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非遗金银器制作技艺“博物馆”从卖银戒指做起


杨德富,今年53岁,初中毕业后,随父亲学习金银器加工,从事金银器制作至今。弟弟杨德贵,今年48岁。兄弟二人都是省级非遗“交城县金银器制作技艺”的传承人。走进杨家兄弟自己设计筹备的陈列馆和工作室中,仿佛走进了一间金银器制作历史“博物馆”。一张张饱含年代感的老照片、一件件历经沧桑的老物件、仿佛诉说着一段段金银器的发展史。|主编:刘昱|责编:张春颖|本期摄影:刘亮亮

杨氏兄弟的金银器“博物馆”内有展品上百件,涵盖旧式工具、模具、银饰产品等,这些展品都是杨家祖上制银饰使用并流传下来的。

杨家使用过的部分工具。其中压片机是由压面机改造的,由于材料性质相差甚远,使用并不十分趁手,但当时却极大提高了压片效率;天平秤则是难得的精密仪器,上世纪花费2000元所购。

传统金银器制作技艺主要有化银水、铸毛坯、打叶出条、压大形、上胶版、錾花、焊接、抛光等十多道工序,而这些工序每天都会在工作室上演。熔化银水是制作银器的第一步,将银粒放到坩埚里,烧到一定温度,银子化成银水,现在多用化银机完成。

浇铸毛坯,将银水倒入铸铁的油槽中,制成银毛坯,银毛坯分宽窄两种,细的拉丝用,宽的压片用。

根据需要把银毛坯加热用铁锤在铁砧上打成薄片叫“出叶”,把银毛坯搓成圆柱叫“出条”。把银条用专用工具拉成丝,叫“拉丝”,银片用来做银牌、银锁等;银条用来做银项圈、银手镯等;银细丝用来做银项链、银花饰等。

把银条穿入大小不同的孔,拉出的工序叫“拉丝”,就像穿针引线。银丝如果太多则需要进行盘丝。

杨德贵在计算银饰器物不同部位的布局,制作银杯,要画好底座、计算好杯高以及口径等。

用木槌反复敲打使银片呈现最初轮廓,木槌的好处在于它对银器的损伤小,捶打出来的银器细腻光滑。为了追求效率大部分工匠使用铁锤,但杨德贵仍坚持使用木槌。

起形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淬火使银片保持良好的延展性,每淬火一次银片就会变软一次。

锤揲,利用银器的延展性反复敲打勾推,使其定型,在锤揲器物形制或纹样时还需要衬以事先预制好的坚硬底模,使得金银片在锤揲时按底模成型,这种方法也被称为“模冲”,尤其是对于造型要求准确的纹样,多采用此法。使用勾技属于慢工出细活,掌握这项技能的艺人很少,杨德贵加工的银杯底座就是一锤一锤的勾出来的,锻打捶揲是金银器成型工艺和装饰工艺常用的方法之一。

把特制的胶填充到银杯中,方便其固化后錾花,黑色的胶是杨德贵自己研制的,其中胶板的研制花了他几年的功夫。

錾刻又可细分为实作和錾作两部分。实作是直接在金、银、铜等金属的素胎上錾,打制成各种形状的花纹、图案、制成工艺品。錾作又称“花活”錾,利用各种工具在工艺品的素胎上錾刻出各种花纹、图案,但不能直接成为工艺品。

工作室各个制作环节都保持了旧式手工作坊模式,手工制作费时费力,成本相对较高,加之受广州浇筑工艺冲击,除定制产品外,生产多以半手工半机械进行。

把银片压出基本轮廓,然后换模具进行二次压模,最后裁掉多余的银片,银饰的一半就已经完成。

金银器陈列馆摆设的手工银饰。山西传统金银器制作技艺,尤其是银器制作,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审美价值。

杨德富喜欢收集邮票,他从邮票中寻找灵感,早些年他从卖银戒指开始一步步走到今天,其中的付出只有自己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