋涉,却乐趣无穷。

丽江木氏土司后裔木杰林,与石对话20余年,他在思考什么?

当捡到一块“像极了”的石头时,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些石头如同一束光,给了他们前行的动力。

空气中没有长途跋涉的沉闷,而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无忧无虑。光是观赏画面,琢磨它们像什么的过程,就是一种关于审美意趣的享受。

丽江木氏土司后裔木杰林,与石对话20余年,他在思考什么?

从丽江石鼓到西藏的金沙江沿线,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有时去几天,有时半个月。这一爱好,一玩就是30年。

这是一个陶冶情操的过程,正如木先生的其他爱好带给他的乐趣一样。

平日喜欢爬象山,几乎每天早上都去,坚持十多年了,既锻炼身体,又能与与大自然接触;喜欢与人喝茶、聊茶;玩盆景,为它们修剪造型,细细欣赏,获得美的享受。

一块来自苍山的大理打磨石,属于珍贵的老材质,上面的图案浑然天成,当时人们为它命名“秋雾意瀑”,木先生一看,看到了两匹马,它们的头紧靠一起,非常恩爱,于是从当地人手里买来,如获至宝,以精准的眼力拯救了一幅“名作”。

丽江木氏土司后裔木杰林,与石对话20余年,他在思考什么?

他小时候喜欢画画,对线条、构图等细节的拿捏,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他的审美基础。鉴赏石头,就有了“画家”的眼光。

每日与石头为伴,陈列柜中的生命像是显化出来,各种事物、生灵成了他的朋友。每天下午,齐聚一堂,相遇就是缘分。

木先生说:刚捡到的时候还没觉得那么相像,时间久了,感觉它们的形象越来越显化,越看越像。

他也将石头融入生活方面,以石为枕,凉凉的磁性石枕能给脑颅降温,有益于健康。

木老师用铁陨石来治疗富贵包,坚持用石头冷敷热敷。将石块在开水里煮热,然后放在脖子上热敷;或是直接冷敷,效果很好,就像中药一样慢慢渗入见效。

就这样脖子后面的富贵包消失了。铁陨石中的天然磁,起了作用。


03 发展石文化,振兴石产业


2017年,他加入丽江市观赏石协会,成为副会长。开了这家“木氏奇石馆”。将自然遗产石集中起来,陈列店里,以“奇石馆”的形式供人们参观,交流。

古城商业化,本土文化逐渐丧失。“木氏奇石馆”是为数不多的本地人经营的店铺。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木氏土司后裔,他想让丽江文化的命脉得以延续,让这座世界文化遗产之城有它的内涵。

丽江木氏土司后裔木杰林,与石对话20余年,他在思考什么?

金沙江流经丽江境内615千米,这里衍生出的奇石文化成为丽江文化的一部分。

以石头为载体,再借助其他艺术形式,可以创作出许多石文化作品。比如石雕、石刻、石画等。或者结合生活元素,做一些纪念品、配饰等。产品根据大众的喜好,又结合纳西文化、旅游文化,让石文化成为传统与现代的产业融合。

丽江木氏土司后裔木杰林,与石对话20余年,他在思考什么?

丽江木氏土司后裔木杰林,与石对话20余年,他在思考什么?

石画

从而,让石头从奇石市场的小众跳脱出来,走向大众,以另一种创意形式来符合大众需要,更加亲民。

丽江木氏土司后裔木杰林,与石对话20余年,他在思考什么?

丽江木氏土司后裔木杰林,与石对话20余年,他在思考什么?

丽江木氏土司后裔木杰林,与石对话20余年,他在思考什么?

丽江木氏土司后裔木杰林,与石对话20余年,他在思考什么?

石刻

木先生提出;发展石产业,填补了丽江石文化产业空白,抓住了旅游+产业商机,这些想法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也得到创投公司的认可。

丽江石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多方支持,木先生希望能觅得对石产业有想法的人,需要投资运营商们一起来打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